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考古学家的座右铭

给我推荐一些好的座右铭

君子三戒。

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求名誉,地位财贷等厌。

” 感悟: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我的理想,考古学家的,700字左右

我的理想 又到了一个金秋送爽的季节,我迎来了一个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中学。

我三生有幸来到了——格致这所名校。

我的初中三年即将从这里起航驶向另一个更远的港湾。

我希望能在这里拥有更多的知识去完成我人生的理想。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人生理想,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变幻莫测的,而我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理想——考古学家。

我原来热爱考古是因为那美丽动人的神话,他牵引着我去寻找那些神,那些不存在的事物。

但是,现在我长大了,雅典娜、宙斯、维纳斯,已不再是我喜好考古的理由。

现在,我想知道,是谁建造的金字塔,谁设计的金字塔。

我越来越沉迷于考古的魅力,复原逝去的历史成了我其乐无穷的光荣使命。

探索,那尘封的历史,那未知的前方。

也许,实现这一切很难很难、很辛苦很辛苦,不过,我敢肯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磨难,我都一定不会放弃的

就算是伤痕累累,也没有关系。

理想给了我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一定能够展翅飞翔

理想,指引我未知的前方…… 那我现在要做些什么呢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要努力好好学各个学科,好好听讲,努力发言,好好写作业,才能有足够的只是去解答那些迷题,去解释那些令人费解的年代谜题。

在锻炼身体身体方面,我要好好锻炼自己,每天晚上下去跑步,这样才能有一个好身体去发现古文化,我还要练出手臂肌肉,这样才能有力气去挖掘遗址。

在做人方面,虽然考古人缘不太重要,但是也得要,要不挖个古墓发现了鬼,你的有亲和力吧。

跑题了,但是人缘好一定是要的。

但是,成功的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只要克服过去了,就会到达理想的顶峰,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把这句话做为我的座右铭,我想它会伴随着我的考古岁月。

人不可以没有目标,活着就是为理想而奋斗。

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考古学家你可以参考一下

初一作文 我的理想

童年,每个人都会有理想,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变幻莫测的,而我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这个名词,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无论是听起来或是看起来都显得很有学问。

后来,为了成为考古学家,便发奋读有关考古的书籍,接触的愈多愈爱考古;看的愈多,愈是震撼自己的心灵,愈是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第一次,让我对考古产生震撼的是在无意间看了一篇报道。

上面说:在清朝末年,一个外国的江洋大盗,潜入中国海底深部,窃取了上万件无价之宝,中国拿着二十万去国外参加拍卖会,可是,却连一件没买到,因为其中任何一件都是稀世珍宝啊

因此,也催生了我国海下考古事业。

这是我心灵的第一次震撼,第一次明白了考古是个艰巨的任务决不是游戏,这也在我内心深处萌发了一丝爱国情怀。

第二次心灵的震撼,是来自于北京人猿化石的失踪。

原本存放于北京大使馆,可是因为战火硝烟,为了保护化石,迫于无奈只好把它护送到国外去。

可是在护送途中,北京人猿化石却突然失踪,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流落到了何处。

或许,它的呻吟声只有自己能够听见,它的眼泪只有在心灵深处默默地流着,它的眼泪只有在“心灵“中的那片大海才能感受到、、、我知道,我或许不能把北京人猿化石找回来,让它重现江湖,告诉世界我们中国的悠久灿烂文化。

但是,中国还有更多流失于“大海”的文物没有找到,就像一只老鹰折断了翅膀,让人无比痛心。

所以,我坚信,在我的将来,我一定会找出那些石沉大海、消失已久的比北京人猿化石更具有说服力的文物展现给世界、奉献给地球,告诉世界,中国文化世界第一,悠久的中国历史是世界史上的浓墨重彩。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多看些关于考古的书籍、报到、新闻,亲临考古现场,总会应了那句老话:“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成功的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只要克服过去了,就会到达理想的顶峰,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以这句话做为我考古路上的座右铭,我想它会伴随着我的考古岁月。

人不可以没有目标,活着就是为理想而奋斗。

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考古学家

治国的名言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 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

——《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 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

(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 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 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 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 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 就预防它。

1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

——《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 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贾谊《新书·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求 新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 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 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197.德贵日新。

——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 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勤 俭 204.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 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 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 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 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 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刘向《说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 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3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务 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 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 243.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 245.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论衡·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荀悦《申鉴·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 子聿》 补充: 25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 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坚持里的成功作文怎么写

第一部四本《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 《鬼吹灯之昆仑神宫》 第二部四本《鬼吹灯Ⅱ黄皮子坟》 《鬼吹灯Ⅱ之二南海归墟》 《鬼吹灯Ⅱ之三怒晴湘西》 《鬼吹灯Ⅱ之四巫峡棺山》 你说的《抚仙毒蛊》不属于第几部

