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红楼梦诗句赏析

红楼梦中三首诗词的赏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

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

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

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薛宝钗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鉴赏】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

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

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

”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

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

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

“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

”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

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

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

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林黛玉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鉴赏】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

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

“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

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

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

”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

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红楼梦句子赏析

1 假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解释: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解释: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 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解释: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

(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解释: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解释: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释: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解释: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解释: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 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解释: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解释: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解释: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解释: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解释: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解释: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解释: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

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解释: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解释:资质美如幽兰,才华又似天仙。

18.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解释:活着时把心操碎,死后再机灵又有何用?19.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解释:白白费了,神思不定的半辈子苦心,好象是忽忽悠悠一场大梦。

20.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解释:要知道命运败落真金也失去光彩,可叹时命不济时美玉也暗淡无光。

21.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

(庄子)解释:破坏其美貌,就生不出爱慕之心,毁掉其聪明,就没有才思之类的感情纠葛了。

22.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解释:丝线一旦折断就要随风飘走,不要埋怨东风无情强使分离。

23.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解释:时光变换不觉逝去应当珍惜,风雨阴晴随它变化别挂心间。

24.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解释:烛泪滚滚不断流下为谁而泣,落花点点凄苦念愁向我娇嗔。

25.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解释:花儿见了我哭泣伤感得默默低下头来,鸟儿被从梦中惊醒痴痴呆呆地飞上天空。

26.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

27.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解释:明朗妩媚鲜艳动人能有几时,一旦凋落漂泊流散再难寻觅。

28.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解释:眼中徒然积蓄泪水徒然抛坠,偷偷地洒,时时地流到底为谁?29.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

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解释:早晨的清风吹不散你哀愁千点,昨夜的冷雨为你增添清泪一痕。

31.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解释:美丽的海棠爱洁成辟,难找到配偶,多情的姑娘感对悲秋就要有伤身心。

32.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解释:百花之中数你最为轻俗傲世,看来只有我是你的好友知音。

3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解释:满纸诗句自哀自怜抒发感时情绪,句短情深谁能理解我的伤秋之心。

3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解释:好在可以预期明年秋季再次相会,暂时分手各前程不必过劳相思。

35.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解释:明月的光华想去遮掩看来定是很难,纯洁的形象无比美好本质原就清寒。

36.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解释:奉告世人对贫贱的人不可轻视鄙弃,一顿这样小小恩惠到死还在牢记。

37.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

解释:勋业事业有光彩可以辉映日月,为官不间断永远延及子孙。

38.草木也知愁,昭华竟白头。

解释:草木也知道忧愁,青春匆匆过去青丝变成白头。

39.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解释:古人朋友相处还要珍重惜别,何况我们之间乃是妹弟之情。

40.失意人逢失意事,新蹄痕间旧蹄痕。

注:(这首诗是作者叹黛玉的)41.东逝水,不复向西流。

解释:向东流去的水呀,永远不再回头西流。

42.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注(这是作者赞黛玉形象美好。

)43.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注(这两句是作者赞黛玉临镜。

)44.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注(这两句是作者叹黛玉病。

)45.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这两句是作者赞王熙凤衣锦还乡.)46.蛟龙失水似枯鱼,两地情怀感索居。

解释:蛟龙离开水后就与枯鱼无异,你我分开两地都在萧索独居。

47.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注:(这两句是作者叹林黛玉之死。

)48.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解释:这联为宝玉重游太虚幻镜所见联话,横额为“真如福 地”。

49.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注(横额:引觉情痴,意思是启发觉悟沉溺于情爱之中的人。

)50.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红楼梦经典语句赏析

【答案】示例一:“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

让我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示例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

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解析】开场白就是话题的导入语。

导入语要求紧扣主题(此次为“红楼梦诗词赏析”),表达得体(符合主持人的身份,符合学习小组的特点),作为文学类研究型学习小组,自然要讲究文采,才能与其氛围吻合。

【考点】考查语言的得体和生动。

红楼梦诗词赏析

咏白海棠 限韵门盆魂痕昏(翻译是我自己意译的)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夕阳斜照之下,重门掩映当中,雨后的海棠,盛放在翠苔碧草之间。

若说海棠的风神犹如美玉,美玉尚有瑕,也比不上它那般洁白;若说它的肌体是白雪堆就,那白雪无情又怎比得上海棠婀娜销魂。

摇曳在风中的海棠花娇弱无力,映照在月色中的白海棠倩影动人。

莫非是天上的仙子随时会羽化飞升么

可我却如此多情,为它吟咏,度过这样一个个黄昏。

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天,我如此珍爱重视海棠的芳姿,自己提携着水瓮来浇灌海棠的花盆。

