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古代关于写文章的名言

关于作文的名言

运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

——蒲柏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叔本华作品是心灵的精华。

——叔本华只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创作的时候,才能得到一种堪称真正的艺术的东西。

——素友一个作家应该具有两种品质,正义感和不会被任何震惊所摧垮的洞察生活的全部卑鄙龌龊的能力。

——海明威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

——海塞为了写得好,必须充分地掌握题材,必须对题材有足够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层次,把思想构成一个联贯体,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

——布封每一段我都写了四次:一次是写下我想说的话,一次是添入我所遗漏的,一次是删去不必要的,再一次是把全文精练成有如我才刚想到的一般。

——阿林汉为了使主题变得生动,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取来的某一题材,它本身常常是一种“没有顺序”、“没有秩序”的东西。

我们把它拿来拆散,一如孩童堆砌积木那样,把它试验着堆砌起来,再拆开,再试用另一种方法堆砌起来。

——小林多喜二对我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不呼吸我就活不成,同样,不写作我也活不下去。

——聂鲁达作家最吸引人的力量有两个:使人们熟悉新事物,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新鲜。

——萨克雷好作品的秘密,在于用新的方式叙述一件旧事,或用一种旧的方式叙述一件新事。

——戴维斯笔乃心灵之舌。

——塞万提斯不费力写成的东西读起来必然无味。

——约翰逊自己不睡觉让读者睡觉的作者,公众从来没有同情过。

——科尔顿写作是一种信念的行动,不是语法的技巧。

——怀特写得清楚的人拥有读者,写得含糊的人拥有评论者。

——卡米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莎士比亚作家应该为自己同代的青年写作,批评家为下一代写作,而教师则为更后来的人写作。

——菲茨杰拉尔德文风如其人。

——比丰有独创性的作家不是不模仿任何人的人,而是谁也模仿不了的人。

——夏托布里昂写散文时说你想要说的话;写诗歌时说你必须说的话。

——霍姆斯言词应该只是精心定做的、与思想相适应的衣服。

——勒纳尔一切乐趣都在于你如何讲述一件事情。

——弗罗斯特长篇大论和中肯是两回事。

——伊拉斯谟舌头说的也好,笔头说的也好,最悲惨的是:“本来会……”——惠蒂尔仔细斟酌你的言词,以免它们变成利剑。

——莱尔只要你不把太多的词扯在一起,词具有很大的力量。

——比林斯模仿别人是必要的,模仿自己却是可怜的。

——毕加索作者不是忠实地刻画事件,而是把他眼中的内在的实质传达给观众。

——爱尔默·赖斯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冈察洛夫作家应该十分注意地观察自然景色和各种事件。

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民出什么样的闪光

天空像什么样子

有什么变化

只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地描绘出无数这们的景色。

光凭想象是不行的。

——普列姆昌德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

——狄德罗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

——塞·柯尔律治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尼·布瓦洛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

——列夫·托尔斯泰凡是好的作品都是这样,他们不只是单纯的雕刻或画。

他们磨砺自己的灵魂,使之与外界事物相一致,再恰如其分地把这些复活在作品里。

一刀刀、一笔笔地,也就是把自己的心刻印在作品中。

——武者小路实笃要想打动人,首先自己要被打动。

否则,再富技巧的作品也决无生命。

——让弗·米勒每一部作品,应该是激情的果实,应该为激情所渗透。

——别林斯基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是由它的中心思想的深度和社会意义所决定的。

——齐斯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种形式。

——高尔基果主题不合适,所有天才都白白浪费。

——歌德创作不能急于求成,要慎重地研究题材的所有因素,以便进行比较,达到最大的匀称。

——皮埃尔·让·德·贝朗瑞任何一种手法的选择,都不是随心所欲的,都是由题材和人物决定的。

——米·德利维斯如果作家总是睁着眼睛,那么他从空气中也可以获得小说的素材。

从火车上、船上、报刊上、人们的交谈等许许多多场合都可以获得优秀的小说素材。

经过几年的磨练,观察就自然了,目光自然就会选择有用的东西。

——普列姆昌德作家应该竭力从平凡中间挖掘既有趣味、又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陀思妥耶夫斯基结构——这首先是指确定的目的、确定的中心人物,其次,才是确定的其余人物,他们沿着阶梯自上而下,环绕在中心人物的周围。

