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语言艺术的相声词
甲声啊,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乙讲究说学逗唱 甲:做为中国的古化,我该把他发扬光大。
乙:停,停停停,这套词也太老了,能不能换点新的! 甲:新的
中国的语言太复杂,我怕你不懂。
乙:不可能!就我这I....Q,你不...不用给我密.....密码,我我我我都明白。
甲:是嘛!最近双脚离地了吧! 乙:那没有,还在地上呢! 甲:古老的中国,有56个民族,几十种语言、光是汉语就有好多方言,中国走一圈,你能听懂几种啊! 乙:这我倒没想起,不过这普通话我是没问题。
甲:是吗
乙:什么叫是“妈”啊,就是“是”,哎。
甲:那我来考考你吧, 乙:来吧, 甲:你把简单的几个是连起来读,你就不行 乙:不可能啊,你来来 甲:你听着,辽宁男篮 乙:辽宁男篮,这有什么呀 甲: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 乙: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 甲:行啊,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读5遍:汪 王 网 忘 乙:汪 王 网 忘 汪 王 网 忘 汪 王 网 忘汪汪汪汪汪汪汪(越来越慢) 甲:行了,别叫了,开饭啦! 乙:去你的,你把当狗了!你这不是逗我呢嘛! 甲:开玩笑,我只是想告诉你,中国的语言太丰富、太复杂, 乙:是啊,我这一叫唤,也看出来了。
什么叫啊,都让你给绕进去了! 甲:有很多外国到中国来学汉语,就更不容易啦! 乙:是吗
甲:真的,这不前几天,听一大学同学说,有个英语单词,翻译成汉语,让一个老外学了半个多月。
晕菜啦! 乙:什么单词啊,不可能啊 甲:就是WIFE,妻子 乙:对呀,就是妻子啊 甲:但在中国,还有很多解释!比如说:配偶、妻子、老婆、夫人、太太、爱人、内人、媳妇、那口子、贤内助、老伴、孩子他妈、孩子他娘、内子、婆娘、糟糠、宝贝、小甜甜、蜜糖、贱内、达令、女人、马子、女主人、财政部长、浑人、娘子、大姐、家属、屋里的、另一半、女当家的、发妻、堂客、山妻、婆姨....... 乙:我的天呢,晕菜,我都快吐血啦! 甲:汉语呀,也有简单的时候 乙:有吗
甲:有啊,比如说,那个简话,就是把一整个句子减成几个字 乙:啊,这个我听说过,非常有用,节省大量时间,打电话不叫打电话,CALL我,去出单挑叫PK
甲:但他有时候一减,就不是那回事啦
乙:不可能 甲:这么我听说,一个厂子派人到外边参观学习,男的女的一大群,可去学习的这厂子也不太大,一起去没地方,领导就这么安排了一下:我们成上下午吧,上午男的洗澡,女的参观;下午女的洗澡,男的参观! 乙:停!这能行嘛
甲:这肯定不行啊,我对象也去了!还有一件事,说全国各厂商见面会,哎呀,这热闹,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乙:来的人不少啊,啊!来啦!(打手式) 甲:大会组织一看不行,地方加上厂名太长了,来个简话吧,这个。
。
。
。
(看稿)黑压的 乙:等等,什么叫黑压的啊
甲:黑压的,就是黑龙江压缩机厂的 乙:啊,这么说我就明白了,行了,以后的我都明白了 甲:吉化的 乙:啊这是吉林化工厂的 甲:大船的 乙:这是大连船舶制造厂的 甲:上吊的 乙:等等,这是要出人命啊,什么叫上吊啊 甲:啊!上海吊车厂的 乙:这么个上吊啊!吓我一跳
戏剧与方言(侯宝林)的台词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啊,可不容易。
乙:怎么
甲:起码的条件儿,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倒很容易呀,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啊。
乙:怎么着
甲:你看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让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哦,那么说相声的呢
甲:相声它是艺术形式啊,就得用艺术语言。
乙:噢。
甲:它这个艺术语言跟一般人说话有很大的不同。
乙:是啊
甲:相声的语言哪,它必须得精炼。
乙:哎。
甲:您看我们表演,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啊。
甲:我们说的北京话不是一般北京话,是精炼的北京话,是经过了提炼,经过了艺术加工。
乙:相声台词儿啊,就是语言精炼。
甲:哎,相声语言的特点呢,就是短小精干而逻辑性强。
乙:对。
甲:您看我们说的北京话,外埠观众他也听得懂。
乙:噢。
甲:这怎么回事
经过了艺术加工了。
乙:哦。
甲:不像一般北京人说话那么啰唆,什么名词、副词、代词、动词、语气词、感叹词用得那么多,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那么您给举个例子,要用这啰唆的北京话怎么说
甲:啰唆北京话
那比如说吧,哥儿俩,住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
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间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老北京话能说得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怎么说
甲:比方说夜间了,都睡觉了,忽然间那屋屋门一响,这屋发觉了,“哟嗬
” 乙:“哟嗬”
甲:啊
先来个感叹词。
乙:你瞧瞧这个。
甲:“哟嗬
那屋‘咣当’一下子门响,黑更半夜,这是谁出来啦
一声不言语呀,怪吓人的。
” 乙:嗬
这一大套啊。
甲:这回答也这么啰唆啦
“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
我出来撒泡尿。
没有外人,您歇着您的吧,甭害怕,您哪。
” 乙:这位比他还啰唆。
甲:这位还关照他呢。
乙:还要说什么
甲:“黑更半夜的穿点儿衣裳,要不然就冻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 乙:嗬
甲:这说:“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
”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
要用精炼的北京话,说这点儿事情,分成四句话,用十六个字就解决问题。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一问:“这是谁呀
” 乙: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是我您哪。
”“你干吗去
”“我撒泡尿。
” 乙:哎
这个省事多啦。
甲:您听这个省事啊
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