秋阶上映衬着海棠的影子,如此清澈纯净,有如洗净了脂痕粉迹;真是冰雪凝成一段香魂,又好似清露堆砌一般纯洁。

这白海棠呀,是淡雅到了极致,反而更觉出它本身的美艳至极;倘若如人一般多愁善感,只怕美玉有瑕,哪比得上这般无暇之美呢

要报答青帝对它的栽培爱护(青帝主管百花,如“他年我若为青帝”诗意),只凭这与生俱来的清雅高洁,海棠亭亭玉立,默默无语,迎来一个又一个黄昏。

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秋日的白海棠,淡淡容光浅浅风韵映衬着重门高户,犹如满盆里堆砌着冰雪一般。

这海棠洁白无瑕若杨妃出浴,纤细袅娜如西子捧心,真是冰雪般的身影,美玉般的精魂。

晓风吹拂,吹不散海棠凝结的愁思千缕,夜来的风雨,凝聚成花心一点不散的泪痕。

画栏深处,我怅然若失,海棠似乎也同人心意,伴着一声砧一曲笛送别这一个寂寞的黄昏。

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湘帘半卷,绣户半掩,隐约可见那白海棠,是谁碾碎了冰霜滋养它,雕琢着美玉容纳它,(才有这般风神清雅肌骨冰澈

)想必,这般的洁白,是偷取了梨蕊的三分姿色;如此的韵质,是借学了岁寒三友梅花的一缕风韵吧

就好比月里嫦娥缝就的衣袂飘然若仙,又好似深闺女儿秋怨拭去的啼痕万点那么幽怨。

你这一种娇羞情思向谁倾诉呢

默默无语中,已是人倦黄昏,风冷清秋,湘云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昨天神仙临凡到京城,种下了这盆蓝田玉(蓝田种玉典故),结出了这品白海棠(仙品非凡种)。

犹如霜娥仙女本来就偏爱清冷呀,又何必倩女离魂才写就这点芳魂

秋阴下捧出如此洁白疑似白雪一般,宿雨点滴又添了几抹愁痕。

对此,诗人是爱不释手,吟咏不觉疲倦,怎么舍得让它如此芳姿独度朝夕岁月呢

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蘅芷等花儿盛放了满阶满园,掩映着门后海棠风韵独存,无论是寂寞在墙角,还是珍重在玉盆,都是一般可人。

这花天性高洁,寻寻觅觅,这堪匹配的伴侣却很难找到;深秋时节,依旧孤独无伴,越发引起了断魂愁绪。

夜色中的海棠,犹如玉烛风中泣泪如珠,隔着水晶帘我遥遥望去,月光下的海棠摇曳着动影留痕。

这一段幽情,想来想去只有想月宫嫦娥倾诉,可回廊深处,月光如水也照不澈,夜色昏昏,又何从说起呢……我也看了,主要是对海棠诗隐喻意义的分析,不是字面翻译,就不引用了,需要的话,搂主自看吧

《红楼梦》诗词鉴赏开场白有哪些

女娲石上偈语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

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

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

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

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

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

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

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

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

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

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

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

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

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

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写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癞头僧嘲甄士隐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诗词鉴赏】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突然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

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

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

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接着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

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

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

所谓谶语,是一种神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

勿庸解释,这是不科学也不足信的。

作者从自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中,看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兴衰,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在支配着,感到无可奈何,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浓厚的宿命论的色彩。

作者在全书开头插进一段甄家小荣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红楼梦》描写的贾家大荣枯的一个缩影。

甄士隐的出家也是对后采贾宝玉出家的一种暗示。

全书开始就造成一股悲剧气氛,即使后来写到贾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锦的富贵荣华时,也常常有一种悲凉的气息透出来,使人预感到下场不妙。

这是一种极高明的艺术手法。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

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

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

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

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

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

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贾雨村口吟联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诗词鉴赏】贾雨村吟完那首单相思的诗后,兴犹未尽,“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搔首对天长叹”,又吟出这联联语。

贾雨村是个利欲黛心的人,同时又才干优长,不是草包。

这种人正是封建社会名利场中富有竞争能力的好手。

即便在穷困落魄之时,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

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芦庙里,对着冷月清浑,想着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无出路,前程茫茫,念出这样联语,抒发自己大志难酬的情绪。

这副联语恰合他的身分。

这种“按头制帽”(清人张新之语)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

“求善价”的“价”,谐“贾”的音;“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备一说。

又有人据“钗于奁内待时飞”句说,将来贾家败落后,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

这种猜测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牵强、武断了。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诗词鉴赏】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

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

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

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

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

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这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

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

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诗词鉴赏】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

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

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

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

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

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

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

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

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

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

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诗词鉴赏】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

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

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

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

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

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

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

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

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

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

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

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

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

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

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

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

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


红楼梦诗句赏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