这,就如同一座建筑的结构一样。

——阿·托尔斯泰何谓创作中的典型

——典型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

就是说,是这样的一种人物描写:在他身上包括了很多人,包括了那体现同一概念的一整个范畴的人们。

——别林斯基描写人,是容易的;描写人的心灵,则是艰难的,因为心灵应该通过人的肢体的姿态和动作去表现。

——达·芬奇只满足于形似到乱真,拘泥于无足道的细节表现的画家,将永远不能成为大师。

——罗丹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的网,那末细节就是网中结点。

——阿·托尔斯泰谁要是写出全部细节——那就失败了,必须把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天才即在于此。

——屠格涅夫要想写得紧凑,就必须对你所写的事物知识了解得极为充分、确凿,可以毫不费力就把最精彩和最重要的东西挑选出来,而不使你的作品杂乱臃肿。

要知道得详细,才能写得简练。

——巴乌斯托尔斯基要像挑选宝石和情人那样选择形容词。

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

不能因为某一个形容词具有闪电般的显示力量,就以为十个形容词就能使一条新闻增色十倍。

——斯坦利·沃克写作贪快的人,糟就糟在不懂得简练。

——司各特一切您都必须压缩,压缩

只要做到这一点,您就可以学会简练、明白、有力。

——高尔基词汇越简练,它就越准确。

——高尔基不论人们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最能够表示它,只有一个动词能使它最生动,只有一个形容词使它性质最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能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决不要借助于语言的戏法来回避困难。

——莫泊桑一字不可易,易则损文笔。

——荷马要琢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要研究通篇的风格。

一切都要恰到好处,都要站得住脚,都要恰恰是在情节发展需要它的地方写出来,而且要做到一字不易,换一个字就会损害通篇的完整性和它的美。

——富尔曼诺夫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一挥而就的作品算不上好作品,但好作品却往往一挥而就。

——本·琼森我尽我的全力每天写作十五小时,太阳东升,我就起床,一直到午饭的时刻为止,除了喝咖啡之外,不吃任何东西。

——巴尔扎克写作要慢中求快,切不可灰心

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砧上锤上二十次

——尼·布瓦洛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

——爱比克泰德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

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

——果戈理写作要严格、严格,再严格。

求快——这意味着不是往山上爬,而是从山坡上向下滚,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

——富尔曼诺夫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他醒后更兴奋。

——贝多芬不费力写成的东西读起来必然无味。

——塞·约翰逊写作,尤其是诗,等于流汗。

作品就是汗水。

——让·科克托任何付出一生心血、润饰完成的作品,毫无疑问都要把人类本身作为最重要的关注对象。

——穆勒劝你从容地忙着,总不要失掉耐心,还要十遍、二十遍修改你的作品:要不断地润色它,润色、再润色才对;有时候要可以增添,却常常要割爱删弃。

——尼·布瓦洛我是写过不少东西,但凡是我认为不理想的,我都将它们付之一炬,重新写起。

——无情地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篇幅虽然减少一半,对读者的价值却要增加三十倍。

——车尔尼雪夫斯基写一部短篇小说要快,而送出去付印要慢。

短篇小说像酒一样:收藏得愈久愈好。

只是有一点区别:酒不能动,不能老打开,而短篇小说却时时得抚弄:看一看,摸一摸——相信吧,每一回你都会发现缺点的……等到你问心无愧了,那时候再送出去。

——富尔漫诺夫

一个作文,要写自己以前经历的是,不能只写名言或古代事情

少壮不努力大徒伤悲 天道酬勤 冰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闲,少年头,空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

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事务巨细,事必躬亲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用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写作文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给你点建议:一篇关于高考的文章: 作文占60分

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分值偏高,如是会导致学生盲目看重作文而忽略了基础,最终又影响到作文,形成恶性循环。

高考语文毕竟不是作家比拼,应当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这样又可以有助于作文的提高,从而又反过来巩固基础。

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占50分为宜。

一百五十分:一百分基础,五十分作文,而且“发展等级”占15分。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们不是不想创新,而是不敢创新,而“发展等级”正是学生发挥创意的舞台,我们应当对此加大关注,与素质教育逐步接轨。

最后,笔者认为还有一点会影响学生作文,那就是作文字数规定:不少于800字。

字数的多少并不代表作文的优劣,而正是因为“不少于800字”,使多少学生形成了写作啰嗦,表达欠简洁的坏习惯。

故笔者认为可将作文字数下限稍降一些。

以上是笔者对高考作文的浅薄看法。

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与积累,前面已经叙述,此处不再赘言。

此节只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角度,来谈利用多种途径搜集与积累写作材料的问题。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种独特的习惯,就是凡是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各类标签的文件夹里。