近代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航天精英钱学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系在一起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

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

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童第周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

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

是做什么用的呀

”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

”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

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

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

就是这个道理。

”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

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

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

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

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 裴文中裴文中(公元1904—1982 年),河北滦县人。

他是卓越的考古学家,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开创者。

青年时代立志从事地质科学研究,1929 年12 月,在周口店参加发掘工作时,首次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后又陆续发掘多种珍贵化石,确立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他提出了完整的对中国石器时代文化的见解,奠定了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基础。

他还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

主要著作有《周口店第一地点之肉食类化石》等。

求 学少年时代的裴文中,家境贫寒。

他的父亲是个穷教书先生,那点微薄的薪水,养活不了一家老小。

所以,裴文中小小年纪就经常提着口袋去借粮。

可他一直渴望到学校去读书。

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年纪还小,学校很远。

你住在学校里,怕你吃不了苦。

等两年你再长大一点儿,爹一定送你去学校读书。

”“爹,只要能读书,我什么苦都能吃,您就送我去读书吧

”裴文中央求着。

父亲被打动了,终于答应了。

1913 年,九岁的裴文中,跟随父亲到离家很远的开平镇滦县第二高等小学堂念书。

学校生活条件很艰苦,裴文中经常饿着肚子去上课。

对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心想:“饿一点怕什么,在家时不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吗

只要能读书识字我就高兴。

”晚上睡觉也碰到了难题。

裴文中在乡下睡惯土炕了,土炕又宽又长,在炕上怎么打把式都没有关系。

可现在改睡木板床,他经常在睡梦中掉到了床底下。

怎么办呢

他找来一根绳子,每次睡觉之前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后他再也没有掉下床。

裴文中刻苦学习,很快读完了高小,他想上中学,可又担心家里拿不起学费,就考进了免费的师范学校,继续学习。

刻苦学地质裴文中不光认真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尤其喜欢看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有一天,裴文中读了一本书。

这本书讲到人是怎么来的,说很早很早以前,天地间是没有人的,后来有一个叫做女娲(wā)的天神,把黄土掺上水,揉成团,捏成一个个像人一样的小生物,这就是“人”。

裴文中读了这些,感到很奇怪,就跑去问老师:“老师,您说人真是用泥巴捏出来的吗

”老师听后笑了笑,说:“这是神话传说,不能当真,因为并没有女娲。

但是‘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老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裴文中的心,激发了他探索人类起源奥秘的兴趣。

1921 年,裴文中从师范毕业以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理科预备班。

两年后,他又考上了北大地质系。

当时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报考法律系,因为学法律,毕业后可以找到有地位又挣钱多的职业;可学地质就不同了,不但不被人重视,还要经常到野外去考察,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裴文中早已立下了四方之志,要去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还是报考了地质系。

因为家里穷,他的学习生活苦得难以想象:吃饭总吃最便宜的菜,交不起饭钱,只好在夏天把被褥、棉袍送进当铺,换几个钱。

冬天到了,就利用业余时间去中小学讲课,挣些钱维持学业。

1927 年,裴文中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大学毕业了。

可在当时,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虽然很有才华,却很难找到工作。

裴文中天天写信,到处求援,希望能找到工作。

有一天,他给北平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hào)去了一封信,想碰碰运气。

出乎他的意料,没过几天,裴文中居然收到这位素不相识的翁先生的一封回信,介绍他到地质调查所去研究山东的三叶虫。

裴文中非常高兴,虽然报酬不多,可他毕竟找到了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

发现了“北京人”1928 年,裴文中来到北京周口店,参加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工作。

开始,他只是顶替一位辞职的工人的名额来帮助工作的。

没想到,他后来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口店龙骨山上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注意。

1927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后不久,瑞典人奇林发现了一颗古人类牙齿化石。

于是人们断定,这里肯定会有古人类的化石,就更大规模地发掘起来。

裴文中在大学学的是无脊椎专业,而古人类属有脊椎动物。

他刚到这里,知识就不够用了,还要靠工人带着辨认各种化石:鹿牙、鸟骨、人牙,一个个地比较。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一边自学有关书籍,一边坚持和工人一起发掘。

发掘工作的负责人正是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也是北大地质系毕业的。

他见比自己小好几岁的裴文中这么刻苦,很赞赏,就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裴文中进步很快,没多长时间,鉴别化石的本领就高出工人了。