山东人要说这点儿事情,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十二个字……噢
三个字一句啦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山东话啊。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这是谁
”(学山东话) 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三个字:“这是我。
”“上哪去
”“上便所。
” 乙:嘿,这个更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上海话。
乙:上海
甲:上海人说话呀,八个字就够了。
乙:噢,两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呀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
”“我呀。
”“啥去
”“撒尿。
” 乙:嘿
这有点儿意思,省事多喽。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还有比这省事的
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河南
甲:哎,河南人说话,说这点事情,四个字就解决。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河南话)“谁
”“我。
”“咋
”“溺
” 乙:嗐
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是啊。
甲:说相声就用北京话。
乙:那是啊,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对,可是不归土产公司那边儿卖。
乙:地方剧的一种。
甲:是嘛。
北京的地方戏曲:相声、单弦、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名儿哪嘛。
甲:是嘛,京戏。
它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他唱出来也是按照北京音,北京味儿。
乙:是
甲:比如说京剧唱《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诸葛亮。
甲:诸葛亮念白是这味儿,“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
临行之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上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 乙:嗯
是北京味儿。
甲:原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
乙:诸葛亮是山东人呢。
甲: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
乙:什么味儿
甲:山东人说话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三哥,你上哪儿去啦
”“哎,我上北边儿。
”“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
”“上北边那个地场找个人。
你没事吗
咱一道去要吧。
” 乙:这就是山东话呀。
甲:可京戏里的诸葛亮,一点儿这味儿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啊
甲:有这味就不好听啦
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山东味儿的,(学山东话)“哎,我说马谡哪去啦
马谡上哪个地方去啦
哎,马谡听令。
”马谡过来,“啊,是
” 乙:也这味儿。
甲:“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
”“丞相你说什么
不是镇守街亭吗
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吧
”“哎,马谡我告诉你说,那个街亭虽小,关系重大
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完啦
” 乙:这像话吗
甲:是嘛,要这味儿就不行了嘛
乙:要这么唱就不叫京戏啦。
甲:哎,京戏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都不管。
乙: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有啊,关云长。
乙:是啊。
甲:你比如京戏唱这个《古城会》。
乙:啊,关公戏。
甲:关公唱这个“吹腔”,唱起来是这个味儿。
乙:怎么唱啊
甲:(学唱)“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 乙:京字京韵。
甲: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啦。
乙:对。
甲:叫板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这么硬。
乙:山西人说话什么味儿啊
甲:说出来那么温柔、那么缓和、那么好听,山西人说话都这味儿,(学晋中话)“老王,你上哪儿啦
近些来生意很好吧,没有事到我们家去吃饭吧
” 乙:哎,这个语言呢,非常的柔和。
甲:哎,京戏里头关云长要这味儿,可就没劲儿啦。
乙:那是啊。
甲:一叫板,(学晋中话)“马童,抬刀带马,咱们一块儿出去吃饭吧。
” 乙:嗐
也没有这么唱的呀。
甲:是吧
乙:啊。
甲:各地的地方戏呀,都是按照当地的方言去发展。
乙:是。
甲:北方的这些地方戏呀,我们北方人都听得懂。
南方人有时候听着差一点儿。
乙:是啊
甲:它是语言关系。
乙:对呀。
甲:到南方啊,有很多剧种,我们北方人听不懂。
乙:是吗
甲:到上海,有沪剧呀。
乙:上海本滩的。
甲:哎,沪剧
你要不懂上海话,你就不知道他那儿说的什么话。
乙:是吗
这沪剧您会唱吗
甲:会唱啊。
乙:您可以唱几句。
甲:这儿唱两句
这儿唱两句有人听得懂吗
乙:您唱两句。
甲:南方人听得懂。
乙:对。
甲:北方人听不懂。
乙:您唱。
甲:唱出来这味儿:(学唱)“我与你是两……”这什么词儿这是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不懂上海话。
乙:对,这听不懂。
甲:我去过上海,刚一到那儿的时候,我也不懂。
乙:是啊。
甲: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慢慢学,就行啦。
你要是不学上海话,在上海呆着,那可别扭啦。
乙:是啊
甲:说话就闹误会,人家说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体会呢,另外一个意思。
我刚到上海那儿,我到理发馆去刮刮脸,洗洗头吧。
哎,闹笑话啦。
乙:怎么
甲:它名词不一样啊。