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手。

黑格尔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因为阅读也是我们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一条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已是人们熟知的有关读书与写作的古训。

勤记是帮助人们增长知识的有效手段,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话告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手脑并用。

只要坚持勤记,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知识的富有者,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搜集与积累的途径很多,主要的有利用图书馆和使用网络。

对于一个善于搜集与积累的人来说,即使是平时听别人说话也能够搜集与积累到许多素材。

因此,学习写作就必须练就利用多种途径(图书馆、网络)随时搜集、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

一. 掌握做摘录和卡片的方法。

1. 摘录的意义。

在读书时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重要的材料、重要的论点、自己欣赏的段落和精彩的词汇语句,将这些摘录下来就叫做摘录。

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勤做摘录。

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

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刻记在笔记本上。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也十分重视摘录,他的“摘录笔记本”多得不可胜数。

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阔的书桌上写作,身旁堆满了笔记;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养成勤做摘录、勤写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掌握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2. 做摘录卡片的好处。

在中学生的写作积累活动中,做摘录卡片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它可以使中学生们一举两得,既可以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又可以在抄写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摘抄文字的优点或者缺点。

其次,摘抄时间可短可长,使用灵活。

第三,摘抄时一般使用卡片,卡片只要索引清楚,查找起来就会十分方便。

3. 做摘录卡片的方法。

做摘录不能改变原文中的字句和标点,这是做摘录的原则。

摘录方式:对于字句不多的内容,可以整篇摘抄;文字较长的内容,如是新闻报道,只要抄下导语,能帮助记忆即可;如果其他类型的长文章也需要摘抄,那只要记下提要或论点和论据,就能帮助记忆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摘录方法:准备一些卡片(可以到文具商店购买,也可以自己利用纸页整齐裁出制作),摘录时应先抄上原文的题目、作者的姓名、报纸的名称、发表的日期以及版次,并在卡片的上方写出分类标题,如“名人名言--谈勤恳”。

请看文章: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

其《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学术著作,援引的参考书目数以万计,且涵盖了文、史、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

有趣的是,他自己的藏书却很少,他的书斋中有两三个不大的书架,放着一些工具书和出版社、作者赠送给他的书籍。

他藏书不多,著书却不少,这当中博览图书馆书籍时所作的大量的读书笔记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书须作笔记,钱钟书开始并不以为然。

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作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

他进清华后虽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看书时却只在书上用铅笔写划,并不作笔记。

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

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钱钟书在清华,“宋以后集部殆无不过目”,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方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遂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四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

他每读一书,都作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

他很珍重自己的读书笔记,“文革”期间,他曾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地阅读。

他著书时,主要是参考读书笔记。

从1939年到1942年完成的颇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谈艺录》,为何采用了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其原因就在于利用读书笔记之便。

1956年,钱钟书接受了编写《宋诗选注》的任务之后,到北大图书馆和社科院文研所图书馆借到大批有关宋诗的书籍,诸如《宋诗纪事》《宋诗钞补》《宋诗钞续补》及各种宋人笔记、诗话、文集、方志等,在阅读时作了大量笔记,纠正了前人的错误,遂将一本普及读物编写成了学术价值甚高的宋诗选本。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从河南“五七”干校返京,开始偷着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钱钟书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这些素材是他多年读书心血的积累,整理成书稿又费时三年,自然还是用札记形式。

1979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学术界,此后一版再版,成了学者们书架上的必备书。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此言不差。

熟悉钱钟书的学者都认为,钱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几十年前读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外国学者说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

即便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笔记是钱钟书攀上学术高峰的重要阶梯。

钱钟书先生尚且如此,对于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作笔记就更为必要了。

读了《钱钟书的读书笔记》你一定感慨万分吧

一代宗师治学给我们启迪多多

做学问需要灵活的大脑和良好的方法,缺一不可。

文中所说的“读书笔记”相当于我们介绍的“做摘录与卡片”,只不过“读书笔记”是专题的摘录与分析,而卡片则是能够五花八门包容许多的素材纪录。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最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近作《我爱清华图书馆》中称,自己本来可以在宿舍里读书的,但偏爱去图书馆。

