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生理期土味情话

吃韭菜的好处和坏处

一般不死人

我给你补补知识吧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ew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

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

WHO的CIOMS提出:IBS是适应精神紧张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肠功能障碍的肠运动性疾病,常有痢疾感染史,检查无器质性疾患,临床表现为腹痛、胀痛、腹泻、便秘交替。

因此,患者的发病多以精神因素为背景,心理因素在本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作用。

1982年美国NIH学术用语委员会制定IBS的定义为,除外器质性病变,尚有以下特点:①腹痛通过排便减轻;②每年至少发生6次以上;③如果出现上述腹痛至少持续3周;④排除无痛性腹泻;⑤排除无痛性便秘。

即IBS为肠管机能亢进性疾病,并伴有腹泻和排便异常。

【诊断】IBS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下面几种诊断可供参考。

一国内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IBS临床诊断标准为: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数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阴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临床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病程应超过二年。

二1988年9月在罗马召开国际消化系病学会制定IBS诊断标准为:1.腹痛:①便后腹痛减轻;②腹痛与排便次数和粪便硬度有关。

2.排便障碍:①排便次数有变化;②粪便性状不一,可呈硬、软、水样;③粘液排出。

3.常有腹胀或胀满感。

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和全身其他症状。

三1989年日本川上的IBS诊断标准为:1.有IBS的典型症状:⑴儿童时有腹痛病史;⑵因腹部剧痛,曾需紧急治疗;⑶以往常有腹痛;⑷腹部得暖则疼痛减轻;⑸排便后,腹痛减轻;⑹可见肠管功能异常;⑺排便诱发腹痛;⑻腹痛伴腹泻;⑼腹泻、便秘交替;⑽以前有腹泻或便秘的病史;⑾兔粪状便;⑿有兔粪状便和腹痛;⒀粪便中可见粘液。

如有上述6项即可怀疑本征。

2.一般检查无异常,无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等均正常。

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4.大肠X线检查未见异常,必要时行大肠内窥镜检查。

5.在心身医学上,有精神异常,如情绪不安、抑郁、易激动等。

四Kruis诊断记分标准:Kruis根据本征症状及几种简单的实验室检查,提出本征的诊断记分标准为:1.阳性症状:①胃肠胀气34分;②病程超过两年16分;③剧烈腹痛23分;④便秘和腹泻相交替14分。

2.阴性症状:①体检或病史中有其他疾病减47分;②血沉>20mm/h减13分;③白细胞>10×109/L减98分,血红蛋白女性<120g/L,男性<140g/L减98分;④便血叛乱98分。

经该记分标准检测后其拟诊率为97%,阳性症状积分>43时,本征诊断可靠性为99%。

但该记分标准所涉及的器质性病少,且未排除种族差异,有其局限性。

【治疗措施】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找出引起本征的精神因素,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矛盾和情绪紊乱进行疏导,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医生应以同情和负责和态度向患者解释其疾病的本质和预后,使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恐惧、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一定意义上讲,应用心理疗法治疗本征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尤其是对有严重精神症状的本征患者,更应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Guthrie通过对102例本征患者心理治疗的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在消除腹泻和腹痛方面有显著疗效。

THomson则认为,即使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心理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有人采取催眠疗法治疗本征取得一定疗效。

如Whorwell等用催眠疗法成功治疗50例病情严重的本征患者,随访18个月,其中48例完全缓解。

Prior等观察到催眠期间直肠敏感性显著下降,症状也随之消失。

二饮食调节:一般以易消化、低脂、适量蛋白质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冷、过热、高脂、高蛋白及刺激性食物,限制某种或向种不耐受的饮食。

三药物治疗:本征的药物治疗应慎重,避免滥用药物。

在部分患者,可能任何药物都无效。

1.对精神紧张、失眠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适当治疗予安全2.5mg(每日3次)或5mg每晚口服,亦可选用早眠宁、鲁米那钠等;抑郁症者,适当用些阿米脱林、盐酸丙咪嗪等;并可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谷维素20~50mg,每日3次。

