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华大学的创办历史
早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是清政府于民国前一年(1911年)用美还的庚子在北京所建立。
最初称为“留美预备学堂”,是第一所用于被政府派送到美国学习的中国青年而建立的预备学校。
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
1925年,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华大学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约翰·海(John Hay)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
照条约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万778元8角1分,经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1078万5286元1角2分,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
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清华立校的贡献,清华的西体育馆被命名为“ 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 罗斯福纪念体育馆”,并在面墙上铸其雕像。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7月11日,美国核减赔款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中国,中国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
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敦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
敦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
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北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面积凡530亩。
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耽误时期。
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于民国前一年(公元 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日(校庆日源此)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
教师由基督教青年会从美国聘请。
游美学务处亦迁入「工字厅」办公。
首任教务长为胡敦复。
清华学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监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学务处之总办与会办担任。
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被迫停课。
近代经过辛亥革命,清帝宣统于公元1912年三月三十日退位,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成立之后,将「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于5月1日重行开课,并裁撤「游美学务处」,使之 隶属外交部。
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
十月,任命周诒春为副校长。
清华学校为将来扩充规模起见,在民国二年春请政府将毗连校西之「近春园」(俗称四爷园,为道光帝赐第四子咸丰帝奕詝之赐园)并入校址。
近春园西隅有「长春园」,旧名水磨村等邻近地亩,亦并入。
清华之有充裕经费,又得景致悠美的园林以为校园,学习环境得天独厚。
非但如此,清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当时之其它学校深具特色。
譬如:希望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所以对于学生体育特别重视。
除平日积极提倡外,当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最低标准之五项运动(游泳、百码、跳高、跳远、掷铁球),如有任何一项不及格,扣发毕业文凭,取消出洋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二年二月曾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之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开中国学校参加国际竞技之先河。
另外,学校亦不时请名人学者来校讲演,像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以「君子」为题。
其引述易经中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学校遂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采为校训。
民国二年三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校内寓邸。
外交部令周诒春继任校长。
周校长任内,因财政比较宽裕,故对外设法扩充留美学额;对内一面增加在校学生数目,一面添置设备与建筑。
而自民国三年起,更间年选派专科女生十名(有时不足额)留美,由公开考试决定。
民国七年1月4日周校长以力微任重,劳顿成疾,恳请辞职,外交部批准。
周诒春辞职以后,清华校长之人选几经更迭。
起先外交部派张煜全为校长。
张因体弱多病,终日与药瓶为伍,学生大为不满。
民国八年元月张煜全校长以学风(上年12月23日学生会开成立大会,张加以干涉,发生风潮,至于罢课。
)理由辞职获准。
外交部继派罗忠诒继任,但同学对罗表示拒绝,致未能到校而请辞;因当时无人被允任为清华校长,故董事会选其主席严鹤龄为代理校长。
同年八月,外交部派金邦正为清华校长;金邦正校长在民国十一年向外交部辞职。
四月,部令派曹云祥为代理校长,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
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
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
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
设立大学部之目的,在于由国内造就国家需要之人才,而不仅是为出国留学作预备。
且考虑到退还庚款有限期,恐日后难以为继。
略带一提,在民国十六年由汪鸾翔(字巩庵)撰词,何林一夫人张慧珍作曲,清华始有中文校歌。
民国十七年曹校长辞职获准。
严鹤龄再度被任命为代理校长,于1月14日到职,四月请辞。
外交部派温应星继任校长,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政府消亡,温亦离职。
八月,国民政府改「清华学校」为「」,任命孙科为校长,孙不就,改任罗家伦为校长。
罗校长于9月18日就职,对校内组织,多所改易。
当国民政府统一北方时,原属外交部之清华董事会因之消灭,而清华之隶属问题又起,大学院欲收归辖下,但外交部则借口外交关系不肯放手,终由二机关会辖,另由二单位合组一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之存在一直为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清华之整体发展常因董事会之权限过大而处处受阻。
所以民国十八年4月3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清华基金经整理后,改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理。
「清华校务及游美学务基金保管委员会」在南京开会通过上项议决案。
民国十九年5月,清华学生对罗校长有不满表示,罗以学风为理由而辞职。
罗氏离校后,清华校长虚悬达十一月之久,其间校务由校务会议维持。
另一方面,董事会问题因罗校长的努力,终使大学院及外交部合派之董事会撤销,清华遂直隶于教育部。
之后,民国二十年3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吴南轩为校长,4月16日就职。
又因与师生不合,而于6月25日离开北平。
教育部在清华师生的压力下,委派翁文灏教授代理校务。
翁文灏于7月起开始代理校务,但于9月中旬即辞去代理兼职,教授会与学生会开会挽留无效。
最后,由于范源濂的极力推荐,中央决定派梅贻琦为校长。
梅贻琦校长终能获得清华师生的充分支持与崇敬,一直续任至1948年底才因战乱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而离开。
梅校长在任期间,为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其著名学府之地位。
他的办学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而谓也,有大师而谓也。
”的阐述广为推崇。
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后,又继任校长,直到1962年5月病逝为止,前后共三十一年之久。
新竹清华校园建有「梅园」以志纪念。
在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于1937年爆发后,清华大学和其它两所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战争结束后,清华大学移回北京,并继续运作。