乙:刮脸
甲:刮脸,他们叫“修面”。
乙:修面。
甲:哎,到上海我修面。
乙:修面
甲:就是刮脸。
乙:洗头呢
甲:洗头啊
那你一听就得害怕
乙:怎么
甲:他们叫“汰头”。
乙:打头
甲:洗什么东西都叫“汰”。
咱们说“洗一洗”,他们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就叫“汰”。
甲:哎。
乙:咱们洗洗手绢儿。
甲:叫“汰汰绢头”。
(学上海话) 乙:什么
甲:“汰汰绢头”。
乙:噢,汰汰绢头。
洗洗大褂
甲:叫“汰汰长衫”。
(学上海话) 乙:汰汰长衫。
甲:哎,长衫。
我刚一到上海的时候,我想我得刮刮脸呢,我就到理发馆去啦。
我说:“掌柜的,你给我拾掇拾掇这个。
”(指头) 乙:你干吗还比划着说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啊。
乙:人家怎么样
甲:乐我啦。
(学上海话)“好格,侬坐屋来呀。
”我说,“什么
”“让侬坐屋来。
”我坐屋里
我说,“我没在街上啊
是在屋里哪。
”他说,“是要侬坐屋来。
” 乙:怎么句话呀
甲:喔,是让我坐下。
坐下怎么叫“屋里”呀
乙:言语不同嘛。
甲:哎。
给我刮脸。
刮完脸呢,把椅子推起来,我在前边这儿坐着。
乙:是啊。
甲:他在后边儿站着啊,他指着我脑袋问我。
乙:问什么
甲:(学上海话)“喏
侬汰一汰好不哦
” 乙:要打你。
甲:我一想解放以后不准打人啦
在这儿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哪
乙:你可以问一问他呀。
甲:是啊,我很不高兴地问他了,“你是就打我一个呀
还是来的几位全打呀
” 乙:他说什么
甲:他说啦,“一样了,统统汰了。
” 乙:统统打
甲:我一想统统全打呀
乙:您怎么样
甲:咱也别给破坏这规矩呀。
“哎……那就打吧
”一会儿给我洗头、吹风,临完拿镜子一照,告诉我,“好啦
” 乙:好啦
甲:我说:“好了您怎么不打我呀
”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汰过啦
” 乙:打过啦
甲:“打过啦,我怎么一点儿不疼啊
” 乙:嗐。
甲:你说闹多大笑话。
乙:说的是啊。
甲:他不懂话嘛。
乙:对,这就要吃亏。
甲:慢慢学就行啦。
你要不懂南方话,越剧多好啊,你听不懂啊。
乙:越剧是绍兴戏。
甲:绍兴戏呀,那唱出来那调子多好听啊。
乙:是啊。
甲:哎,可是非得懂话。
唱出那味儿可好听。
乙:越剧
甲:越剧呀
唱出这味儿。
乙:你唱两句。
甲:(学越剧)“天花传播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病便难医。
” 乙:哎,好听
甲:后来我喜欢学。
我最爱听的就是《梁祝》。
乙:梁山伯、祝英台。
您会唱吗
甲:会唱。
乙:您唱两句儿。
甲:一个人儿唱没意思。
乙:怎么
甲:梁山伯、祝英台得俩人儿啊。
乙:那我帮您唱,唱吧
甲:那可以啦。
你来小生。
我唱那个女的——祝英台。
乙:我这儿梁山伯。
甲:哎。
“侬两个在这儿唱啊。
侬是梁山伯,我是祝英台。
”(用绍兴方言) 乙:对对,咱们唱哪点儿啊
甲:咱们就唱“吊孝”那点儿。
乙:给谁吊孝啊
甲:给梁山伯吊孝啊。
乙:那……这幕里头没有我啦
甲:也可以有你呀。
乙:有我
甲:啊,你在那床板上停着。
乙:噢
死的
甲:啊。
(用绍兴方言)“侬也来戏唱。
” 乙:那我还唱个什么劲儿啊
去活的呀
甲:活的
你连话都不懂,一句也不会唱,你活的了吗
那个
再者说,真要唱你这模样
唱小生也不好看哪。
你就来死的吧。
乙:那么就听你这段唱。
甲:哎,你就来这道具。
乙:我就来那死梁山伯
甲:对。
乙:那我得躺这儿吧
甲:哎,别躺下呀
乙:我不死了吗
甲:那你也立在这儿。
乙:死了还立着
甲:因为咱们这不是“立体艺术”嘛。
乙:哎,特别。
唱吧
甲:(学唱)“梁兄,梁兄,梁兄啊
”你这死人,你还晃悠啊
乙:这是咱们两个人的感情。
甲:噢,死人还有感情啊
没有。
乙:没有动作
甲:哎
乙:那您唱吧。
甲:(学唱)“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英台哭号啕。
楼台一别成永诀,前世无缘同到老。
我只望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道姻缘簿上名不标。
” 乙:嘿嘿
甲:你乐什么呀,你别乐啊。
你听这个字啊,你听不懂。
乙:哎。
甲:它非得用人家这个方言,唱出来才好听。
乙:是啊。
甲:你比如说这句词。
乙:哪句呀
甲:“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那人家唱起来呢,字就变啦。
乙:怎么唱
甲:(学唱)“我本当笙箫管笛来迎尺。
” 乙:不是娶吗
甲:哎,要唱这个“来迎尺”。
乙:啊,得这么唱。
甲:哎,唱出来好听啊。
乙:噢
甲:你用北京字唱出来不好听啊。
乙:是吗
甲:(用普通话唱)“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
” 乙:是不好听。
甲:它南方的艺术就得用南方话。
乙:对喽。
甲:还有一种弹词。
乙:弹词是苏州的地方剧呀。
甲:非得用苏州话才好听。
乙:是啊。
弹词你也会吗
甲:会唱。
乙:那你唱两句儿。
甲:我这儿唱
有人懂吗
乙:也许有人懂啊。
甲:北方人多。
这样,先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把词儿介绍介绍。
甲:我唱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乙:啊,什么故事
甲:《林冲发配》。
乙:野猪林
甲:哎。
回头我一唱这字可就变了,大家听不出来啦。
懂南方话的能听出来;北方人就听不懂了。
我先用北方话把这个词儿介绍一下。
大家注意听啊,要记住啊。
啊,最好能记录的尽量记录,那么听完以后咱们就分组讨论啦
乙:嗐
这不是听报告哪
甲:啊
乙:这有什么讨论的呀
甲:没必要讨论
乙:没有必要讨论。
甲:那好吧,那听完了就自由活动吧。
乙:嗐。
您把这词儿介绍出去。
甲:《林冲发配》。
乙:哎。
甲:林冲刚一出东京,第一句词儿, 乙:什么词儿
甲:“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
一别东京何日返
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 乙:这么四句。
甲:哎,唱出来是这样。
(学唱评弹)“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
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哎
鼓掌的人不多呀
鼓掌的人都是南方人
北方人还是没听懂。
乙:哎。
甲:南方人听着好。
哪一点不对,请南方朋友提提意见,哪点儿不对您尽管说。
啊,是腔调是韵调
哪点儿不对您告诉我,别客气
哪位要说我唱的不对
乙:怎么样
甲:那……你来唱。
乙:啊
甲:管保比我唱的好。
乙:是喽
就咱们唱。
甲:啊,我们唱啊,很困难。
我们是北京人呢, 乙:是啊。
甲:学的是苏州话呀,难啦。
我们这个嘴呀,很吃力的。
乙:喔,用劲。
甲:哎,还学着不完全像,吃力呀。
乙:是啊。
