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家的教育名言有哪些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教育·教师·老师·励志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教育·老师·教师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教育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叶圣陶教育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叶圣陶教育·理想·生活·宽容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陶行知教育·陶行知·宽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行动·成功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教育·教师·陶行知·宽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孔子·学习·论语·诚信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教育·陶行知·宽容·教师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教师·陶行知·教育·学习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赞美老师·陶行知·教师·教育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诚信·孔子·诚实·诚实守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孔子·勤奋·学习·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爱国·廉洁·奉献·热爱祖国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鲁迅·教育·教师·宽容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宽容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教育·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教育·学习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教育·教师·宽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哲理
班级管理属于教育管理中的一种吗
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 与其他教育现象一样,班主任工作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现象、教育存在,由于其在学习教育中 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必然要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因此,把握它的教育本质,探究它 的发展规律,研究它 的工作方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就成了教育理论的研究课题。
综观国内外的班主任工作理论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班主任工作“应该如何做”、“怎样做”,但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理论源流较少涉及。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班主任工作只是一些务实技能,没有什么理论而言。
但任何教育实践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教育规律的制约和教育理论的支撑,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
为此有必要梳理一下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源流,为班主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养料。
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中,直接或者单独论述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理论确实不多。
即使有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和他们 德育理论糅在一起,散见于他们的德育理论当中。
因此,我们在追溯班主任工作理论发展历程时,只能从几位有代表年个性 的教育家的德育理论中,挖掘出与班级教育管理有关的思想 和理论。
在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中,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很普遍的,并非采用班级教学的国家都设置班主任,只有少数一些国家如前苏联、我国等国的学校设有班主任一职。
我国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受前苏联班主任工作理论影响很大。
因此,重点介绍几位对中国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影响较大的教育家的理论。
一、“班级授课制”创设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作为“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人,在1632年发表的中,在首次系统地论述“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第一次论述了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理论,为班主任工作理论建设进行了奠基。
在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方法上,提出:(1)、尽早开始正面教育。
(2)、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3)、榜样。
他要求教师不仅在表面上,而切在事实上是他们要学生养成的各种美德的活生生的楷模。
(4)、择友。
教诲和规则。
在德行方面,要求学生应该尊敬教师和协助教师管理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保持身体和衣着的整洁,行为符合理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让。
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研究是开放性的,在教育管理思想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几个世纪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前苏联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崇尚科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在教育领域,人们逐步将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运用到教员研究中、教育理论也逐步科学化。
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也逐步向科学化方向 发展。
在此期间,前苏联的几位杰出的教育家对班主任工作理论的构建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对他们 的教育理论简单地介绍给大家。
(一)、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中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思想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理论家,他的集体教育理论对班主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真正的集体并不是普通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目前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那种群体”,学校中,集体教育乃至学习的全部教育,都是以学生集体特别是基层的班级体,作为唯一的和主要 的对象。
没有健全的班集体,教育目的是难以实现的 。
他认为班集体应具备五个条件(1)、班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班集体应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3)、班集体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 和管理机构。
(4)、班集体应有正确的集体舆论。
(5)、有健全的教师集体。
因此,在学校中,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也 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马卡连柯认为,建立健全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班集体形成之处之初,由班主任向全班提出不许反对的要求;第二阶段,班主任周围形成积极分子队伍并形成班级核心;第三阶段,学生个人在遵循班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自觉地对自己提出要求。
这标志着良好的班集体已经形成。
他认为,班集体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首先有赖于纪律的形成、加强和提高;其次,他主张儿童一入学就对他提出不容置辩的要求,建立集体生活制度,并注意检查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再次,在纪律教育中必须适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此外,教师要作出表率。