她说,读书如“串门儿”,借几本书在宿舍读是串几家的“门儿”,而站在图书馆的长长的书架前,“家家户户”自由出入,幸无穷。

可见读书是钱、杨的共同志趣,他们留学英国在牛津读书时,钱将牛津图书馆戏译为“饱蠹楼”(Bod le ian),以饕餮之蠹自诩。

近年杨绛整理钱钟书的笔记,计有外文笔记178册34000多页,中文笔记分大体数量与此相当;另有“日札”23册,2000余页,加在一起足足四十卷。

杨绛说:“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他本人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书虽多,也不易遗忘。

”(《读书》杂志2001年9月) 其实“先搜集材料,再按题作文”,就像我们看妈妈做饭一样,做饭要有米、有水、有菜……没有这些怎么能做好饭呢

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和做饭一样,也要有生动充实的素材,丰富多彩的词汇……。

没有语言、没有素材,是写不好作文的。

当然,作文也有作文的技法,但是,如果不注意学习语言、不注意积累素材,脑子里空空的,技法学得再多,作文也写不生动、写不实在,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二. 有选择地剪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

1. 剪报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搜集素材的形式。

我们每天都阅读的报纸承载有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每个月或每个星期都整理报纸的话,那么将其中有用的材料剪下来,分类搜索就不是一件难事。

比如,爱好足球的同学搜集有关足球的信息,爱好旅游的同学搜集关于旅游的信息等等。

2. 剪辑下来的材料应该加以认真的评析。

三言两语写下剪报时的初衷,那不仅仅是一个材料的占有,同时还是一个看法(思想)的辑录。

面对经过评析的剪报,我们能够迅速分辨它的类别,也能看出自己思想的轨迹。

这是一种既提高写作水平又促进写作意识发展的好方法。

3. 剪报评析的方法。

评析一般分为“随感式”和“评注式”。

“随感式”的评析相当于“读书心得”,而“评注式”的评析即对文中的句、段进行分析;还可以从语言上分析……这样分析使我们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而且对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大有好处。

请读下文: 学习郑板桥 这里不谈郑板桥生前就被称为三绝的诗书画,而是说要学他做人的明白。

在文学史上,郑并没有多高的地位。

但在当时,他也算一代名流了。

问题是:一代名流怎么看自己

在他被看做一代名流的日子里。

郑第一次刻印自己诗集时这样说:“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气息。

二三知己,屡诟病之。

好事者又促余付梓。

自度后来未必能进,姑从谀而背直。

惭愧汗下,如何可言。

板桥自题。

” 在为自己的词抄作序时,郑这样说:“燮年三十至四十,气盛而学勤,阅前作辄欲焚去。

至四十五六,便觉得前作好。

至五十外,读一过,便大得意。

可知其心力日浅,学殖日退,忘己丑而信前是,其无成断断矣。

” 嗟夫,我们真该向板桥前辈学习啊。

第一要记住,要感谢:那老爱挑我诗词毛病的,是我的好朋友。

第二条:忘己丑之日,便是完蛋之时。

如果开始对着旧作沾沾自喜,恐怕就危险了呢。

忘己丑越早,便越见可悲。

切记,切记。

(阿夏) 这是一篇“随感式”的评析。

属于看完一个材料就将感想记录下来的一种。

还有另外一种“译注式”,请看: 有感《苦难是一所学校》 偶尔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这篇文章,对于故事的主人公实在是相当敬佩。

现今社会有不少人,在逆境面前没有挣扎或稍加挣扎就丧失了勇气,从此一蹶不振,听凭命运的摆布而不做任何奋争,他们有的成为懒惰的人,碍事的人,有的成为厌世的人,遁世的人,看看下面的故事你或许能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主人公名叫黄海涛,3岁时,母亲不堪忍受“文革”的迫害饮恨身亡,父亲一人挑起全家八口人的重担,一个年届七旬的老奶奶还有六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主人公无论是三伏炎夏三九严冬,总是一个人呆在空旷的田野里辛勤地劳作,在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自己吃力而快乐地啃着《三国演义》《镜花缘》《红楼梦》《西游记》,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

后来上了初中,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慢慢地显露出来。

为了帮大哥治病家里背上了上万元的贷,他不得不离开校园,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年他刚上初三。

从此,他白天干农活料理家务,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自学初三的课本。

农闲时就早出晚归到学校跟班听课,后来学校领导让他回来参加中考,原来好心的校长一直将他作请病假处理。

果然他不负重望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取了红安师范,不幸的是他又被人挤掉了。

家人鼓励他继续读取高中。

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他连5分钱的咸菜也舍不得买,就这样还不得不常常忍饥挨饿,总是吃了上餐没下餐,就是在此种条件下,他在近100名的文科生中始终名列前五名。

