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语文
1.《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 德.亚米契斯这是一部以小学生为公的日记体小说,记述人公在五年级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其间收录了老师每月给他们讲的故事。
作者在序言里特别提到:特将此书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
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小学生的启蒙读物。
但这不仅仅只是一本小学生的启蒙读物。
小说通过小学生的眼光,用朴素和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系列貌似渺小、但实际却不平凡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老师勤奋工作,学生刻苦学习,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热爱祖国这样一种简朴、文明、高尚的生活。
特别是其中的每月故事,让人读来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可以说这是一本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书籍,可惜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很多学生,很大家长,甚至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参考阅读:《爱的教育续集》 作者:孟德格查。
《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续集》则是自然教育。
前者塑造的是感情丰富的人,后者磨练的是意志坚强的人。
真正的素质教育二者都不能少。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前苏联] 奥斯特络夫斯基本书自出版以后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中主人公在烈士墓前的自白可以说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但是,我们除了要看到主人公在战场上那种跃马挥刀,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气概外(保尔的这种英雄主义气概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追求的古惑仔所不能比似的),还要看到他对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严谨、认真、执着的态度,这一点对我们现在中小学生同样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参考阅读:《牛虻》 作者:[爱尔兰]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很难想象一个女作家能写出这么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大程度受了《牛虻》的影响,但前者的思想性显然又超越了后者。
3.《西游记》 作者:[中国] 吴承恩孙悟空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暂且不论用孙猴子来教育孩子们学会明辨是非的本领,培养他们勇于和坏人坏事要作坚决斗争的精神,单用这本书作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开始也是不错的。
参考阅读:《格林童话》 作者:[德国] 格林兄弟《安徒生童话》 作者:[丹麦] 安徒生想必这二位世界级的童话大王的作品很多人在童年时都看过,这二部作品几乎都成为全世界儿童必读书了。
5.《八十天环游地球》 作者:[法国] 凡尔纳凡尔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写出来的幻想,有很多最终被科学证实并实现了。
《八十天环游地球》仅是凡尔纳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写得既扣人心弦,又幽默活泼,特别是最后由于时差而给主人公带来既在情理之中,又实属意外的结局,会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感到欣慰。
参考阅读:《海底二万里》 作者:凡尔纳《小灵通漫游未来》 作者:[中国] 叶永烈叶永烈是中国比较著名的科幻作家,其作品很多,不过专为小读者写的,展示整个未来世界全貌的就首推这部了。
不要低估了科幻小说对孩子的影响力,绝不能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源泉。
6.《海伦.凯勒》 作者: [美国]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一个伟大的平凡人,平凡在于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绩,伟大在于她通过不懈地努力,使自己这样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成为全世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榜样。
有海伦.凯勒,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参考阅读:《老人与海》 作者:[美国] 海明威海明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结,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但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可以失败,但决不能放弃奋斗
7.《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狱中文集) 作者:[中国] 方志敏在狱中留下作品的革命先烈不少,像象方志敏这样留下这么多文稿并保存下来的不多。
方志敏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狱中既为祖国的现状担忧,又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利用在狱中受“优待”的机会不仅回顾和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同时还用优美的文笔、用一个中华民族热血男儿的激情呕歌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绝对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课书。
参考阅读:《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捷克] 伏契克《红岩》 作者:[中国] 罗广斌 杨益言这三本书所写的都有相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历史教课书来读,领略人类与黑暗斗争的悲壮,感悟仁人志士的伟大。
从这里我们可以懂得,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为了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我们必须去怎样的奋斗和牺牲。
8.《简.爱》 作者:[法国] 夏洛缔.勃朗特世界文坛史上亲姐妹都成为伟大的作家,留下不朽作品的好象只是勃朗特姐妹,夏络缔在二姐妹中又略胜一畴。