班集体建立,还必须使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由此,他提出了“前景教育”的原则。
即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些情景是集体成员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目标。
它有大小远近之分。
目标不能固定不变,而是要随着集体的发展而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班主任工作就应该永远使班集体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他的集体教育理论,对前苏联和我国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实践影响较大。
(二)、教育理论中的班级教育与管理思想 瓦。
亚。
(1918-——1970) 的教育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核心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他认为以德育为主导的和谐的教育工作可以为每个学生打开通往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
1、深爱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他认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和意愿,要通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者,同时也是朋友,因为在任何一种教育现象或措施中,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最大 2、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他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们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己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我认为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的财富”。
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思维、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改变传统的儿童生活和学习制度,将儿童从单一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自由主动活动的时间。
3、发挥学校客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学校教育中,他在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视让一切客体都能发挥对学生主体的教育作用。
使学校一切物质环境、器物、设施都能个、给儿童能动的有益的影响,用以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的习惯。
他在总结这种实践时有一句名言:“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他动员“物”的教育力量形成儿童精神面貌的创造性经验。
4、重视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他认为,青少年,对集体生活有一种日益向往的感情,他们在集体中开展精神交流,在同伴中寻求思想观点、信仰、智力兴趣和道德行为上的一致。
对教师来说,集体是协助他对青少年精神生活进行指导的最重要的手段。
在集体中能充分发挥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道德上的相互影响。
5、重视将学生的道德概念转化成道德信念他认为:“个人道德信念是说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
它已经超越了对道德概念的知识性理解,而升华成内心生活的组成部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道德信念包含有个人的能动力量,能使人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甚至付出一定的牺牲。
6、整和校内外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和谐一致他强调,不将教育过程仅仅局限于学校大门之内,而让儿童在生活的全过程都处于合理的教育、教养之中。
7、实行五育并举的整体教育 他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要求注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育之间的关系,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他强调“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 是高尚的道德”。
德育在全面和谐的教育中应占主导地位,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包含道德教育意义,各种教育的实施都应贯彻德育性这一主导原则,发挥德育的作用 。
的这种通过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从而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揭示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班主任工作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时代先声的作用。
三、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 班主任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已近半个世纪,但是,班主任作为一门专门的理论和独立学科来进行研究,时间不长。
(—)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我国班主任理论从无到有到逐渐成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班主任理论的借鉴期(1952——1978)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深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早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主要是翻译、借鉴和移植前苏联班主任工作理论。
凯洛夫的中关于班主任的章节;1956年出版了恩。
伊。
包德列夫所编关于班主任的理论专著;1982年我国出版的前苏联教育部1979年组织编写的的中译本,是这一时期班主任工作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对我国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至深,其中一些理论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核。
2 、班主任理论的独创期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广大教育实践者和理论实践者,开始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开创期。
在总结已有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注意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宝贵的德育精华;并从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当代欧美国家优秀的德育理论研究成果中吸收有用的营养,开始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体系。
(二)我国班主任理论研究成果 1、理论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理论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主要从教育学原理、人的发展理论、德育工作原理、心理学原理和出发,对班主任工作 的理论基础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有鲁洁、班华等,代表性成果以“21世纪班主任文库”中 的系列著作最为典型。
还有如谭保斌1998年出版的。
在理论派的班主任 工作研究成果中,应特别关注几点:一 是叶澜教授关于班主任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观点;二是 班华教授关于班主任工作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的观点;三是近几年来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也就 是班主任持续发展的问题。
2、实务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班主任工作的操作技能层面,通过研究建立一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式和模型,找到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的突破口。
其走向为:(1)、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研究。
是以班级常规管理为研究重点目的在于建立一些基本的班主任工作规范和技巧。
较有代表性的是张万祥编写的《破解班主任难题》,田恒平总编“教师百事通丛书”等。
(2)、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研究。
这种研究重点研究班主任工作中的技能技巧。
比较有代表性 的有欧阳炳焕编写的《班主任的锦囊妙计》、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等。
