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吕思勉的名言

诸子百家都是哪几家 有什么名言和主张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有相关图书《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之诸子百家》,动画《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系列第三部也名为《诸子百家》,另外《诸子百家》还是由东莞神狼林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型3D网络游戏。

流派谱系诸子百家谱系: 【先秦】 文武道{顺天应人}微 周公王道{礼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 【春秋】 管子 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 【战国】 扁鹊 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 邓析、公孙龙子、惠子、 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 孟子、墨子、告子 {商鞅、申不害、慎子} 许行、 邹衍 荀子、韩非子、 吕不韦、 【汉】 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

王充百家简介一、儒家: 孔子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诸子百家简述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

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

于今而言,犹不止此。

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

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

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

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

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十一、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

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

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马思玥这个名字怎么样

文化印象83 分。

(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五格数理73 分。

(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思:意为怀念、考虑、想念。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24,000次) 《说文解字》释云:容也。

从心囟声。

凡思之属皆从思。

玥:一种传说中的神珠。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7,710次) 总评: 思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玥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思搭配。

字义思表示思纬、思理、思慕;玥表示神珠,意义优美。

音律马、思、玥的读音是mǎ、sī、yuè,声调为上声、阴平、去声,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马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思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9画;玥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9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0-9-9,五格俱佳。

意蕴暂无。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暂无。

趣味解释: 思谋 · 神珠思辨 · 神珠思路 · 神珠思致 · 神珠名言名句: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时间。

-(卢伯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名言名句名人用字: 李思训:(651年-716年),字健,唐代杰出画家。

擅画华丽色山水、花木、鸟兽,以金碧山水著称,作品有《江帆楼阁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吕思勉:字诚之。

中国历史学家。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

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

五行属相>>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结构解析外格 10(阴水) 1马 10思 9玥 9天格 11(阳木)人格 19(阳水)地格 18(阴金)总格 28 (阴金)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11解析稳健吉顺富贵荣达数。

地格18解析有志竟成的内外有运数。

人格19解析反应机敏,先声夺人数。

外格10解析万事终局,回顾茫然,偶或有成,转危为安。

总格28解析四海漂泊,豪杰气概,终世浮躁。

三才解析(天人地)虽然成功运佳,基础安定,财官俱得,但必须注意保持平常心并强健体魄。

基础运解析(人地)基础稳定,有财运,但可能有不满意之事发生。

成功运解析(人天)成功顺利,但要注意家庭和睦。

人际关系(人外)才智深厚,富理性有大声大望,讨厌做小事,性刚直,不畏万难,有侠义之气,慷慨好施。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诸子百家留下来的经典语句

百度知诸子百家留下来典语句?诸子百家的经典语句查部5个回诸子百家的经典语句我来答daibing_szLV.14 2022-05-151.孔子名言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老子的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知不知,上。

不知知3.墨子名言 兼相爱,交相利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5.荀子名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文,最好有翻译

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各大“家”——儒家儒家的 百家争鸣之孔子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著作: 孔子整理的、、、、五种教本,连同被后人称为六经。

、、、、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编辑本段各大“家”——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 “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尚同”,“明鬼”、“尚贤”等。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百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发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墨子创立严密的组织,墨者团体的领导者成为巨子,墨者行动必须遵守巨子的指挥。

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过后逐步不受重视。

编辑本段各大“家”——道家道家 百家争鸣之老子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又名,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

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

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

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

《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

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编辑本段各大“家”——法家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

《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

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韩非子(12张)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出国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

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编辑本段各大“家”——兵家 孙武画像(出自明万历《三才图绘》刻本)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

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

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

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编辑本段各大“家”——名家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

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

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

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

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

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

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编辑本段各大“家”——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诸子百家”之一: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有一百多家,将其列为十家九流之一。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先秦至汉代出现的学术流派)著作上升到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有几十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编辑本段各大“家”——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

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

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编辑本段各大“家”——杂家杂家(zájiā)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

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

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

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

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

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编辑本段各大“家”——农家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编辑本段各大“家”——小说家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

《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

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

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曹操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希望对你有帮助: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好弄权术,残暴不仁,嫉贤妒能,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形象,这的确是很损坏曹操形象的了。

在我看来曹操的为人是三国中做得最好的一位,试问如果曹操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形象,那曹操将官之中因何会有张辽、夏侯敦一样的大将,又怎样能战胜袁绍一统北方的呢

显然上述对于曹操的描写只是片面的。

那么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上看,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第一,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曹操曾表明过自己志愿,汝南的许绍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就是说曹操生于和平年代必然会位列三公成为辅佐皇帝的优秀臣子,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这个纷乱的战争,所以曹操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代奸雄。

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一直都在广交豪杰、招揽贤士,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城府极深,深谋远虑。

第二,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华、善用人才的智者。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

在文学上,曹操、曹植父子是与“建安七子”齐名的一代文豪,曹操的许多诗词歌赋至今还广为流传;军事上,曹操打仗指挥有方,治军甚严,还曾“削发代首”,深得民心;政治上,曹操曾提出过“屯兵种田”的政策,让士兵们边守疆土边种田,既增加了粮食还锻炼了身体,这支军马后来就成了魏国的主力军。

在用人方面曹操做得也算很不错了,陈琳在袁绍手下任主簿时曾给曹操写信,信中大骂曹操不仁,连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后来曹操俘虏了陈琳提及此事,曹操说:“写的那信是各为其主,我不怪你,但你骂我就好了,骂我祖宗干什么呢