甲:您比如说这句词儿吧, 乙:哪句呀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
你要用北京话说,我们嘴上一点儿也不吃力——“可恨高俅用毒谋”;要唱这弹词用苏州字,我们嘴上就吃力了。
唱出来得这个样。
乙:怎么唱
甲:(学唱)“可恨高桔(俅)”。
乙:不是“俅”吗
甲:“不是,桔
”(学唱)“用毒谬(谋)”。
乙:谋啊
甲:“谬”
“害得我,披枷戴锁配沧揪(州)” 乙:州啊
甲:是“揪”。
乙:嗬。
甲:非得这样它才像那个字。
乙:是啊
甲:北方人学南方的就这么费劲。
可是南方人你让他学京戏呀,也很费劲。
乙:费劲
甲:上海人唱京戏
他也不好听。
乙:我听着也有唱的不错的呀。
甲:上海的名演员,名票
乙:啊。
甲:那功夫大啦。
乙:噢。
甲:他得学北京话。
按照北京音唱京戏,他才好听。
要用上海话唱京戏那绝对不好听。
乙:上海话好听啊
甲:上海话
有的人讲话好听。
妇女讲话好听。
有时候你走街上,看见两个上海妇女,人家在那儿说话,你在旁边听着,对话也是很美。
乙:是吗
甲:不但是发音美,你在旁边看着,连她那个表情显得那么活泼。
乙:喔
您来来。
甲:两个人碰到啦,(用苏州话)“你到啥地方去啦
”“大马路白巷白巷
”“依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啦
”“我勿去格
”你听这话蛮好听吧
乙:哎,音调蛮美的。
甲:那你要用这话唱京戏,它就不好听啦。
乙:是啊
甲:念出白来不是味儿啊。
你比如说唱《朱砂痣》。
乙:这是老生戏呀。
甲:老生叫板有一句白。
乙:什么词儿
甲:“丫环掌灯,观看娇娘。
”用北京话说就是“丫头,点个灯来,看看新娘”。
乙:是啊。
甲:要用上海话一说,这字就变啦。
乙:喔,字音就变啦
甲:变啦。
丫头啊,上海话叫“乌豆”。
乙:什么
甲:(学)“乌豆”。
乙:乌豆
甲:“乌豆”干吗呀
(轻声地)“乌豆”。
乙:掌灯。
甲:掌灯
上海话说“拿一把灯火来呀
” 乙:噢,拿一把灯火来。
甲:“看看”,上海人说“觑觑”,“觑觑”,“觑觑”
乙:噢。
甲:比如说念这京白。
乙:怎么念啊
甲:是这味儿,(学京戏道白)“丫环,掌灯观看娇娘
”这好听, 乙:好听。
甲:你要用上海话它“觑觑”就不好听了。
乙:还念这句白。
甲:这味儿啦
(用上海话)“乌豆
侬格拿盏灯火来,阿拉觑觑小娘子啥格面孔啊
” 乙:嗐
戏曲的语言艺术
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特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剧塑造舞台形象,是通过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语言。
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
戏曲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手段,但最重要的手段莫过于曲词,凡抒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叙述重要的情节,渲染环境中的气氛,都离不开曲词的运用。
抓住了曲词,才算抓住了这种艺术体裁的精髓。
想象、夸张和,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
前者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后者则继承了我国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著名曲艺评论家对唱词的要求一是“贵浅显”,要做到“意深词浅,全无一毫书本气”。
正是从这种要求出发,批评了文人一致看好的,指出中的唱词,过分文雅,艰深曲折,脱离舞台。
但戏曲唱词是韵文,具有文雅的语体风格,而文雅的语体又必然要使用典故与借用“成语”。
因此,曲文的“浅显”并不排斥使用“成语”、“旧事”。
二是要符合。
三是要有“机趣”。
对戏曲中的道白,强调宾白对展示剧情与性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宾白要求“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简”、“意取尖新”。
在戏曲语言上,主张本色,力诋明初邵灿等人作品中骈四骊六,绮绣满眼的头巾气。
他认为“曲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所取委曲宛转,以代说词”,认为“文词之病,每苦太文”。
同时指出“本色之弊,易流俚腐”,认为“于本色一家,亦惟是奉常(汤显祖)一人──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这种才情正是体现在戏曲那高度诗化的语言当中,表现为三种独特的美:(一)、意美,就是准确生动而形象地表现性格,还可延伸为意态美或意境之美,“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以为例,关汉卿杂剧的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重叙事说理,直截了当慷慨激昂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课文中的曲词更是直抒胸臆,高亢激昂,酣畅淋漓的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充分体现了古代戏曲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曲白相生,自然流畅,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服务,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
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京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
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
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侯宝林 说方言 台词
戏剧与方言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啊,可不容易。
乙:怎么
甲:起码的条件儿,得会说话。
乙:这个条件倒很容易呀,谁不会说话呀
甲:说话跟说话不同啊。
乙:怎么着
甲:你看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让对方领会了就行啦。
乙:哦,那么说相声的呢
甲:相声它是艺术形式啊,就得用艺术语言。
乙:噢。
甲:它这个艺术语言跟一般人说话有很大的不同。
乙:是啊
甲:相声的语言哪,它必须得精炼。
乙:哎。
甲:您看我们表演,说的是北京话。
乙:是啊。
甲:我们说的北京话不是一般北京话,是精炼的北京话,是经过了提炼,经过了艺术加工。
