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红岩中江姐的名言

红岩中江姐的经典语言

1.对,我是叫,不过我那个筠,是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平均的均那个筠字,你们不要写错了2.你的话有点道理,在这动荡多变的时代,确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眼前的‘幸福’而抛弃了崇高的理想。

不过,你的话也不全对,许多革命领袖,,,……你知道,和他的夫人,感情多么深厚,而他们相互间的帮助,又是多么的大呀

3.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4.“你说过,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

”江姐轻轻吐出心坎里的声音:“我怎能流着眼泪革命

”5.我们的荣誉属于党啊

同志们的这种鼓舞,这种战斗的力量,我应该和同志们共享6.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7.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8. “明霞,别这样。

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

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

”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9.“你看他们,多么坚强的同志。

”江姐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坦然地讲说着深心里的感受——“美蒋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的最后胜利吗

不,,属于我们的党

”这些是我从小说上粘贴下来的,其实有些话也很经典,但单独放在台面上就不会觉得了,所以就粘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红岩江姐说过的名句

我最尊敬的人无论严寒与酷暑,无论春夏和秋冬,只要往那个熟悉的喧闹街口望去,我都会看见一位交警叔叔在执勤。

这位交警叔叔眼睛小小的,鼻梁挺挺的,嘴大大的、嘴唇有点厚,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

哎!个子不算高,样子不算帅,微笑还有点憨,他长得也太普通了。

我时常在清晨去学校的路上看见他笔直的站姿像机器人一样,也时常在夕阳西下之后看见他和蔼可亲地指挥过往车辆通行。

一整天下来他总能保持刚劲有力的动作没见有片刻懈怠,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

如果请他去参加广播操比赛的话,准能拿“特等奖”。

于是,一有空我就会偷偷观察、模仿他是如何指挥的。

一天,只听窗外喇叭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准是又塞车了。

我推开窗户一看,三辆车挤在两车道上,同时岔道的车想挤进来,可谁也不让谁。

眼看这队伍越来越“壮大”。

这时,交警叔叔驾着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赶来了,一脸严肃的他翻身下车,立马着手疏导现场——一会儿示意这辆车停,一会儿指挥那辆车行驶。

不一会儿,原本“密不透风”的道路被疏通开来,各种车辆又开始在各自的车道上驰骋了。

那一刻,不由得我不佩服这位交警叔叔了啊

更让我佩服的是,去年盛夏的某个午后,我极不耐烦地帮妈妈去超市买日用品。

一出门我就后悔了,太阳火辣辣地向全身射来,热浪一阵接着一阵,两旁的法国梧桐耷拉着脑袋,连王奶奶家的“旺财”也垂头丧气地眯缝着眼,好像在说:“我要冰棍

我要空调

”汗流浃背的我像是蒸笼里的包子,热得难受,好不容易走到树荫下,感觉凉快多了。

我发现不远处,那位熟悉的交警叔叔仍在烈日下坚守岗位,一如既往地指挥车辆。

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叔叔的额头、鼻尖、两颊、脖子、胳膊肘滴下来,汗水湿透了他的依旧扣得紧紧的衣领、袖口,洁白的手套仍然挺括地戴在他的双手,只是隐约湿了一大片。

离安全岛不到三米的地方,就耸立着一棵参天大树,他却没有去树荫下躲避一下。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不由得生出一种莫名的佩服,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那个盛夏的午后,他——这位普普通通的交警叔叔,成了我最敬佩的人。

红岩中你最敬佩的人

理由: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

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有谁知道《红岩》中江姐受难时的故事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

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

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

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

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

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

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

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

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

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

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

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

”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

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

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

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

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

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

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

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

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

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

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

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

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

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

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

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红岩 江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

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

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

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和刘少奇,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

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

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

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

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

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

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

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

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

”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

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

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

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

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

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

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

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

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

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

1959年,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

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

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

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

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

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红岩中江姐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