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现在青少年成熟早,早恋现象时有发生。
读一读这部小说,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大有帮助。
它除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外,还会让少女们懂得,女人重要的是平等,自尊,自强,而容貌是次要的;可以让少男们懂得,男人要胸襟开阔,坚忍不拔,要富有正义和责任感。
参考阅读:《青春之歌》 作者[中国] 杨沫《伤逝》 作者[中国] 鲁迅爱情是伟大的,但人生的追求更重要。
生活在变,人的观念也就在变,爱情也要变。
所以青少年在没有定型的时候,要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知识的追求上。
9.《三国演义》 作者:[中国] 罗贯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坛上有着无可比似的地位,全书对人物的刻化,故事情结的安排等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认真读一读,一定受益非浅。
参考阅读:《三国志》 作者:[中国] 陈寿陈寿是三国同时代人,所以他的记述当有很高的真实性。
和《三国演义》对照着读一读,就可以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样一条创作规律。
同时你还可以走出千百年来就有的对关羽等的盲目的崇拜和对曹操等的无端的痛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初步形成一个正确的历史唯物观。
9.《培根论说文集》 作者:[英国] 培根虽说培根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这个论说文集并不是鸿浩巨著,而是篇幅都很短小的言论集,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常理演绎出的人生真理,文笔清新,绝无说教的感觉,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理性思维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阅读:《人性的弱点》 作者:[美国] 卡耐基《富爸爸,穷爸爸》 作者 [美国] 罗伯特.清崎如果说培根教给我们的是人生的基本哲理的话,卡耐基和罗伯特.清崎教给我们的则是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基本法则。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但生命之树要靠幸勤的汗水去不断地浇灌。
10.《傅雷家书》 作者:[中国] 傅雷这是中国现代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出国留学后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全书无处不流露出一个治学严谨的长者对下一代成长的希望与关切之情,读之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从中领略父辈养育后代的艰辛,还可懂得很多生活简朴、律己以严、待人以宽、事业第一的做人准则。
由于傅雷父子二人对艺术和文学都有很高的造诣,信中随处可见许多对艺术和文学相当精彩的论述,也不失为一部艺术鉴赏教材。
傅雷教子以严厉著称,加上老版的《傅雷家书》因为时代的原因删去了家书中流露亲情的部分,使得很多人对傅雷先生有更大的误解,最近新版的《傅雷家书》新增了不少内容,相信能让更多的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本书的意义。
参考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法国]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英雄成长的史诗,记述的是英雄与自我做斗争的艰险历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众多音乐家的影子,可以感受到浩荡的莱因河在你心灵缓缓流过,为你洗去旅途的疲惫,荡涤心里的尘埃。
这部巨著的中文版译者就是傅雷。
傅雷先生对文学和音乐都有极高造诣,译著对文字、人物、艺术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读来有一种行云流水,气势恢宏的感觉。
高二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1、课文(桥边的老人)作者海明威(1899-1961),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运用了有限视角叙述,语言简洁而有张力,留给读者挖掘、玩味的空间。
他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2、课文《墙上的斑点》的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评论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引导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
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是《墙上的斑点》。
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
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作品还有: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及其(尤里西斯),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及其《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及其(喧哗与骚动)。
3、谍文《炮兽》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合计作品七十九部之多。
贯穿他的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
《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是一个人格高尚的思想人物。
《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比的经典之作。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它对法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课文《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蒲宁。
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在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作家,他们写出了众多影响世界的作品。
19世纪有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契诃夫的(变色龙)等大量作品,是俄罗斯文学的颠峰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等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沿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同时流露出较多的感伤情调。