乙:相声台词儿啊,就是语言精炼。
甲:哎,相声语言的特点呢,就是短小精干而逻辑性强。
乙:对。
甲:您看我们说的北京话,外埠观众他也听得懂。
乙:噢。
甲:这怎么回事
经过了艺术加工了。
乙:哦。
甲:不像一般北京人说话那么啰唆,什么名词、副词、代词、动词、语气词、感叹词用得那么多,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那么您给举个例子,要用这啰唆的北京话怎么说
甲:啰唆北京话
那比如说吧,哥儿俩,住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
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间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老北京话能说得啰里啰唆一大堆。
乙:怎么说
甲:比方说夜间了,都睡觉了,忽然间那屋屋门一响,这屋发觉了,“哟嗬
”乙:“哟嗬”
甲:啊
先来个感叹词。
乙:你瞧瞧这个。
甲:“哟嗬
那屋‘咣当’一下子门响,黑更半夜,这是谁出来啦
一声不言语呀,怪吓人的。
”乙:嗬
这一大套啊。
甲:这回答也这么啰唆啦
“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
我出来撒泡尿。
没有外人,您歇着您的吧,甭害怕,您哪。
”乙:这位比他还啰唆。
甲:这位还关照他呢。
乙:还要说什么
甲:“黑更半夜的穿点儿衣裳,要不然就冻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
”乙:嗬
甲:这说:“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
”乙:这够多少字啦
甲:三百多字。
要用精炼的北京话,说这点儿事情,分成四句话,用十六个字就解决问题。
乙:一句话用四个字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一问:“这是谁呀
”乙:四个字。
甲:回答也四个:“是我您哪。
”“你干吗去
”“我撒泡尿。
”乙:哎
这个省事多啦。
甲:您听这个省事啊
还有比这省事的呢。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
山东人要说这点儿事情,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
乙:十二个字……噢
三个字一句啦
甲:哎。
乙:怎么说呢
甲:山东话啊。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这是谁
”(学山东话)乙:嗯,三个字。
甲:回答也三个字:“这是我。
”“上哪去
”“上便所。
”乙:嘿,这个更省事啦。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
乙:上海
甲:上海人说话呀,八个字就够了。
乙:噢,两个字一句。
甲:哎。
乙:那怎么说呀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啥人
”“我呀。
”“啥去
”“撒尿。
”乙:嘿
这有点儿意思,省事多喽。
甲: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
乙:还有比这省事的
哪儿的话
甲:河南话。
乙:河南
甲:哎,河南人说话,说这点事情,四个字就解决。
乙:一个字一句
甲:哎,乙:那怎么说
甲: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河南话)“谁
”“我。
”“咋
”“溺
”乙:嗐
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
甲: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
乙:是啊。
甲:说相声就用北京话。
乙:那是啊,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
甲:对,可是不归土产公司那边儿卖。
乙:地方剧的一种。
甲:是嘛。
北京的地方戏曲:相声、单弦、京戏。
乙:京戏,就带着地名儿哪嘛。
甲:是嘛,京戏。
它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他唱出来也是按照北京音,北京味儿。
乙:是
甲:比如说京剧唱《空城计》。
乙:主角儿是。
甲:念白是这味儿,“把你这大胆的哇
临行之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上扎营,只恐街亭难保
”乙:嗯
是北京味儿。
甲:原来不是北京人。
乙:诸葛亮是山东人呢。
甲: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
乙:什么味儿
甲:山东人说话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你上哪儿去啦
”“哎,我上北边儿。
”“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
”“上北边那个地场找个人。
你没事吗
咱一道去要吧。
”乙:这就是山东话呀。
甲:可京戏里的诸葛亮,一点儿这味儿也没有。
乙:那是怎么回事啊
甲:有这味就不好听啦
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山东味儿的,(学山东话)“哎,我说哪去啦
上哪个地方去啦
哎,马谡听令。
”马谡过来,“啊,是
”乙:也这味儿。
甲:“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
”“丞相你说什么
不是镇守街亭吗
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吧
”“哎,马谡我告诉你说,那个街亭虽小,关系重大
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完啦
”乙:这像话吗
甲:是嘛,要这味儿就不行了嘛
乙:要这么唱就不叫京戏啦。
甲:哎,京戏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都不管。
乙: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
甲:,。
乙:是啊。
甲:你比如京戏唱这个《古城会》。
乙:啊,戏。
甲:唱这个“吹腔”,唱起来是这个味儿。
乙:怎么唱啊
甲:(学唱)“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
”乙:京字京韵。
甲:一点儿山西味儿也没有啦。
乙:对。
甲:叫板也是这样,“马童,抬、刀、备、马
”乙:有劲。
甲:可是山西人说话没这么硬。
乙:山西人说话什么味儿啊
甲:说出来那么温柔、那么缓和、那么好听,山西人说话都这味儿,(学话)“老王,你上哪儿啦
近些来生意很好吧,没有事到我们家去吃饭吧
”乙:哎,这个语言呢,非常的柔和。
甲:哎,京戏里头要这味儿,可就没劲儿啦。
乙:那是啊。