1929 年,他成了发掘工作的负责人。

这年冬季裴文中和工人们仍然在发掘着。

他们在洞的北面,发现了一个小洞。

下到洞里一看,嗬

动物化石还真不少。

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本该结束一年的发掘工作了。

但是,裴文中信心十足,决定再挖几天。

1929 年12 月2 日下午四点钟,这是我国和世界人类学历史上极不平凡的时刻。

当时已经是日落西山,天色渐暗,寒风在山谷中呼啸。

裴文中和发掘工人们,在12 米深的洞里点起了蜡烛继续挖掘。

一个工人发现了一块化石,不知是什么,就叫裴文中来看。

突然,一件奇特的东西映入眼帘。

裴文中见了,不禁大喊了一声:“啊

是猿人的头骨

”在场的工人们立刻围拢过来。

裴文中亲自拿起铁撬动手挖,这个在龙骨山沉睡了五十万年头骨,就被“请”了出来。

12 月16 日,裴文中用自己的两床旧被子,将猿人头骨包裹起来,外面又加褥子和毡子,捆了又捆,这才亲自带着它坐上房山到北平的长途汽车,百般谨慎地将猿人头骨护送到了北平地质调查所。

经过检验确定,裴文中发现的这个头骨是约五十万年原始人类的。

它被取名“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里程碑。

它使我们对古人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科学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大的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裴文中和同事们信心倍增。

他们又继续扩大范围,加紧发掘,并加紧进行研究。

几年中,裴文中他们又找到了一些“北京人”的化石,“北京人”用过的骨器,以及动物化石,还发现了被烧过的石头、木炭、草木灰。

“这证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经会用骨器了,还能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裴文中说,“我们继续发掘,一定还有收获。

”裴文中后来又发现,在烧过的灰烬里,有许多石英石碎块。

“石英属花岗岩,这一带是石灰岩,怎么石英会到这里来了

”他这么想,就把这些石头带回去,洗刷干净,研究起来。

有些人见了,直发笑,说:“这种碎石头,马路上多得很呢

”一个负责的人还大惊小怪地说:弄这么多石头干什么

快拿走

裴文中没有动摇。

他经过研究,认为这是“北京人”用过的石器,是劳动工具。

这说明了当时的人已经能制作工具,会用火,是“人”,不再是“猿”了。

后来,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证明,被确认了。

这件事的意义太大了,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从此,“北京人”作为古人类的一个时期的代表,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在考古学上的价值大大提高了,裴文中为此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发现“山顶洞人”裴文中不辞辛苦,在周口店一干就是好多年。

1933 年和1934 年,裴文中带领工人们集中力量发掘了另一个古人类遗址——山顶洞遗址。

有一天,一个叫唐亮的工人,在发掘过程中挖出了一个狐狸牙,他拣起来看了看,就丢在一边。

“一个破狐狸牙,真讨厌。

”他自言自语。

这时候,裴文中恰好在他身边,听到这话,就对他说:“不要瞧不起这颗狐狸牙,也许上面有窟窿哩。

”唐亮听了裴文中的话,就小心地把牙上的土抠去。

果然,在牙齿的一端,露出了一个孔。

唐亮不由高兴地欢呼起来。

原来,这种带孔的牙是山顶洞人用来做装饰品的。

裴文中和工人们还发现了一根火柴棍那么粗的骨针。

针的一头是锋利的尖,另一头是残破了的针孔,针身非常光滑,微微弯曲,说明当时的人已经会缝制衣服了。

经过两年发掘,在山顶洞共发现了八个山顶洞人的骨骼化石,其中有三个成年人的头骨非常完整。

经过研究,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类距现在约一万八千年左右,在考古史上叫“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发现,使我们对古人类又有了进一步认识,也是裴文中的又一重大科学成就。

可贵的精神 杰出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受到重视。

裴文中热情更高了。

他组织起考古队伍,到各地考察发掘,为科学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几十年中,裴文中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

人们数了数,除了西藏、福建等地以外,各省各区,他都到过。

“搞我们这一行的,不搞野外生活,等于白活

”裴文中经常对大家这么说。

在野外发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把这看成人生乐趣。

在条件艰苦的西北荒漠,他骑上毛驴骆驼,勇往直前。

“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错误批判,可雄心不减。

1979 年,他七十五岁了,仍然和年轻人一起到各地考察。

“裴老,您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呀

”“我要把七十五当五十七过,抓紧时间啊

”他回答。

裴文中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除了发现“北京人”以外,他对石器时代的研究,也令人敬佩。

经过多年考察分析,他把中国的石器时代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用自己丰富的调查结果,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做了说明,使人们对石器时代的认识更完整系统了。

他写的大量论文和调查报告,是珍贵的科学文献。

与此同时,裴文中还到好几个大学去讲授考古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考古人才。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