1949年后由接管至今。
台湾新竹的 则于1955年由梅贻琦校长主持,由中华民国政府批准「 在台复校」,并沿用原校名。
从1980年代开始,两校各项交往日渐频繁。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北京大学等校的工学院和相关工学专业划归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程技术大学。
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教育界强烈否定。
从1980年代开始,清华开始恢复建设人文及理科科院系。
清华在1966年之1976年间的中象所有院校一样遭到重创。
教学和科研几乎停顿。
在此期间没有招收正式学生直至1977年高考恢复。
此后,清华开始恢复建设并得到政府特别重点扶持。
年表*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 1928年 改建成,有文、法、理3个学院,16个系(其中一个工程系)* 1929年 留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生院* 1931年 12月31日,梅贻琦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32年 增设工学院(由土木、机械、电机三系组成) 、法律学系和农业研究所* 1933年 设心理、社会、地理三个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爆发由清华学生领导之“一二九”抗日运动* 1936年 停办法律学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院系调整,失去文、法、理、农学院,保留下建筑、土木、机械、电机四个系* 1958年 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失去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 1977年 文革结束,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恢复* 1984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建立应用技术学院。
原并入,成为*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
*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注:台湾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1955年在台湾新竹地区复建,并沿用原校名。
现状清华大学现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至2005年4 月,清华大学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13个学院和53个系,41个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和175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1个中国和14个中国。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00余人。
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
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000余名,博士生4000余名。
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9000余名。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据统计约为毕业生的20%)清华毕业生都前往美国留学深造。
在美国大学校园、公司、企业及政府部门里,不难找到他们。
因此近年也开始有对此的批评,认为清华的毕业生应该更多地选择留在中国而不是美国。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学校之一(另一所学校为北大),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
精神传统清华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因其美国渊源,校园文化传统亦受到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深重影响。
校训* 校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
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 座右铭: 行胜于言起源:该四字来源于1920级毕业纪念物-位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中文铭言。
另外,八十年代还出现了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的学风的说法,但没有如前者那样得到广泛认同。
校歌最早的英文校歌(1916年以前)由美籍教师Miss Kathorine E. Seelye 所做:Tsing Hua College Song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当时的中文译文是:噫清华,嘻清华,吾校岿巍,美哉吾校旗,愿日增汝之光辉。
1923年前后,清华大学重新公开征集校歌,最终采用了汪鸾翔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歌词,并由张慧珍女士谱曲。
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
此后英文校歌由中文校歌取而代之,并沿用至今。
清华大学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校庆日四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为清华校庆日。
校庆日活动通常为校友返校,各实验室开放参观,举行“马约翰运动会”等等。
早年还有开放女生宿舍供男生参观的节目。
校色紫、白。
校花清华大学的校花是紫荆花。
和丁香花(但通常仅指紫荆花)。
把紫荆花视为校花,是由于紫色紫荆花为校旗、校色的颜色一致,丁香花分为紫白二色;其次是由于紫荆在校庆日前后盛开。
清华优胜歌为拉拉队歌,称为Tsinghua Fight Song,即清华战歌,或 Cheer for old Tsing Hua。
歌词为:Cheer for old Tsing Hua,Tsing Hua must win.Fight to the finish,never give in.You do your best, boys,we'll do the rest, boys.Fight for the victory, Rha, Rha, Rha!早年清华与比邻的燕京大学为竞技场宿敌。
在大礼堂放电影前,必有取笑燕京的动画,以壮声势。
校园设施清华校园以南门主路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
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中描述的「荷花池」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
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建筑馆、法学院、经管学院及运动场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 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藏书 401.7万册,阅读座位 2604个* 体育馆建筑面积 3.2万平方米。
* 运动场面积 19.6万平方米。
* 游泳池面积 0.4万平方米。
清华人梅贻琦、 梁启超、 王国维、 陈寅恪、 梁实秋、 叶企孙、 吴有训、 吴宓、 朱自清、 曹禺、 钱钟书、茅以升、闻一多、穆旦、胡风、端木蕻良、 杨振宁、 李政道、 华罗庚、 孙立人、 胡锦涛、 朱镕基、胡乔木、乔冠华、吴国桢、 俞国华、赵元任、金岳霖、汤用彤、贺麟、张岱年、 冯友兰、梁思成、周培源、林家翘、周光召、张民觉、李济、夏鼐、吴晗、季羡林、于光远、李健吾、张骏祥、洪深、杨联升、何炳棣、殷海光、王浩、许国璋、王佐良、李赋宁、英若诚、钱端升、萧公权、罗隆基、王铁崖、潘光旦、费孝通、李方桂、王力、陈鹤琴、陈岱孙、高士其、 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邓稼先、朱光亚、叶笃正、杨石先、钱思亮、邹承鲁、吴征镒、陈克恢、杨廷宝、候德榜、吴仲华、郑哲敏、顾毓琇、萨本栋、 吴官正、高晓松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原并入,成为。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
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
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
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
学校现有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
学校藏书400余万册。
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
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
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