3、原生态记实派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当今我国班主任工作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是原生态的记实派研究。
他们大多从事一线班主任工作实践,以自己所带班级为研究阵地,以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为指导,以记实性的经验总结为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出现在《班主任之有》、《班主任》、德育报》、《辅导员》等期刊报纸上,也有大量 的专著面世。
典型代表有魏书生、李镇西、丁榕、张万祥、任小艾等。
他们大多都是班主任,出版的著作多以工作日记、手记、杂感、案例等形式写作。
他们在实践着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念的同时,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对推动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未来走向的两种观点:一是班主任岗位有无存在的必要。
理由是现在好多国家尤其是我们热衷效仿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设班主任一职,似乎我国也就没有设置班主任的必要。
甚至还有“取消班主任”的说法见诸报端。
二是班主任工作岗位有存在的必要。
理由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管理,更何况青少年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我们可以断言,也许有一天班主任这个名称会变,但班主任所承载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职责不会变。
最有魅力的班主任基本情况介绍要介绍哪些方面,有没有范文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读书中的建议充满着无比的好奇和渴望。
紫色过度的封面已经完全的吸引了我,特别是封面上的这段话,更是对本书最好的诠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家。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会以高尚的人格、创新的能力、无私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中,真正体现一个教育者特殊的价值。
那么,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最需要什么
班主任最需要把握好‘五度’:即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力度、班级活动的广度、与学生距离的尺度、教育学生的深度和自我评价的适度。
” 本书从班主任修养最需要什么、班主任班级管理最需要什么、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最需要什么、班主任德育最需要什么、班主任心育最需要什么五个方面以中外教育家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建议为基点,充分阐述了班主任如何适度、有效地开展工作,并成为出色、优秀的班主任。
书中的五块内容、七十条建议,涉及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每条建议为一篇,由“主题”、“名人名言”、“论述”、“经典案例”、“案例分析”构成;内容丰富,浅显实用,形式多样,编排科学,是班主任的良师益友,是班主任的经典教材。
我将着重从第一大快:班主任素养最需要什么来谈自己的感受。
著名教育家乌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室的个性中,是什么东西吸引着儿童,少年和青年呢
是什么东西使他们成为你的名副其实的学生呢
是什么东西使你的学生从精神上联合起来,并是集体成为思想上,道德上和精神上的统一体呢
……是教师的个人魅力。
这里的魅力指的是师生交往、对话范围中,教师言谈举止中所散发出来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认同感、信任感。
而认同和信任恰恰是师生合作的一个前提。
这使我想到了新生刚报道的日子,看着个子都比我高,心思细腻的学生们,我不由的开始担心,我们的年纪相当,我这样一个小老师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信任吗
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正是年龄上差距的小,更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他们愿意和我亲近,愿意和我倾诉,他们首先是接纳我的。
所以必须利用好这个有利的条件,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做个有魅力的班主任: 一、班主任要有人格魅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性格,个性,气质,能力等因素便构成了班主任完整的特定人格,教师的人格会影响个左右着学生的行为。
为什么有许多班主任既不体罚学生又不责骂学生,但学生都十分“怕”他,在班级里能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向上。
这就是班主任人格魅力发挥作用的前提。
除此之外,教师必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心。
爱心是源,滋润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爱,学生心中才有太阳,才有崇高的灵魂,才有蓬勃的朝气,才有闪光的智慧。
班主任有爱心,班级才会有生命和活力。
班主任只有真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想孩子们所想,这样才能和他们有心灵的沟通。
二、班主任要有仪表与行为魅力 班主任是与学生交往最频繁也是最密切的人,班主任的仪表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十分强烈。
书中举了这样几个例子。
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行为发生频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一般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脆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
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健康的暗示,班主任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形成外在的魅力。
另一方面,班主任的行为也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影响,班主任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选择。
班主任的严谨治学,努力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爱护啊学生这些魅力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个富有魅力的班主任就是一道美丽的教育风景。
让我们都成为这美丽风景中的一道,让学生们在潜意识中健康向上、乐观的成长。
什么是班级文化,如何营造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
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教育家指出,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文化的形成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谐,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人品的形成,更关系着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前途,甚至关系着将来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
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造就健全的人格,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必定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反之,如果人格不健全,所学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
为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气氛,我班做法如下:一、抓好环境美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教室二、抓好班级制度建设,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三、抓教师及班主任自身素质建设,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友爱合作的师生关系。
四、抓好班级活动,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五、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班级向心力。
两个外表一样的透明玻璃瓶里分别装了两种性质不同但颜色一样的液体。
如果我们不去品尝,那么一定会认为这两种液体是同样的。
只有我们品尝后方可知道这两种液体的浓 度是不一样的。
浓度不一样就决定了物体的性质不一样。
同样地,不同程度的班级文化,造就了不一样的班风。
大部分中学都会在学期末评选“标兵班”,“文明班”,这些都直接反映了一个班集体的文化建设的好与坏。
教育家指出: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文化的形成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谐,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人品的形成,更关系着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前途,甚至关系着将来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
