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子训》全文带拼音
治家格言朱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洁。
既昏便息,关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家格言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伦常乖舛,立见;德不,必有灾殃。
”出自《朱家格言》。
一、中华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这是五伦大道,是人类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出了这五种关系都是违背伦常的。
“伦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违背、出格、偏离的意思,是否定了伦常,“立见消亡”就是马上就会遭祸(疾病、灾祸、夭折)。
二、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养,道是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这样的人是有德行的人,就是按四维五常八德做事,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
”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社会、团体、家庭等等)相配,否则也会招至灾祸。
三、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鲁迅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是什么意思
<<自题>>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暗故园。
寄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作于:(1903年) 许寿裳《怀旧》:“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 赠我。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 二月十六日也。
”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 余之衷情兮。
” 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故园:祖国。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
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
这是他言志的宣言。
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
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
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
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
神矢,爱神的箭。
故园:祖国。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荃,香草名,隐喻国君。
察,体察。
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
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
这是他言志的宣言。
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
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
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
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本诗作于1903年。
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
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 灵台无计逃神矢。
灵台,也叫灵府,指心。
《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鲁迅在几年后写的《摩罗诗力说》中有 “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文中还多次以灵府指心。
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
许寿裳在《〈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谈到《自题小像》时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
”在罗马神话中,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少年,就是爱神丘比特。
他的箭同时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这男女双方就会结合。
但他的射箭有点乱来,有时双方并不合适,他也射去,弄得人家虽不合适也非相爱不可。
鲁迅在五四时期写有一首白话诗《爱之神》,就写到这位“爱神”在射箭之后,被“一箭射着前胸”的人问他:“我应该爱谁
”他回答说:“你要是爱谁,就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
”这就是说,他颇有点“为射箭而射箭”,至于他胡乱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适、是否美满,他是不管的了。
这很有点像中国神话中的“月下老人”。
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与其说是在爱情美满的当儿,倒不如说常常是在婚姻不满的时刻,亦即是在无可奈何非相爱不可的情况下。
鲁迅写《爱之神》,就是用来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
本诗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吗
1903年夏,鲁迅归国度暑假,母亲要他答应早在他南京求学时就已提过的与朱家的婚事。
鲁迅不愿拂逆年轻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了。
估计是在鲁迅假满回日本后,母亲就办订婚手续。
在封建社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
所以1903年暑假是鲁迅不幸婚姻的关键时刻,1906年不过是去“完婚”罢了。
鲁迅对这婚事内心是很不满意的,因而才有 “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
风雨如磐暗故园。
故园,是指故国,故乡。
暗,晦暗。
本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的黑暗之中。
在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人们有时也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
磐,扁圆的大石,喻风雨迫人的一种重压。
鲁迅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温,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
”这种自然景象,历来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联想政治的压抑、压迫。
如唐末贯休的《侠客》中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诗句;清人龚自珍的《哭洞庭叶青原》中有“黑云雁背如磐堕”的说法。
鲁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也有“黑云如磐”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统治的黑暗和压迫的深重。
这“风雨”当然是指政治风雨。
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
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
黑暗统治即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导致人民的贫穷、落后和愚昧。
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笼罩人民生活的一个阴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
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
“寄意寒星”,在本诗诗人大概也就是这意思。
《楚辞·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
”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于贤良也”,那“流星”是指 “君”。
王夫之《楚辞通释》则认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谗闪烁”,不过“如流星之炫耀”。
鲁迅在本诗中的“寒星”,既不会指“君”,也不会指 “小人”,他只是采用《九辩》的句法罢了。
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
我以为是指国民,即民众。
“荃不察”,语出《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王逸认为:“荃,香草,以喻君也。
”朱熹也认为:“此又借以寓意于君也。
”但在《楚辞》中,荃并不只用来指君。
同在《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兰、芷、荃、蕙本来都是香草,可有的变为不芳,有的变为恶草。
茅,恶草也。
这是指贤臣中,有的人变坏了。
可见, “荃”在楚辞中,可用来指君,也可用来指臣。
鲁迅在本诗中,“荃”是指国民、民众。
“寒星”和“荃”都是指国民、民众。
“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有些研究者说:鲁迅在这里是用“荃”指母亲,“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
我认为,这种说法和我的理解没有太大的矛盾。
母亲不能理解鲁迅婚姻自由、自主的愿望,因为她也是落后、愚昧、尚未觉醒的民众中的一员。
不必把母亲与民众对立和分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