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
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
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
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参考资料:清华大学网站
古文有什么特点
古文有以下特点:一文分离。
语言学研为,书面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
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
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
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
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
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
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
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出师表练习题
师表》练习(一)、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①涉罚臧 否 )②中道崩 殂( )③以遗 陛下( )④行阵和 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 先帝遗德( )②引喻 失义( )③察纳雅 言( )④性行淑 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
人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 五月渡沪()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 ,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 。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 。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
请概括回答。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 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____ _______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_______ (四)、阅读理解导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这段文言文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表”是:_______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 布衣 ( ) (2)先帝不以臣 卑鄙( )(3)三 顾 臣于草庐之中( ) (4)由 是 感激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 南阳 达于 汗阴 B、受任于败军 之 际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 利 C、先帝不以 臣卑鄙 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苟全性命于 乱世 奉命 于 危难之间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 。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___ 。
5.作者强调自己本来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
(五)、第一部分:基础巩固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文体。
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 (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3.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
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
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
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B、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内外异法:国内、国外刑赏之法不同。
6、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平民 B、卑鄙:道德品行败坏C、驱驰:奔走效劳 D、不毛:荒凉的地方7、下列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殂cú陟zhì B、以遗yí陛下 酌zhuó C、猥wěi 诹zōu D、舴zé 艋měng8、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不效则治臣之罪 B、以告先帝之灵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汉室之隆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诚宜,以,,不宜 ,,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二部分:能力提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先帝不以臣 卑鄙________ (2)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3)深入不 毛________ (4)庶竭 驽钝________2.下列每组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B.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汉之所以兴隆也3.选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指代是什么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A卷 教材跟踪练习题1.填空: (1)、在《出师表》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 。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 ,不宜异同。
”这是诸葛亮给________提出的建议。
(3)、不宜_____ ,________ ,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 。
(5)、上级任命郑振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振兴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用《出师表》中句子答)2.阅读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对下面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意思是: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意思是: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啊。
C.以光先帝遗德 意思是:以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为光荣。
D.以塞忠谏之路也 意思是: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写出本段中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分)__________ 。
3.阅读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选出加黑词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 (《愚公移山》) B、将军向宠,性行 淑均 行 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D、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 人恒过,然后 能改(《<孟子>二章》)(2)、“先帝称之曰能”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3)、选文中连用“悉以咨之”、“必能”是为了强调________ ,作者引用,‘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史实是为进一步说明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B卷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1.中考题精选(重庆市,2000年,12分)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3)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亲 贤臣,远小人 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公与之乘,战于 长勺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 愿陛下亲之信 之D、此 悉 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2)、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6分)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 ”这一成语。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 _。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