苏维埃俄国初期,写有(青年近卫军)的法捷耶夫和写有(一个人的遭遇)的肖洛霍夫很快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5、课文(丹柯)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浪漫主义作品有《马卡来·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有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6、课文(炼金术士)的作者是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
(炼金术士)又译为(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作者最负圣名的小说。
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在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
7、课文(娜塔莎)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一直被称为“世界最伟大的小说”。
还有作品《安娜·卡列宁娜》《复活》。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称他为“19世纪的俄国巨人。
”《西方正典》的作者称他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8、课文(素芭)的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脍炙人口的小说《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
他的“爱的哲学”对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的文学创作有影响。
冰心更把“母爱、童心、大自然”当作自己创作的主题。
9、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志贺直哉(1883年—1971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白桦派”的主要代表,有“日本短篇小说之神”的称号。
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10、课文(在桥边)是作者泊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泊尔全部创作的结晶,被诺贝尔奖评委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11、课文<牲畜林>的作者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等。
*12、课文(半张纸)的作者是瑞典的斯特林堡。
13、课文《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短篇小说作家。
《傻瓜吉姆佩尔》与他的另一篇短篇杰作《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堪称双璧。
1978年,辛格“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不仅扎根于犹太血统的波兰人的文化传统中,而且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14、课文(礼拜二午睡时刻)作者是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15、课文(沙之书)的作者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被视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1950年获阿根延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
其作品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情节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16、课文(骑桶者)的作者卡夫卡(1883—1924)是奥地利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有〈变形记〉〈审判〉〈城堡〉。
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在海明威用猎枪自杀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
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
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
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
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墙上的斑点》意识流短篇小说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百科全书(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4、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义象征性寓言体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主要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
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部“非常及时的书”。
5、列夫托尔斯泰《娜塔莎》长篇《战争与和平》节选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普希金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俄罗斯文学之父(始祖)”;其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屠洛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
他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果戈里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钦差大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死魂灵》吝啬鬼形象(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20 世纪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泰戈尔 19-20世纪印度伟大诗人《素芭》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代表作《吉檀迦利》《园丁集》 《飞鸟集》和小说《沉船》。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7、其他《清兵卫与葫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日本】志贺直哉《在桥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德国】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牲畜林》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意大利】卡尔维诺《半张纸》短篇小说【瑞典】斯特林堡《山羊兹拉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美】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礼拜二午睡时刻》魔幻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沙之书》魔幻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阿根廷】博尔赫斯,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骑桶者》荒诞派短篇小说【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长篇:《城堡》《审判》;短篇:《变形记》。