2.以腹痛为主者,除常规使用阿托品、颠茄类外,可用钙通过阻滞剂异搏停或硝苯吡啶10mg舌下含化或口服,每日3次,以减轻腹痛和排便次数。

3.以腹泻为主者,可用抗胆碱能拮抗剂溴化赛米托品(cimetropin bromide)50mg餐前;亦可用易蒙停(imodin)2mg,每日3次,腹泻严重者可适当用小剂量磷酸可待因15mg,每日3次,或选用氯苯哌酰胺。

4.以便秘为主者:大便干硬时可服石蜡油20ml,每日3闪,或服用蓖麻油10~20ml,每日3次,或番泻叶5~10g泡水饮服;亦可用开塞露、甘油栓塞入肛内;对于便秘时间长,但大便不干硬者,可用胃肠动力药吗叮啉(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或西沙必利10mg,每日服3次。

5.IBS患者如为粘液便,可用消炎痛25mg,每日服3次,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粘液分泌。

6.菌群失调者可用促菌生2.5g,每日服2次,或双岐杆菌乳剂,每次服50ml,或丽珠肠乐,成人口服每次1~2粒,早晚各服1次,儿童酌减,重症加倍。

四中医药治疗:1.脾胃虚弱型:症见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粘液,便次增多,腹痛隐隐,肛门坠胀,脘闷不舒,纳差肢倦,面黄无华,知淡、苔白,脉细弱缓。

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选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加减。

2.脾肾阳虚型;症见清晨泄泻,便下清稀,完谷不化,便后腹痛不减,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

治以温补脾胃、固涩止泻。

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3.脾胃阴虚型:症见腹痛不甚,便秘难下,粪如羊矢,大便粘液,大便数日一解,少腹结块,聚散无常,按之胀痛,消瘦,饥不欲食,口干喜饮但饮不多,尿频色黄,常伴失眠、焦虑、心悸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以养阴润便。

方选麻仁丸、增液汤加减。

4.肝郁气滞型;症见腹痛便秘,欲便不畅,便下艰难,后重窘迫,脘腹胀闷,胁肋胀满、窜痛、矢气可缓,恼怒忧虑易发,喛气呃逆,纳差,苔薄,脉弦细。

治以顺气行滞,降逆通便。

方选六磨汤或柴胡疏肝饮加减。

5.肝脾不和型:常因恼怒或神紧张而发病或加重。

症见肠鸣矢气,腹痛即泻、泻下不多、泻后痛缓,伴少腹拘急、胸肋胀满、喛气少食、便下粘液等。

舌淡红、苔薄白,肪弦细。

治以抑肝扶脾、调和气机。

方选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6.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症见久泻,便下粘腻或夹泡沫,或腹泻便秘交作,便前腹痛、腹胀、肠鸣,便后减轻,须臾又作。

苔白腻、脉细弦滑。

治以泄木安土,平调寒热。

方选乌梅丸。

7.瘀阻肠络型:症见泄泻日久,大便粘滞,或干或溏,泻后不尽,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灰滞。

舌质暗红或紫暗,脉弦细涩。

治宜化瘀通络,和营止痛。

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

五理疗针炙等:腹部按摩、热敷、超短波等可减轻症状,针炙可取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三阴交、胃俞、大肠俞。