(举本文以外的例子)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3)、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4分)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
( )C.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 )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
( )2.中考题精选(安徽省,2000年,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 。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 。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 。
(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
(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
(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
3.综合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空缺的语句。
(2)、文中“臣”是指____________, “先帝”是指___________。
(3)、摘出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___________ 。
(4)、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答):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___________ 。
(6)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①、卑鄙: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
②、感激: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 。
(7)、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于的心愿。
B.这段称颂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C.这段文字寓情于叙,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这段文字寓情于议,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
《出师表》―――答案 (一)1.(1)pǐ (2)cú (3)wèi (4)mù2.① 发扬光大 ② 适宜、恰当 ③ 正 ④ 善。
3.(1)D (2)B (3)C4.C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B7.①感动、激动 ②奔走效劳 ③所以(因此)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0.①、六出:六出祁山 ②、七擒:七擒益获 ③、东和:东和孙吴 ④、北拒:北拒曹魏 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二)11.①可是②托付③睡吃 12.C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5.A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四)、阅读理解导引点拨:本语段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经过。
文后设计了五个题,有文体知识,如第1题:有实词、虚词意思的理解,如第2、3题;有句子的理解,如第4题;还有文意的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题考查文体,因为如不明确意思,会影响文章的阅读。
答案:1.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1)、平民;(2)、身份低微,出身鄙野;(3)探望,拜访;(4)、此,这;3.B4.(1)三次到茅屋来探望我。
(2)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5.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五)、第一部分:【基础巩固】1.三国 诸葛亮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千载谁堪伯仲间2.①、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 ③、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3.C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 D 解析:“内外异法”应该解释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不同”。
6、 B 解析:“卑鄙”在这儿没有贬义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7、 B 解析:“遗”在这儿应该读“wèi”。
8、 C 解析:C中的“之”是代词,其它三项是都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9、⑴、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⑵、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第二部分:【能力提高】1.(1)、见识浅陋,出身鄙野 (2)、拜访 (3)、长草木 (4)、比喻才能平庸2.A3.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4.C 5.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六)、A卷1.(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陟罚臧否 刘禅;(3)、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4)、亲贤臣,远小人;(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 c; (2)、诚宜开张圣听 3.(1) D;(2)、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3)、文巨武将的重要作用 要亲近上文举荐的文臣武将,才能复兴汉室B卷1.(1)D;(2)、①任人唯贤;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岳飞;③指日可待;(3)A×; B×; C√; D √2.(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诸葛亮;刘备;(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①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②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6)①出身低微,见识浅陋 品质恶劣;②感动激奋 深深地感谢;(7)D。
点拔: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的理解。
选段以陈情的方式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弄清各句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要通过读文段,概括大意。
其次要通过比较,筛选出正确答案。
古代公文体有哪33种
驳议、对策、射策、弹文是朝廷议事时陈述己见的公文。
奏本、题本、揭帖、奏折这四种均为明清时百官上奏君主的公文。
官府公文分下行、上行、平行三类,有的上下通用。
下行公文主要有:令、告、教、宣、帖、符、牌、指挥、照会、案验、揭帖等;上行公文主要有:牒、刺、申、申状、呈、详文、揭帖、状和辞等;平行公文主要有:移、刺、关、咨、咨报、平牒、照会和牒。
古代诗人的别称
1、诗骨--陈子昂词意激昂格高峻,大有“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清真居士---周邦彦六一居士---欧阳修清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东坡居士---苏轼四明狂客---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