第一单元 叙述《桥边的老人》(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的艰难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获得过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冰山原理”(把东西藏起来,让读者去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侧面表现战争。
《墙上的斑点》描写了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却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一只蜗牛。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第一个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其“小说就象一张蜘蛛网。
也许只是极其轻微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在生活之上。
”在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内在的看法。
第二单元 场景《炮兽》(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通过描写一尊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惨、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特纳克的形象。
作者雨果,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作品的主题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在雨果的作品中常常运用美丑对比原则(对比在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作用)和浪漫主义手法。
学习《炮兽》主要掌握人物及其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重点是放在场景的安排上。
《安东诺夫卡苹果》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安排四个生活场景: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趋衰落、小地主时代开始,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的日益衰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首挽歌。
蒲宁,俄国作家,出身贵族,曾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是《米佳的爱情》《三个卢布》《幽蝉小径》《巴黎》。
蒲宁继承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以课文为例展开分析)第三单元 主题《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丹柯这一光辉形象。
为了让族人走出黑暗,他献出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黑暗。
高度赞扬了丹柯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敢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借丹柯这一形象表达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丹柯》抑彼扬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想象、虚构现实中没有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其实隐含了一种象征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本文:人物的象征意义,挖心的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
《炼金术士》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艰难的考验。
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
代表作《朝圣》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
第四单元 人物《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心情,舞会上相遇安德来公爵并双双埋下爱情的种子以及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复活》(世界文学不朽名著)对贵族生活的批判,主张道德的自我修养,擅长于心理分析。
关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经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通过刻画哑女素芭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到加尔戈达,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小说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吉檀迦利》抒情诗集获奖)。
《摩哈摩耶》(短篇小说)、诗集《吉檀迦利》《沉船》《戈拉》《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族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第五单元 情节《清兵卫与葫芦》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此爱好却被扼杀,反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志贺直哉,日本“小说之神”,近代“白桦派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志贺直哉的小说特点:1、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2、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3、本文:倒叙的作用、对比的意义、情节的跌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在桥边》通过对“我”在桥边数过桥人的记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恋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情及对美好情感的执著追求。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与一位女士的合影》获诺贝尔文学奖,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