甲:一叫板,(学话)“马童,抬刀带马,咱们一块儿出去吃饭吧。
”乙:嗐
也没有这么唱的呀。
甲:是吧
乙:啊。
甲:各地的地方戏呀,都是按照当地的方言去发展。
乙:是。
甲:北方的这些地方戏呀,我们北方人都听得懂。
南方人有时候听着差一点儿。
乙:是啊
甲:它是语言关系。
乙:对呀。
甲:到南方啊,有很多剧种,我们北方人听不懂。
乙:是吗
甲:到上海,有沪剧呀。
乙:上海本滩的。
甲:哎,沪剧
你要不懂上海话,你就不知道他那儿说的什么话。
乙:是吗
这沪剧您会唱吗
甲:会唱啊。
乙:您可以唱几句。
甲:这儿唱两句
这儿唱两句有人听得懂吗
乙:您唱两句。
甲:南方人听得懂。
乙:对。
甲:北方人听不懂。
乙:您唱。
甲:唱出来这味儿:(学唱)“我与你是两……”这什么词儿这是
乙:我不知道。
甲:你不懂上海话。
乙:对,这听不懂。
甲:我去过上海,刚一到那儿的时候,我也不懂。
乙:是啊。
甲: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慢慢学,就行啦。
你要是不学上海话,在上海呆着,那可别扭啦。
乙:是啊
甲:说话就闹误会,人家说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体会呢,另外一个意思。
我刚到上海那儿,我到理发馆去刮刮脸,洗洗头吧。
哎,闹笑话啦。
乙:怎么
甲:它名词不一样啊。
乙:刮脸
甲:刮脸,他们叫“修面”。
乙:修面。
甲:哎,到上海我修面。
乙:修面
甲:就是刮脸。
乙:洗头呢
甲:洗头啊
那你一听就得害怕
乙:怎么
甲:他们叫“汰头”。
乙:打头
甲:洗什么东西都叫“汰”。
咱们说“洗一洗”,他们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就叫“汰”。
甲:哎。
乙:咱们洗洗手绢儿。
甲:叫“汰汰绢头”。
(学上海话)乙:什么
甲:“汰汰绢头”。
乙:噢,汰汰绢头。
洗洗大褂
甲:叫“汰汰长衫”。
(学上海话)乙:汰汰长衫。
甲:哎,长衫。
我刚一到上海的时候,我想我得刮刮脸呢,我就到理发馆去啦。
我说:“掌柜的,你给我拾掇拾掇这个。
”(指头)乙:你干吗还比划着说呀
甲:我怕他听不懂啊。
乙:人家怎么样
甲:乐我啦。
(学上海话)“好格,侬坐屋来呀。
”我说,“什么
”“让侬坐屋来。
”我坐屋里
我说,“我没在街上啊
是在屋里哪。
”他说,“是要侬坐屋来。
”乙:怎么句话呀
甲:喔,是让我坐下。
坐下怎么叫“屋里”呀
乙:言语不同嘛。
甲:哎。
给我刮脸。
刮完脸呢,把椅子推起来,我在前边这儿坐着。
乙:是啊。
甲:他在后边儿站着啊,他指着我脑袋问我。
乙:问什么
甲:(学上海话)“喏
侬汰一汰好不哦
”乙:要打你。
甲:我一想解放以后不准打人啦
在这儿刮刮脸还得打我一顿哪
乙:你可以问一问他呀。
甲:是啊,我很不高兴地问他了,“你是就打我一个呀
还是来的几位全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他说啦,“一样了,统统汰了。
”乙:统统打
甲:我一想统统全打呀
乙:您怎么样
甲:咱也别给破坏这规矩呀。
“哎……那就打吧
”一会儿给我洗头、吹风,临完拿镜子一照,告诉我,“好啦
”乙:好啦
甲:我说:“好了您怎么不打我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汰过啦
”乙:打过啦
甲:“打过啦,我怎么一点儿不疼啊
”乙:嗐。
甲:你说闹多大笑话。
乙:说的是啊。
甲:他不懂话嘛。
乙:对,这就要吃亏。
甲:慢慢学就行啦。
你要不懂南方话,越剧多好啊,你听不懂啊。
乙:越剧是绍兴戏。
甲:绍兴戏呀,那唱出来那调子多好听啊。
乙:是啊。
甲:哎,可是非得懂话。
唱出那味儿可好听。
乙:越剧
甲:越剧呀
唱出这味儿。
乙:你唱两句。
甲:(学越剧)“天花传播快如飞,传到东来传到西,空气之中能散布,一经染病便难医。
”乙:哎,好听
甲:后来我喜欢学。
我最爱听的就是《梁祝》。
乙:梁山伯、祝英台。
您会唱吗
甲:会唱。
乙:您唱两句儿。
甲:一个人儿唱没意思。
乙:怎么
甲:梁山伯、祝英台得俩人儿啊。
乙:那我帮您唱,唱吧
甲:那可以啦。
你来小生。
我唱那个女的——祝英台。
乙:我这儿梁山伯。
甲:哎。
“侬两个在这儿唱啊。
侬是梁山伯,我是祝英台。
”(用绍兴方言)乙:对对,咱们唱哪点儿啊
甲:咱们就唱“吊孝”那点儿。
乙:给谁吊孝啊
甲:给梁山伯吊孝啊。
乙:那……这幕里头没有我啦
甲:也可以有你呀。
乙:有我
甲:啊,你在那床板上停着。
乙:噢
死的
甲:啊。
(用绍兴方言)“侬也来戏唱。
”乙:那我还唱个什么劲儿啊
去活的呀
甲:活的
你连话都不懂,一句也不会唱,你活的了吗
那个
再者说,真要唱你这模样
唱小生也不好看哪。
你就来死的吧。
乙:那么就听你这段唱。
甲:哎,你就来这道具。
乙:我就来那死梁山伯
甲:对。
乙:那我得躺这儿吧
甲:哎,别躺下呀
乙:我不死了吗
甲:那你也立在这儿。
乙:死了还立着
甲:因为咱们这不是“立体艺术”嘛。
乙:哎,特别。
唱吧
甲:(学唱)“梁兄,梁兄,梁兄啊
”你这死人,你还晃悠啊
乙:这是咱们两个人的感情。
甲:噢,死人还有感情啊
没有。
乙:没有动作
甲:哎
乙:那您唱吧。
甲:(学唱)“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英台哭号啕。
楼台一别成永诀,前世无缘同到老。
我只望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道姻缘簿上名不标。
”乙:嘿嘿
甲:你乐什么呀,你别乐啊。
你听这个字啊,你听不懂。
乙:哎。
甲:它非得用人家这个方言,唱出来才好听。
乙:是啊。
甲:你比如说这句词。
乙:哪句呀
甲:“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那人家唱起来呢,字就变啦。
乙:怎么唱
甲:(学唱)“我本当笙箫管笛来迎尺。
”乙:不是娶吗
甲:哎,要唱这个“来迎尺”。
乙:啊,得这么唱。
甲:哎,唱出来好听啊。
乙:噢
甲:你用北京字唱出来不好听啊。
乙:是吗
甲:(用普通话唱)“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
”乙:是不好听。
甲:它南方的艺术就得用南方话。
乙:对喽。
甲:还有一种弹词。
乙:弹词是苏州的地方剧呀。
甲:非得用苏州话才好听。
乙:是啊。
弹词你也会吗
甲:会唱。
乙:那你唱两句儿。
甲:我这儿唱
有人懂吗
乙:也许有人懂啊。
甲:北方人多。
这样,先把词儿介绍一下。
乙:对,把词儿介绍介绍。
甲:我唱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乙:啊,什么故事
甲:《林冲发配》。
乙:野猪林
甲:哎。
回头我一唱这字可就变了,大家听不出来啦。
懂南方话的能听出来;北方人就听不懂了。
我先用北方话把这个词儿介绍一下。
大家注意听啊,要记住啊。
啊,最好能记录的尽量记录,那么听完以后咱们就分组讨论啦
乙:嗐
这不是听报告哪
甲:啊
乙:这有什么讨论的呀
甲:没必要讨论
乙:没有必要讨论。
甲:那好吧,那听完了就自由活动吧。
乙:嗐。
您把这词儿介绍出去。
甲:《林冲发配》。
乙:哎。
甲:林冲刚一出东京,第一句词儿,乙:什么词儿
甲:“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