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造就健全的人格,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必定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反之,所学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
在我看来,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基石。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和人文的外部环境,更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参与,遵循基本的原理,按照一般的程序,采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提升亮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
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考及迫切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
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
班级文化建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为精神基础,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目标,通过学传统美德,名人、名言伴我行,系列主题月等活动,建学生说话交流平台,设评比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班级风貌健康向上,蓬勃发展。
达到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初步营造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一、抓好环境美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教室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因此,我们应该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赋予班级环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借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
一旦我们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来引导学生创立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学习并发扬优秀前辈们的各种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
其次,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期的主题黑板报给学生们增添课外知识;利用班级宣传栏表扬班级内各种先进事迹,促进同学间互相学习、互勉互励。
每次月考和期末考试我班利用板报表扬进步生和优秀生,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意识。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室布置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期、学年的教育目标而作相应的调整。
二、抓好班级制度建设,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等形成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形成班级良好风貌的必要条件,它是班级的准绳,对于一个班级的秩序化、法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班在班级制度的制订方面,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通过班级民主决议而产生,并由全体学生监督实施,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信服并自觉遵守。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抓住这项工作:1、注意好开端,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行为规范。
并且,在班级出现不良行为的最开始,就要立即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对其进行深刻地思想教育。
2、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落实到位。
学生去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有生命力、实效性。
3、贯彻制度要持之以恒,经常性地有组织对《中学生守则》、《宝坻一中日常行为规范》法规的学习活动。
这样班级制度的确立过程,就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三、抓教师及班主任自身素质建设,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我们教师要做到:坚持“爱”字当头,关心学生;坚持“情”字相融,细雨润物;坚持“诚”字相伴,家校互通。
通过 “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给孩子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比如教师要说一不二,说过的话要算数,教育孩子讲究诚信;对学生不吝于说“谢谢”;当发生错误被学生指出时,不要恼火,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一般都比较娇生惯养,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除了不知道关心别人以外,劳动观念差,自己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也差,一旦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就会出现很任性、谁也不肯让步的局面,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那么这样的情况首先需要老师来调解、分析利弊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需要老师在平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做一个善良、宽容、大度、说话做事有分寸的人。
四、抓好班级活动,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团结向上、共同进步是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望,我们评价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班级有没有这个愿望,有没有团结向上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有没有凝聚力、向心力。
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主心骨,没有班主任的引领,班集体建设就是一句空话;而班集体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和学生,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功能。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还是教育的主体。
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体育达标竞赛、科技节、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级形象的大好时机。
所以,活动前,班主任要精心组织,认真辅导,活动后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
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辩论会、演讲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细水长流,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班级活动,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展。
五、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班级向心力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那就是建设一支工作能力强、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建设班级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班干部的选择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从成绩出发,做班干部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有为同学服务的精神,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干部,在同学中也才能有威信。
班干部的任命应该本着个人自荐、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教师要将该下放的权力下放给班干部,逐渐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让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小学是每个社会个体第一回真正全面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小学低年级更是社会个体系统学习知识的启蒙地。