代表作《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以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逼真细腻地人物塑造。
本文:抓住情节的运行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第六单元 结构《牲畜林》(选自《卡尔维诺文集》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
《意大利童话》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本文:掌握文章的情节和“延误”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场的典型背景。
《半张纸》以几乎白描的手法介绍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幸福美满—孤独不幸悲伤—微笑)揭示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诉我们,对过去的一切,美好的,应该珍惜;不幸的,任其随时光流逝,应把握现在,开拓美好未来。
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代表作《梦的戏剧》(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锋)《红房间》《朱丽小姐》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深刻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用平实的语言写生动的人和事。
本文:理解半张纸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七单元 情感《山羊兹拉特》通过卖羊未成的经历的叙述,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难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和精炼概述。
艾萨克·什维·辛格,美国作家,1978年凭长篇小说《卢布的魔术师》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拟人叙述的作用;理解主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的执著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爱。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引起一场文学地震)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南美大陆的生命矛盾。
第八单元 虚构《沙之书》通过一本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圣书对“我”的影响,阐述了一种无限可能和无限延续的感觉,表明作者对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惶恐心理。
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作家们的作家,知识型作家。
代表作《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诗集,此地为奥运圣火传递地)《虚构集》(短篇小说集)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本文:沙之书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淡化;内心的描写。
《骑桶者》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卡夫卡,奥地利作家,欧洲著名表现主义作家。
代表作《地洞》《变形记》《城堡》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本文:理解为什么要骑
骑桶者的象征意义
理解课文主题。
求《我的父亲母亲》影评,1000字
———赏析在跨越新世纪的时候,导演为我们奉献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融唯美主义与于一体的“诗电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曾说过:“世界上只有值得一写。
”法国著名导演·勒卢什说:“我认为世界上只有爱情值得一拍。
”初恋是人生最美最难忘的记忆,或美好或忧伤。
虽然现代人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那种纯纯的爱情还是很多人都向往的,特别是每个人的初恋。
在我们八十后的这一代人里,已经很少有这种爱情了。
导演在世纪之交用怀旧的姿态向我们这一代讲述了自己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
那个年代已经结束,随之那种爱情也不复存在。
在对时代进行缅怀的同时,又是对古典爱情的一次情祭。
本片先在2000年的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
随后又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再多的奖项也比不上我们对他的喜爱。
向大家讲述了一段纯粹的、纯朴的、纯真的、纯情的。
影片一直在颂扬这种爱情,情祭这种爱情,质疑和反省现代城市文明。
其中又包含着的主题,为乡村教师唱响赞歌。
儿子在城里工作,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家奔丧。
奔丧期间,儿子充分感受到了纯朴的乡情和母亲对父亲深挚的怀念,让儿子想起了听说过的父亲与母亲的:年轻时母亲是村里的美人,与来村子教书的年轻老师——父亲,一见钟情。
母亲用家传“青花瓷碗”为记号,为心上人送最好吃的“派饭”,通宵为他织“红”,每天聆听他的朗诵声,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父亲和母亲相爱了。
然而父亲被打成“右派”被带走,母亲就一直在回村子的路上等待父亲回来……影片采用了时空交叉式叙事结构,分为现在、过去、现在再到过去。
表现现在已过去分别用了黑白与彩色的画面。
人们在彩色的过去时画面中追怀,在黑白的现在时画面中感伤。
第一段现在时主要讲了父亲离世后,母亲对父亲这种40多年不变的爱情。
第二段现在时着重与子辈与父辈的亲情,乡亲对父亲的敬畏之情。
中间的彩色大段落是对年轻时父亲母亲纯真伟大的的歌颂。
这一大段落又可以分为四小章,讲述着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历程:首先是相识,其次是暗恋,然后是相爱,最后是等待。
四个章节就像四段乐章为爱情奏响赞歌。
影片处处透露出“情”字,又被“爱”包围着。
影片中的场景选择在了一个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与世隔绝的北方村庄。
这里有广阔的田野,起伏的土丘,大片的白桦林,蜿蜒曲折的小路,成群的牛和羊,又有纯朴善良、尊师重道的乡亲们,还有仿佛是美与爱的化身的主人公——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招娣是这个村子里最美的姑娘,纯朴勤劳善良,与失明的外婆相依为命。