一别东京何日返
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乙:这么四句。
甲:哎,唱出来是这样。
(学唱评弹)“无端受屈配沧城,好一似虎落平阳鸟失群,一别东京何日返
我此仇不报枉为人。
”哎
鼓掌的人不多呀
鼓掌的人都是南方人
北方人还是没听懂。
乙:哎。
甲:南方人听着好。
哪一点不对,请南方朋友提提意见,哪点儿不对您尽管说。
啊,是腔调是韵调
哪点儿不对您告诉我,别客气
哪位要说我唱的不对
乙:怎么样
甲:那……你来唱。
乙:啊
甲:管保比我唱的好。
乙:是喽
就咱们唱。
甲:啊,我们唱啊,很困难。
我们是北京人呢,乙:是啊。
甲:学的是苏州话呀,难啦。
我们这个嘴呀,很吃力的。
乙:喔,用劲。
甲:哎,还学着不完全像,吃力呀。
乙:是啊。
甲:您比如说这句词儿吧,乙:哪句呀
甲:“可恨高俅用毒谋”。
你要用北京话说,我们嘴上一点儿也不吃力——“可恨高俅用毒谋”;要唱这弹词用苏州字,我们嘴上就吃力了。
唱出来得这个样。
乙:怎么唱
甲:(学唱)“可恨高桔(俅)”。
乙:不是“俅”吗
甲:“不是,桔
”(学唱)“用毒谬(谋)”。
乙:谋啊
甲:“谬”
“害得我,披枷戴锁配沧揪(州)”乙:州啊
甲:是“揪”。
乙:嗬。
甲:非得这样它才像那个字。
乙:是啊
甲:北方人学南方的就这么费劲。
可是南方人你让他学京戏呀,也很费劲。
乙:费劲
甲:上海人唱京戏
他也不好听。
乙:我听着也有唱的不错的呀。
甲:上海的名演员,名票
乙:啊。
甲:那功夫大啦。
乙:噢。
甲:他得学北京话。
按照北京音唱京戏,他才好听。
要用上海话唱京戏那绝对不好听。
乙:上海话好听啊
甲:上海话
有的人讲话好听。
妇女讲话好听。
有时候你走街上,看见两个上海妇女,人家在那儿说话,你在旁边听着,对话也是很美。
乙:是吗
甲:不但是发音美,你在旁边看着,连她那个表情显得那么活泼。
乙:喔
您来来。
甲:两个人碰到啦,(用苏州话)“你到啥地方去啦
”“大马路白巷白巷
”“依到我此地来吃饭好啦
”“我勿去格
”你听这话蛮好听吧
乙:哎,音调蛮美的。
甲:那你要用这话唱京戏,它就不好听啦。
乙:是啊
甲:念出白来不是味儿啊。
你比如说唱《朱砂痣》。
乙:这是老生戏呀。
甲:老生叫板有一句白。
乙:什么词儿
甲:“丫环掌灯,观看娇娘。
”用北京话说就是“丫头,点个灯来,看看新娘”。
乙:是啊。
甲:要用上海话一说,这字就变啦。
乙:喔,字音就变啦
甲:变啦。
丫头啊,上海话叫“乌豆”。
乙:什么
甲:(学)“乌豆”。
乙:乌豆
甲:“乌豆”干吗呀
(轻声地)“乌豆”。
乙:掌灯。
甲:掌灯
上海话说“拿一把灯火来呀
”乙:噢,拿一把灯火来。
甲:“看看”,上海人说“觑觑”,“觑觑”,“觑觑”
乙:噢。
甲:比如说念这京白。
乙:怎么念啊
甲:是这味儿,(学京戏道白)“丫环,掌灯观看娇娘
”这好听,乙:好听。
甲:你要用上海话它“觑觑”就不好听了。
乙:还念这句白。
甲:这味儿啦
(用上海话)“乌豆
侬格拿盏灯火来,阿拉觑觑小娘子啥格面孔啊
”乙:嗐
普通话与方言 侯宝林 郭启儒文本:戏剧与方言 侯宝林 郭启儒文本:在线听:
求中江表妹[四川方言]台词
老头:话)哎哟,都说北京 好到好耍 好冷哦
北京还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哈好,到了长城更冷 那个风吹的呜啊呜的 这哈出来凉到了 你问那些北京人 唉 那个哥子晓不晓得一万(医院)在哪该儿 你看一个二个脑壳摇得梆榔鼓一样 听不懂 哦 在北京要说普通话 人家才听得懂的嘛 唉 (川普)那个哥子 晓不晓得一万在哪跟前哦 哟 又摇脑壳你是不是北京人哦 我说北京话你都不晓得嗦 哦 算了算了 算。
。
。
有得问还不如自己找 嗨 恁们大个北京那个医院在哪儿嘛 哎哟 哦 那儿有个医院 我看哈有没得医生在后头 诶 诶 医生 有没的医生哦 医生:谁 谁 谁谁 谁 老头:哎呀 医生 医生:(川)我就来冒充把医生嘛 管他的哦 豁出去了 老头:嘿 医生医生:同志 看病啊好好好 老头: 嗯医生:好好好 那你就先说说你的这个症状 说一下 说一下老头:医生诶 我耽怕是凉到了 我凉到了医生:什么
老头:我凉到了 医生:你娘到了你应该去火车站去接呀老头:你。
。
。
。
你硬说的安逸哦 他老汉儿到了呃 我是这个。
。
。
。
哎哟 没有对哟 咋个说到说到又痛起来呐 哎哟 医生:我明白了你是生病了是吧老头:哦医生:生病了没关系 你先坐下 坐下慢慢说 把这症状慢慢说 老头:哎 要得医生:好好记录一下 来来来来 这个病人嘛 我们还是要照顾的 啊 来来来 好好好 不着急老头:(川)哎哟 我绞起绞起的痛医生:慢慢说 诶 这个我说这个普通话你能不能听懂 首先老头:(川)哎呀 你那个普通话 你横说竖说我都听得懂 医生:哦哦 你能不能说普通话 老头:(川)哎哟 我的妈哟又要说普通话 这几天在北京天天呕那个普通话 我的舌头都卷痛咯 哎哟 为了看病 管他的再呕一盘 不忙哆 先问哈他这是内科嘛外科 要是妇产科设 哟喂 才丢死先人哦 咦 要让这个医生晓得我是病人 耽怕那个称唤都要用普通话 哎哟 那个称唤 咋个用普通话嘛 不忙哆 我先搞一下哆 哎哟喂呀 哎哟不呛普通话的哇 对咯 北京人说话鼻音重 瓮声瓮气的 那个称唤也应该瓮声瓮气才呛 哎哟喂 哎哟喂呀哟 哎哟喂 (川普)有一滴滴个呛普通话咯 哎哟喂呀 哎哟喂 那个医生呢医生呃 我想吻你喊我说的那个普通话 我说的来一滴滴个儿 首先首先 我想吻你一哈 医生:你 你说什么 老头:我想亲吻你一哈 医生:我看你是真得毛病了 我是男的 我是公的知道吧 公的老头:我晓得 我晓得你是公的 我晓得你是男的医生:对呀 你吻我有什么意思啊老头:哎呀 我想吻你一哈 你这跟前是内磕还是外磕
医生:说清楚慢慢说 慢慢说 你说什么老头:内磕还是外磕
医生:诶 内科还是外科 老头:对头儿 医生:真嘛不容易这个 内科老头:那就没得啥子啦医生:那你先坐下把你的病情说一下啊 你说 我记 你说老头:(川)咦 这个医生才怪的很呢 来不来就喊缩 管他哦 医生喊缩就缩哇 (川普)医生我就开始缩了 医生:说老头:我在缩医生:慢慢说老头:我是在慢慢的缩 我这侯儿都缩到地下了 再缩我硬是缩不动咯 哎哟喂呀 哎哟喂 哎哟喂 医生:吁~~~吁~~~ 你到地上坐着干什么老头:你喊我往下缩嘛我就缩了嘛医生:我让你说 用嘴来讲话老头:扯了半天是喊我讲一下症状啊医生:对 说症状 知道吧老头:哦 搞拐了医生:说 坐起来坐起来坐起来坐起来 人家以为我在欺负你呢 只是老头:医生啊 医生:啊 老头:我凉到过后 我周身瓤的很我好瓤啊,我瓤的很啊赵:不要嚷,医院一定要保持安静。
你嚷什么嚷,你慢慢轻轻的说嘛老:哎呀,医生,你搞拐了,我不是得闹的意思,那么我身上耙的很,我好耙呀赵:你怕什么怕老:我耙得很啊 赵:你不要怕,你怕什么怕,看病有什么好怕的
啊,不要怕,有什么病都给我说老:哎呀医生,你又搞拐了,拐了,我不是害怕的怕,我是耙几几的耙,嚷哇哇的哇啊,如几 几的如啊赵:什么这个怕啊如啊什么的
你能不能把主要的你跟我说,好不好?讲主要的 老:要得。
我从昨黑咯,天嘛喳喳黑的时候,我的脑壳就开始痛咯,先是额头嘣儿痛,也就是 说啊这个前抓抓痛,后抓抓也痛,那个眼睛啊,眨巴眨巴的,鼻子嗡起嗡起呢,我连舌头 儿都挛不转了,这个颈项犟起犟起的都硬咯,两个耳朵直咕的昂啊昂,哦,不咳还好,哦,我一咳啊,哎哟,扯起我的肚囊皮都痛咯,还有我的磕膝头儿臁儿杆螺丝拐,倒拐子,肋巴骨都好痛哦,那个医生你雀一下哇,到你们跟前莫的两天,我的手指姆儿,还有脚趾姆儿,都生冻包儿咯,尤尤其是那个啷指姆儿啊,嗷哟,好袄哦,你雀儿啊。