班级教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抓好了班级管理就是抓好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而抓好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管理更可以为抓小学的教育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正确认识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正确看到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解决农村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问题的一些好办法,确实是我们每个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1.抓好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现在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有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助手的局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从根本上解放班主任,使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进行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校管理工作如果要与素质教育接轨,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管理,使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管”是为了“不管”。
班主任要努力实现角色的自我转变,由牧羊人到领头羊,实现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
因此应该从低年级起就抓住个体,促进每个学生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综合管理能力,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而由点及面,形成自主管理。
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
2.抓好小学低年级的行为管理有利于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咿呀学语的儿童,学校对他来说是一个既神圣而又完全陌生的地方,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上过学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尤其是农村六七岁的小孩,由于他们大都均没有过幼儿园教育的经历,所以尊守纪律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差。
走进教室,不是忘了拿书,就是坐错位置,有的甚至就不知书包带没带来或干脆弄丢了,就更不用谈遵守课堂纪律和上课时姿势正误了。
可以说,在农村小学的一、二年级,老师都要拿出很多的时间来教育纠正孩子们这些行为方面的东西,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可以使他们的一生受用。
3.抓好小学低年级的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有农村人口九亿多,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也就意味着有相当庞大数量的农村儿童就学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现今农村独生子女的比例也在进一步加大,这也意味着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农村的儿童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太阳和家庭的焦点,城里学校放学后爷爷奶奶接孙子孙女的现象在农村小学也逐步出现。
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放学后家里来人接的比例更加大。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中谁在学校学习时,有头破血流,或者更严重一点说被不法人贩抓走了,将会对学校、家庭和整个农村造成多大的损害。
二、农村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1.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个多月前,全乡有近十名老师来我校上转正课,可是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只有一个,当时就采取了抽签的方式决定,抽到的就使用多媒体,很多教师都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但他们却不能使用,效果可想而知。
位于市郊区的我校都如此,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更是落后之至,现代的教学设备严重缺乏,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录音机、小黑板、简单的投影仪等设备,让很多教师所学到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都付诸东流,无法大展身手;学生手中所发的《信息技术》自然而然成了一本摆设。
2.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
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
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
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师资力量薄弱首先,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段落后。
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
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和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
教师要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
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偏低,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
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
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虽然我校每年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
再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
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
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
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
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
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
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4.留守儿童问题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
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
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三、抓好农村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的几点看法农村小学低年级教育管理虽然存在一些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如果能针对问题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探索,并应用于实践,那么农村小学低年级的管理一定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1.抓好教育设施的配套完善一要加强硬件配套完善。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要把农村小学办得像城市里的小学一样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一个学校其基本的教育设施还是要抓好配套完善。
教室要宽敞明亮,里面要装有两到四台风扇,保证夏天教室里不闷热。
要有一个封闭的校园,在里面要有乒乓球台和球场等基本的活动设施,以便以小孩子活动。
有的因为村落分散而有不少小孩中午回不了家必须在学校里吃饭的,还应该有简单的炊事设施,以便给小孩热饭或煮饭。
二要强化软件环境的提升。
一个具备良好硬件环境的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打好的基础,但一个软件环境良好的学校更能促进孩子在求知路上快速成长。
走进农村小学的教室,大部分只有基本的桌椅,教室里有的只有一块黑板,两侧的墙上什么也没有,这对低年级孩子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是处于一种非常好奇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年龄,如果我们能有两面黑板,在另一块黑板上画上一些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是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图画,在两侧的墙上挂上一些配图的格言或是配图故事,再如果能有一个书架,放上一些小孩子喜欢的小人书,卡通画,配图识字册等,我想小孩子们肯定会喜欢,有很多条件较好的城市小学就是这样做的。