纯情的母亲对来村子教书的父亲一见钟情,开始时羞涩于爱情的表达,以一种最纯朴的方式——为心爱的人做最好吃的“派饭”,传递着暗恋之情,又通宵为他织“红”,为了聆听他的读书声绕道前井打水,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后来母亲终于与父亲在小路上邂逅,母亲已经忘乎所以。
在第一次打水中,母亲勇敢地邀请父亲到家里吃“派饭”,这样父亲与母亲相爱了。
向的其他影片中的女性一样,母亲有着对爱的执着、勇敢、坚定、狂热。
在父亲被打成“右派”送走后,母亲执着地追逐送“爱情之餐”;坚定地不畏风雪等待爱情;狂热地带病去县里找父亲。
母亲的这种勇敢自由恋爱在村子里开了先河,可以说是轰轰烈烈。
父亲是文明知识的代表,在父亲身上透露着博大的爱——爱文化,传播文化,教书40于载。
面对母亲爱的付出,打动了他的心,与母亲相濡以沫,一爱就是40多年。
父亲培养儿子读师范,继承知识文化的传播。
我们最后看到儿子传递着这种爱,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我的父亲母亲》的英文名叫做“THE ROAD HOME”,回家之路。
影片也在不断地强调这路。
这是怎样的路
村子与外界连接的路,父亲送学生放学的路,母亲与父亲第一次邂逅的路,母亲追逐父亲的路,等待父亲归来的路,抬棺要走的最后一段路。
它一直蜿蜒着,起起伏伏,百折曲回。
这路又是父亲与母亲的“爱情之路”,它见证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又象征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曲曲折折。
在影像方面,张艺谋与侯咏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完美。
在唯美的充满意境的诗化的镜头中,处处氤氲着温暖与生机。
在表现年轻母亲的时候,镜头绝大多数用了特写景别。
把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那种少女怀春的心境,充分流露出来。
母亲在不远处望着送去的“派饭”,是否到了父亲的手里,那种对心上人的关爱,纯朴的爱情表达方式,通过特写让我们认识了母亲的纯情。
母亲每次看父亲时的那种腼腆,聆听父亲读书时的享受,母亲年轻时的美貌、朝气,都在这些特写中一一展现。
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运动镜头。
母亲在山间、在田野、在林中奔跑追逐的镜头,是影片中最多最美,也是最具动感的镜头,有着自然的生命蒸腾出来的气息,还有着一种对爱情狂热的追寻。
影片中主要出现了七次母亲奔跑。
第一次是在母亲初见父亲,两个人的视线相遇后,母亲少女的心被触动,欢腾的像小鹿般奔跑在路上。
第二次,母亲在一片金黄的白桦树林中偷看父亲送孩子放学时的奔跑,这时的动作被慢放,在母亲的主观与客观镜头交叉剪辑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那种执着、腼腆的暗恋。
第三次出现在父亲离村后,母亲追逐父亲的马车而去,这也是最激烈的一次奔跑,代表爱情信物的“青花瓷碗”打碎了,“爱情之餐”蒸饺掉在了地上,连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红发卡”也跑丢了。
这段奔跑我们可以称它为“奔跑冲突”。
最后,“青花瓷碗”补好,这象征着破镜重圆,并且暗示父亲与母亲可永世不再分离。
“红发卡”也找回,象征着爱情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回,也终究会找回。
第四次奔跑是父亲走后,母亲相思中感觉听到了父亲的读书声,就立刻夺门而出,跑向学校,这种等待爱情的焦急心情充分表露。
那么接着就有了第五次,母亲的行为感动了上苍,父亲为看病中的母亲偷偷回来,母亲大病初愈得到消息立刻跑向学校,我们看到母亲身体虚弱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又有主题音乐的烘托,我们都为之动容
第六次是年老的母亲又听到了熟悉的读书声,我们似乎看到了母亲像年轻时一样奔跑起来。
最后一次出现在影片结尾,是第一次奔跑的重复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来到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
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将过去与现在很好的隔开,彩色的过去表达了过去时光的美好、五彩缤纷,对父亲与母亲爱情时光的赞扬。
现在为黑白,带上了父亲死后的悲凉,又衬托出了过去美好的彩色。
在彩色画面部分,色调上处理成暖调,透露出这种温馨与生命的朝气。
画面色彩绚丽丰富,黄绿色的田野,金黄的白桦林,白色的树干与羊群,湛蓝的天空,深蓝的棉衣,还有服装上各种细小的色彩。
影片还是着重突出了红色,这次红色成了爱情的象征,红围巾,红棉袄,红布,红发卡,红剪纸。
红色在片中还流动起来,母亲的每次奔跑都是红色在流动,更增添了这奔跑时的动感。
光线又赋予画面活力。
年轻母亲总是被一团黄色暖光包围着,显得那么娇美可爱,朝气蓬勃。
室内场景“暗—亮—暗”的影调布置,晨、夕黄色暖光笼罩下的大自然,无不显现出一种和谐唯美。
又有灿烂明媚的阳光不断射入镜头,产生七彩光斑,这光斑又照衬着母亲,既美化了画面又使母亲倍添少女的青春活力。
朴素的美不是靠化妆而来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光塑造得。
在影像的技术处理上,几个段落应用了大篇幅的影像叠化。
像在母亲望着不远处的“派饭”是否送心上人拿走时,一份份饭被拿走,又吃完送回的镜头不断叠化,还有母亲苦苦寻找“红发卡”时在路边等到父亲回来时的叠化运用,都表示着时间的跨越,时间上的积累。
在抬棺这段画面的叠化,把这种送殡队伍的气势表现出来,又把这种追念之情,对爱的回报、爱的颂扬抒发了出来,一种诗意的延续。
配合影响运用出色的音乐。
用管乐奏出的主旋律贯穿于整部影片。
语言对白少,而音乐运用多,使整个影片的抒情之意、诗化风格,完全烘托出来。
情绪往往被音乐带到最高点,沉浸在这种悠长感伤地氛围中。
这首由三宝作曲的主旋律音乐像极了里面的主题音乐,中国的管乐的演奏不亚于的运用,再加上影片开头,家中海报的出现,仿佛告诉观众这是中国版的中国人自己的《泰坦尼克号》,拥有同样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开头以儿子“我”的第一人称进行旁白叙事,把观众引入故事中。
在黑白影响的现在时,儿子看着父亲与母亲合影的旧照片,想起了听到过的父亲与母亲年轻时的爱情故事。
接着转场,黑白照片叠化成了彩色的小路的空镜头,完成时空跨越,主旋律音乐跟着想起,进行情调上的渲染。
影片结尾,年老的母亲听到读书声跑到学校,是儿子在做父亲生前的事儿,母亲感慨万千,这时年老母亲的画面与年轻时的特写画面叠化,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时的母亲,感叹时光的流逝。
儿子读书声又与父亲的读书声重叠,这是穿越时空的交流,在子辈与父辈之间。
镜头最后又把我们带到了过去那个纯真年代,母亲看着父亲送学生放学,爱情的主题与尊师重教的主题又一次得到升华。
母亲初见父亲后的欢快奔跑的大远景,最后奔跑定格。
导演带我们回到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又是对那种爱情祭奠的开始。
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响起,用了女声气音咏唱出来,把情祭的主题尽情渲染,把情绪推向高潮。
张艺谋说:“《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
一个纯朴的姑娘爱上一个年轻的男人,一爱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很真诚…… 这是我第一次用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去表现一个时代中的爱情故事…… 而这部电影是舍浓郁而求单纯。
”是啊
我们就要这种单纯,浪漫。
我们向往这种爱情,不如跟着电影一起来祭奠。
摘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