赵:这 这叫冻疮,我们这叫冻疮老:冻包儿赵:冻疮老:冻包儿 冻包儿 冻包儿赵:我们普通话叫冻包儿,他什么冻包儿啊我 老:扯了半天他们也叫冻包儿赵:我是被你带沟里去的。
这样 简单点啊 简单一点 这个我来给你检查检查怎么样老:要得嘛 赵:那个那个 你先说你哪个部位 哪个部位疼吧 你 哪个位置老:我都搞不清,哎哟喂,那个医生 赵:怎么啦 老:这哈儿不要摸我 赵:为什么老:我耽怕是来不及了 赵:什么事啊 干嘛 跑什么跑你啊 老:医生 我 我耽怕要打标枪啦 赵:我告诉你 到现在我终于听明白你的一句话了老:喜得好他听懂了 赵:打标枪 你是个运动员 哎呀 没想到个子不大 还是个运动员 嗨 好好 老:那个医~~~ 赵:怎么啦 老:那个医生~ 赵:嗯 老:你说那个标枪~~赵:啊老:是朝上头甩的那个标枪~~ 赵:你往上啊 老:我是下头那个标枪~ 赵:小边标~老:那么 赵:找什么亲戚这没什么亲戚 老:那么你们那个茅厕在哪个塌塌
赵:你认识我们那锅炉房烧锅炉的毛师傅啊 毛师傅你认识吗 老:不似的赵:锅炉房那师傅,毛师傅 老:搞拐了 ,不似的赵:这怎么不那个
老:茅厕是屙巴巴赵:你胡说,毛师傅怎么是他爸爸呢 人他妈毛师傅一米八几,就你这个,他是你爸爸
老:哎哟 那个巴巴就是梆臭巴臭的屎巴烟儿 这哈你该晓得咯赵:石巴音你都认识 ,我们药房那女的 哎呀 ,你还认识诗巴音啊 她在我们药房工作呢 干什么
你要干什么
老:不似的,硬恼火的很,你说东 他说西的郎个 哎哟 拐了拐了 声音这么大 糟了糟了 医生 不说了 赵:这什么味 这是 老:说了也莫得用咯 标都标了 恼火得很 人家称称展展进来,这哈子弄得路都不好走了 哎哟 算老算老 你这个医生 赵:你这是干什么这个 一地都是这个 厕 那边厕所那个 老:算罗算罗 拜拜咯 赵:哎哟 什么毛病这是 上我这儿 哎哟喂 ,要 要不得 那个是我们药房 在这儿屙得了你 哎哟 完 .
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声的语言特色1、通俗易懂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
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
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
相声语言口语话的特色,单口相声表现得特别突出。
通俗易懂归根结底还是语言问题。
句子简洁干净,绝少拖泥带水的附加成分,反映了口语话的特色。
2、生动明快语言生动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切误抽象笼统。
不论刻画人物还是表现事物,精心选择富于形象的细节,并通过确切的语言加以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的生动与细节的精巧密切相关。
语言明快,就是痛快淋漓,常常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
但因扣紧人物性格,给人以明快犀利之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和魅力。
3、朴实含蓄朴实含蓄,就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于平淡中显神奇。
皮厚的“包袱”内涵较为深邃,表现形式又较为曲折,曲径通幽,溅入佳境,讲究余音、回味,属于通常意义的朴实含蓄。
4、灵活多样相声语言灵活多样有着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等汉语语言现象的运用,对方言、土语、外国话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的运用等等。
如引入土语与普通话加以对比,利用二者之间的差异,抓哏取笑。
这种艺术手法是有典型意义的。
关于语言艺术的资料
我们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就是语言。
这里说的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形式在艺术作品中起着一种表达的作用。
艺术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它与人类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着一种表达的作用。
一首歌曲,一幅画作,它们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并且告诉了我们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方式。
不管是那一种艺术种类,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特殊的语言。
要想真正的了解艺术,就必须要了解它们的语言。
作文:方言的魅力 ,1000字
相声的语言特色1、通俗易懂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
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
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
相声语言口语话的特色,单口相声表现得特别突出。
通俗易懂归根结底还是语言问题。
句子简洁干净,绝少拖泥带水的附加成分,反映了口语话的特色。
2、生动明快语言生动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切误抽象笼统。
不论刻画人物还是表现事物,精心选择富于形象的细节,并通过确切的语言加以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的生动与细节的精巧密切相关。
语言明快,就是痛快淋漓,常常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
但因扣紧人物性格,给人以明快犀利之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和魅力。
3、朴实含蓄朴实含蓄,就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于平淡中显神奇。
皮厚的“包袱”内涵较为深邃,表现形式又较为曲折,曲径通幽,溅入佳境,讲究余音、回味,属于通常意义的朴实含蓄。
4、灵活多样相声语言灵活多样有着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等汉语语言现象的运用,对方言、土语、外国话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的运用等等。
如引入土语与普通话加以对比,利用二者之间的差异,抓哏取笑。
这种艺术手法是有典型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