2.抓好教育管理队伍促进教师管理能力提升抓好农村小学低年级的管理,关键在于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大大促进农村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管理。
一是注重对农村低年级教师进行在岗集训。
在不能改变农村教师学历层次的情况下,注重借助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力量,利用上级组织岗位集训这个平台,重点吸收农村低年级老师或者是全体农村老师的参与,以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实践方面的业务素质,可以起到解燃眉之急的效果。
特别注重教育管理方法理念的学习,把孩子学习的选择还给孩子,不要一味的灌输,使孩子们更能各尽特长而不是分数的奴隶。
二是注重强化农村低年级教师的爱岗意识。
作为一位农村低年级的老师,爱岗莫过于热爱学生,莫过于把自己的心灵交给学生。
爱学生就会爱岗,这是肯定的。
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爱心,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三是注重强化农村低年级教师管理的危机意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学生在学校因管理不善导致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是人身受到了伤害,作为在场负责教育管理的老师会被有关部门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
农村低年级小孩大多好动且喜欢打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隐患又比较多,如果老师没有危机意识,往往更容易出现事故隐,给学生、学校和自己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3.抓好教育管理的时空拓展一是由正课向课间拓展。
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纪小,很多都生活上不能自理,加上学校周边安全隐患的不能完全排除,小学生在课间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
所以要求担任农村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要加强对孩子们课间的管理,课间管理加强了,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和杜绝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二是由上学向假期拓展。
由于生存的需要,农村学生的家长到城里打工,往往无暇顾及小孩的学习,任由学习在假期里玩耍。
所以往往出现寒暑假后,学生的成绩出现大大退步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就要求老师经常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督促学生做好相应功课的学习。
三是由学校向家庭拓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向城市移动,导致劳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人,也正因此而出现了寒暑假的儿童的迁徒潮和学习期间的家庭管理空白,这给老师的教育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要注重教育管理由学校向学庭的拓展。
可以在放学后,把留守在家的学生在某个学生的家里相对集中起来,开展一些课后辅导或是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不但加强了学习,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防止了意外事情的发生。
4.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对他们进行守纪教育。
在一年级孩子的心中,学校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又陌生的,也是令他们好奇的。
初入学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规矩”,不懂得上课铃响后,应该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
针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老师就要经常不厌其烦的告诉大家书应该怎么拿,上课后应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抓住小学生非常看重荣誉的心理,恰到好处的开展一些诸如“比比谁最守纪律”的活动,评选纪律之星,并在上课开始或结束时进行一些互动,让做的好的同学谈自己是如何做好的,引导好其他的学生向他学习。
这样加以认真落实,一个月,两个月或稍长一些时间,孩子们守纪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形成。
要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
爱劳动应该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每日的必修课。
农村小学每个班级的人数通常都比较少,为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可以将学生每五人编为一个小组,每天由一小组作劳动值日,负责清扫教室卫生。
第一轮值日由老师亲自带队,手把手教会他们怎样使用扫把、怎样擦黑板、怎样擦桌子,并在他们劳动时注意观察,看谁干活最有条理、最会干,以后值日就选他当劳动组长。
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
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行为的训练。
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像是一棵小小的树苗,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我们就要经常不停地纠正他们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习惯。
做作业时,不停地提醒和纠正不良姿势。
起立发言时,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
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上课发言要先举手,人人要求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条件。
有了它,才会热爱和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断鞭策自己对工作殡精竭虑,精益求精,从而随时总结教育工作的得失,自觉投身教育改革的洪潮中。
二、独创性的教育思维方式 创新教育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学校教育文化,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更要解放思想。
因此,班主任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爱好广泛,涉猎邻近学科知识,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想、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深入地观察与思考,以求得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法。
三、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人才竞争的激烈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的艰巨性,它要求班主任要有灵活多变处理问题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把管理的艺术性、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灵活性、把握工作的策略性高度完美地统一起来,运用到处理班级实际问题的工作实践中去。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去观察其思想动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人制宜,有的放矢,使班主任工作常做常新。
四、热爱学生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
”我国教育家也有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的起点,这种爱就应该出自真诚。
这种师爱较之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加深远,更加博大而无私。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
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
教师越是满腔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
作为班主任还应特别关爱“差生”,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
五、为人师表的风范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的观察之中,所有的优缺点尽收其眼底,班主任的优点往往在学生身上发扬光大,而其缺点往往留在学生的记忆长河中。
因此,班主任务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树起自己的人格形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照耀深透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就要求作为班级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的班主任教师更要具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