中国人,真了不起

”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

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

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

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

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

玩游红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

使劲想

”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

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

他十分喜欢他家附近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

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

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

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

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

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

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

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

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

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

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

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

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

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

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

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

再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对子女的教育吧:在家庭的呵护下,比尔·盖茨能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十分明显。

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

他虽然身家无数,但他在如何合理花费方面却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有一句话叫“豪门出败子”,盖茨深切认识到金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伤害,宁可将大笔的钱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也不愿多给一分钱去让孩子们随意挥霍。

仅在五年来,盖茨和他的妻子向社会捐款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

他对社会如此大方,对子女却十分“吝啬”。

他曾多次分开宣称:“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在他的家教影响下,盖茨的孩子虽然出身豪门,但自幼养成节俭的家风,他们懂得:一切只能靠个人奋斗去赢得。

不仅如此,盖茨还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生活极其朴素、不奢靡浪费的父亲形象。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驱车同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就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盖茨却极力反对:“这可不是个好价钱,要花12美元呢。

”对于身只微软总裁的盖茨来说,12美元真正是无足挂齿的,但这位天才的商人却深深懂得,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它对社会发挥最大的效用。

盖茨的行为昭示我们,一个人只有用好了自己的每一分钱,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也只有如此教育下的孩子,长大才能真正独立地挑起生活、奋斗的重担。

反观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许多是与盖茨做父亲的原则大相径庭的。

我们的许多父母,对于视为掌上明珠、口中宝贝的独生子女,惟恐生活上吃着苦了,受着累了;或者自己当年确实含辛茹苦历经了磨难,如今想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于是在孩子面前出手无比大方:孩子对金钱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新年压岁钱一给就是几百上千元,他们常不离口的一句话就是:“老爸的这些财富将来还不都是你的

”这样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观念:反正自己将来无须怎样努力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于是一幕幕悲剧由此上演:由自幼金钱的挥霍始,以步入歧途、违法犯罪终。

正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此的父爱、母爱,是爱之愈切,害之愈深。

为了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在如何教孩子花钱问题上实在含糊不得,请多学学比尔·盖茨的“吝啬”吧

关于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迎驾贡酒的由来史载:汉武帝元封年间,约在公元前一○六年,武帝刘彻巡狩霍山,当时官民为迎武帝大驾,捧淠水精酿琼浆出城二十里以相迎。

帝饮后大悦,赞道此“迎驾酒天香液”也

迎驾贡酒因此得名。

五粮液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

到了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茅台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

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

赚得唐蒙益部来。

”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酒的起源 】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朔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

《史记.殷本纪》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酒春,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另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

有关酒的起源,历史文献记述有四种各据理论的说法。

上天造酒说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

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猿猴造酒说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

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

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

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

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

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

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

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

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

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

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

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仪狄造酒说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

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

“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

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

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

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

“林”,高梁的别称。

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

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梁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

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

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

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

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

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

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是推人制造的酒呢

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

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杜康造酒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夏,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

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部有过记载。

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姣详的描述。

白水盟,位于陕北高原南录与开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显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

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

“汉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县於今治”,可见白水鼯历史的悠久。

相传这里曾出过“四大贤人”:一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者束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

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听城,一下子拥有仓领、雷徉、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页可谓“人杰地灵”了。

“杜康,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善造酒。

”康家卫是一个至今尚在的小村庄,西距孙城七八公里。

村逞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

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一“杜康泉”。

盟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情冽甘墩却是事实。

清流从泉眼中汨汨涌出,沿著沟底流消,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

杜康泉旁边的土大土包,以砖培围护著,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

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象。

可惜庙与象均毁于一“十年浩劫”丁。

据县志记裁,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组织“赛享”活动。

这一天热闹非常,措喜演戏,商贩云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盍兴而散。

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亨。

亭呈六角形,红柱录瓦,五彩飞檐,楣上绘著“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图画。

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

但据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周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

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

唐代大诗人杜南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两》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

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

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害的铜杯奖。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

《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

《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

《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

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

“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

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

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

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

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

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

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酒之典故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

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

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

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

据《诗经。

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

〔传〕:黑黍也。

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

「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

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

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

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

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

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

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

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

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

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

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

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传】:春酒,冻醪也。

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

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

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

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

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

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

〔传」:酤,酒。

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

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

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

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

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

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

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

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

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

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

“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

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

“从事”、“督邮”,原为官名。

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

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

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

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

良久暂起,如风旋转。

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

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

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

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

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

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

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

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

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

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

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

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

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

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

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

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

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

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

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

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

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

《楚辞。

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

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

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

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

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

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

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

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

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崇乃止”。

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

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

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

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

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

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

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

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考古学家的座右铭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