”然后淡淡的一笑,依然让陈琳在自己的手下做主簿;还有许攸,也是从袁绍那投奔过来的,曹操听闻许攸来了,光着脚就接出去了,这难到是说曹操嫉贤妒能吗?但是荀彧之死的确是曹操的一大败笔,曹操一生对他的谋士们都很重视也很尊重,荀彧是曹操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位谋士,他也为曹操做了很多大事,曹操称霸的蓝图就是荀彧设计的。

但曹操后期野心爆发,残暴的王者本性显示了出来,借进位魏王之事,杀了荀彧,这实是曹操残暴不仁的表现。

第三,曹操还是一位很可爱,积极向上,关心他人的积极乐观主义者。

例如曹操临死前下遗嘱的时候,一般人都是关于财产立嗣之事进行嘱托,可曹操很奇怪,他对所有臣子进行嘱托,对家中之事也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地在想着自己的妻儿们。

这点上曹操可谓是一位好男人,好丈夫。

说他乐观,这确实不假,纵观曹操一生他很少哭,大部分时间是笑的。

无论冷笑、奸笑、坏笑、大笑在曹操身上都能找到,而他哭只有三次,一次是哭父亲,一次是哭典韦,最后一次是哭郭嘉,而这三人都是曹操生命中很有代表意义的。

父亲代表他的亲人,典韦代表他的武将,郭嘉代表他所有信服的谋士们,这也是曹操关心他人的一面。

第四,曹操是一位知错就改、懂得承认错误的人。

他一生大事做得很多,错事也不少,但在处理问题上,他的表现堪称三国所有英雄中的第一名。

在战胜时,他不贪功,所有的功劳都给部下,赏罚分明;战败时,他也不会将过错推脱给其他人,会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找到自己指挥上的失误,做自我检讨。

在乌丸战前夕,曹操召集众将开了个紧急会议,研究是否进兵乌丸,将士们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最后在郭嘉的极力支持下,曹操率一支轻骑奇袭乌丸,消灭袁氏余党,但曹操也伤亡惨重。

回到许都后,曹操下令把不支持打乌丸的人都找来,这部分人以为曹操会惩罚他们,可到了中军帐曹操却对他们进行了嘉奖,并对自己做出了检讨说:“乌丸一役我军虽取胜,但伤亡惨重诸君之见是很有道理的。

”曹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可见一斑。

第五,曹操还是一位为人谨慎却疑心太重、有时不明事理、独断专行的人。

有句他的名言就证实了这一点“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彻底暴露的曹操的本性和称霸中原的野心。

曹操用兵谨慎是仅次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但他的谨慎又有所不同,是过于谨慎以致对任何事情都疑心过重,在这点上曹操吃了不小的亏,甚至差点连命都搭上了。

周瑜就利用了曹操的这一缺点,借蒋干下书之际利用他的疑心杀了蔡瑁和张允,使得曹操在赤壁一战中大败亏输,再不敢轻易打江东;再就是神医华佗,本是一颗济世救人之心,却被曹操误以为是谋杀,结果曹操的疑心害了华佗,也毁了他自己。

曹操在戏剧方面也涉及很深,他的脸谱黑色的墨彩代表他的奸,但两侧的白印也肯定了他作为一位“雄”对历史的贡献。

这就是曹操,无论是人对他有什么评论,他一直都按着自己的路子走。

他,乱世之奸雄——曹操。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鲁迅先生的故居,静静的坐落在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内。

鲁迅故居,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虽是冬天,但是阳光射到这里,并不显清冷。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院子空间不大,但很精致,东、南、西、北四面的屋子紧凑的立在那儿。

院子的中间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丁香树,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已人去楼空,它们依然还在吐芳争艳。

每间房子的门都锁着,因此我没有机会进入房间细细观赏。

只是通过玻璃向里面瞧了几眼,北屋是正房,两边是鲁母和鲁妻的住所,中间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房,也称“老虎尾巴”,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

家具非常古朴典雅,摆设整齐对称。

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现在的这个四合院,完好的保留了其原貌,也是对鲁迅先生最为崇敬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故居的东边,后来又开辟了一大片地方,作为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厅。

那天去的时机不错,刚好是新的陈列厅落成不久的时候,全部的建筑、展览和装修都是新近完成的。

一进大厅,我就被这种集合古典与现代之美的室内装修给吸引住了。

大厅四周的墙壁,用白色大理石和木头相间覆盖而成。

仔细看来,上面还有一些字,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

不同的文集之间以不同颜色纵向隔开,大字是文集的名字,有《朝花夕拾》、《且介亭选集》等,小字是每篇文章的名字,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等。

每种颜色的材料都像是一本直立的书,这也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鲁迅博物馆的展厅,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

首先是“在绍兴”部分的展览,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有些是儿童的浪漫和幻想,也有些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因此,经历家族由盛及衰的曹雪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而那时的周树人,也注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同凡响。

“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

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

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除了写作之外,鲁迅先生对美术和文物有着特别的嗜好和独特的鉴赏力,他喜欢木刻画,也收集了许多木刻,在展厅的中央,开辟了两道高达的展板,用木刻画堆积而成。

在展出的展品中,还有先生收藏的魏晋时代的陶俑、明代的青花瓷碗和铜镜,后来他还将明代的两件古物毫无保留的捐给了国家历史博物馆。

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先生曾经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他放弃了。

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

展厅中不时摆放着先生的名言,虽然有些都曾经读过,但是,当我今天完完全全的走进他的世界时,这些震撼人心的词句,依然还在深刻的激励着我,因为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先生那颗炽热的心灵和那恒久不熄的热情。

先生生于19世纪八十年代,而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恰好比先生晚出生一百年,今天的我,感觉自己是怀着一颗敬仰的心,努力感受他的感受,努力走入他那高远的精神境界。

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生是圣人,他堪称“民族魂”。

因此,鲁迅是属于整个民族的。

吕思勉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