可是1992年高考他却落榜了,十年寒窗就这样飞灰烟灭了,要知道精神上的折磨要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让人难以煎熬,壮志未酬痴心不改的他,面对已是穷徒四壁的家里,毅然决定南下武汉打工。

(评注:人生要有理想,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光彩。

但是只有理想还不够,还要努力去实现理想,而实现理想,就需要毅力,否则,理想将成为空想。

) 揣着借来的11元钱,他只身来到陌生的江城,连续三天都没有人肯收留他,第四天他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和灰、筛沙子、扛水泥,身穿单薄衣衫的他站在19层的楼顶任凭寒风呼啸,还不得不伸进刺骨的冷水里。

一天由于闹肚子他从楼上摔下来,尖利的竹排划破了他的左胸,老板不仅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而且看到撒得满地的混凝土竟勃然大怒。

他不敢顶嘴,可心却一直在滴血。

一天劳累的工作后,等民工们都睡着了,他又拿出课本,温习、记诵。

山川经不起太多的悲哀,岁月经不起长久的等待。

1993年他重返校园,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学习,终于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面对高昂的学费,他又一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无数次他打工回来,看到同伴们睡得那么香甜,而自己却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时,心里就一阵难过。

(评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智,劳其心骨,饿其体肤。

) 生存不是目的,先生存而后发展,这才是他的奋斗目标。

由于刻苦学习,他连年获得甲等奖学金。

(评注: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 就在这时他碰到了中国应用写作学会会长洪威雷教授,从而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梦想:文学。

他每天如痴如醉的读书看报,简直是近乎疯狂,他的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大报发表,许多新闻单位还欢迎他去工作,同学们无不羡慕,然而在他拼命挣学费时,其他同学又在干什么呢

(评注: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伟人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而忽视取得成就的艰辛历程,有些人甚至还认为,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好的运气和优越的环境。

但实际上纵观世界上的名人生平,你可以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天才的生活道路自古多坎坷而少坦途。

) 苦难教给了他一切,更给他上了人生的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学会从苦难中顽强地成长。

(评注:每个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艰难曲折,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青年就应该像岩下竹笋,石缝中青松,冰山上雪莲那样,顽强地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不管有多少挫折也坚定不移。

消沉诅咒,那是弱者的哀鸣,它永远代替不了建设将来。

与其摊开双手大喊大叫,不如用这双手去建设新生活。

挫折固然使人痛苦,但战胜挫折后将是何等欢乐。

向前看吧,朋友们,我们应该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应该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新时代的开拓者应该属于新时代的青年

) (幸福女孩) 幸福女孩写的一篇文章《有感<苦难是一所学校>》,发表时编辑使用了评注式评析法加注文章,加注的内容即阅读时的感触感悟,写于字里行间突出了文章要点,加强了议论抒情的力度。

这样在篇中加注的方法对于在省时前提下的阅读积累是颇有益处的。

写作文应用名人名言时要不要说明国籍身份,比如有些不是很出名的人写了会不会让老师怀疑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位伙伴一直伴随着我。

在我失败时,它给了我信心;在我气馁时,它给了我勇气;在我伤心时,它给了我安慰…….它就是一句名言 失败是成功之母! 当我因考试失误而气时馁,面对那鲜红的“x”,听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看着父母失望的眼光,我哭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猛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了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猛然醒悟:哪个人没有失败

摔倒了,再爬起来

于是,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将泪水化着汗水,勤奋学习,不懂就问,终于在又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名言,我感谢你

当我努力去干一件事而屡遭失败时,我气极败坏,将自己关进了小房间里,不住地哭泣,我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甚至恨父母怎么生个这么笨的我。

忽然,一盏明灯在我心头点亮——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茅塞顿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

于是我擦干眼泪,又继续干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了

名言,我感谢你

当我因工作不细致使班级荣誉受到损害时,我羞愧万分,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中。

悔恨的泪水无声地在我的脸庞上流淌,我的心也在哭泣,我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

此时,“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名言轻轻扣开我心灵的大门,我豁然开朗:做错了怕什么

及时改正就行了呗

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后来,我还被评为优秀队干。

名言,我感谢你

这位好伙伴已陪伴我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帮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激流险滩。

如今,我把它工整地抄下来,贴在书桌前。

它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古代关于写文章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