此外,气功疗法对本病亦有较好疗效。

随症用药:腹痛甚者用元胡,或重用白芍(30~60g);痛欲大便者用妙防风、陈皮;痛有定外兼瘀血证者用失笑散。

气滞腹胀者选煨木香、陈皮、枳壳、川楝、青皮;腹胀大便不爽者选蚕矢、大腹皮、枳壳、槟榔;虚寒肠鸣腹胀甚者用毕橙茄、小茴香;胸脘痞闷用枳壳。

大便粘液多者选白头翁、红藤、败酱草、公英、苍术、胡黄连、土茯苓;五更泄中,肾泄用补骨脂、肉豆蔻,脾泄用白芍、炒防风;一般腹泻用炒白术、神曲,水淀用炒苡仁;虚泻、久泻、滑泻不止者选用煨诃子、煨肉果、五倍子、五味子、肉豆蔻、赤石脂、乌梅、石榴皮、禹余糖,甚者用罂粟壳,但须中病即止。

肾阳虚甚者用附子、肉桂、仙灵脾,脾阳虚甚者用炮姜、桂枝便秘一般选用栝楼仁、郁李仁、炎麻仁、槟榔,阳虚但秘者用内苁蓉。

久泻伤阴选用沙参、石斛、云苓,或生用白芍、乌梅;气虚甚者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肛门下坠气虚下陷者用生黄芪、升麻、柴胡,肛门下坠里急后重者用木香、槟榔;肛门滞重排便不尽者用积实;肠有湿热者用秦皮、黄连、厚朴;纳差、消化不良者用鸡内金、焦山楂、神曲等。

【病因学】一精神因素:IBS患者症状的发作与加剧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

如严重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和恐惧等因素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引起结肠运动与分泌功能障碍。

国内等报告IBS因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的占45%,国外有人报告高达80%。

1.儿童时期有胃肠失调常延续到成年发生IBS。

Apley和Hale追踪儿童反复腹痛者6~8年后1/3发生IBS,1/3仍具多种功能性胃肠症状,1/3无症状。

腹泻型IBS患者80%仍具有儿童期的胃一结肠反射过敏。

2.IBS患者中,具急性菌痢史者较多,通过粪便反复病原检查,不能证实为慢性菌痢,而被认为系痢疾后结肠功能失调,此常以“痕迹反应”解释。

3.所谓“旅行性腹泻”患者中,虽部分由于感染因素所致,但多次因旅行而致泻者,多属IBS,系由于旅行中情绪因素、生活及饮食改变所致的肠道功能失调。

二饮食因素:饮食不当或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诱发本征,如过食生冷、嗜食辛辣、香燥之品等;脂类食物对结肠运动功能影响较大;高蛋白饮食常可导致腹泻;进食纤维过多的食物可引起功能紊乱,并与IBS有关。

国内等报告因饮食不当诱发IBS的占11.3%。

关于食物不耐受和IBS,Nanda研究200例IBS患者,在食物激发试验中,大部分有效者(81.3%)能被确认为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

Thomson等发现低乳糖酶患者在摄入过多乳糖后可出现IBS的某些症状。

三感染因素:本征者不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在肠道感染之后,易诱发结肠功能紊乱。

如微生物或寄生虫所致感染性肠道炎症,也能改变结肠的反应性,诱发或加重IBS,尤其是在患痢疾之后,本征的发病率可增高。

四肠道菌群失调:正常人肠道以厌氧菌为主,需氧菌以肠杆菌占优势。

改变饮食种类或过量食某种食物后肠道菌群比例失调;长期口服抗生素药物者,粪便中革兰氏阴性菌减少;IBS患者粪便中需氧菌明显高于正常。

五遗传因素:很多患者从童年开始即有本下,有的患者从青春期开始亦有本征,并有家族史,在同一家庭或家族中,可有多人患IBS疾病。

因此,本征可能与遗传有关。

六其他因素:某些疾病的影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类癌、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等,亦可引起IBS;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常可作与IBS同时存在;另外,常服泻药、灌肠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如妇女月经期等,也常可诱发IBS。

【病理改变】一肠道动力学改变:IBS患者结肠测压可见高动度和低动度图形变化;不论便秘者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IBS患者直肠的耐受性差;静息乙状结肠压力于腹泻时降低,便秘时增高;用气囊扩张结肠各部和小肠可引起IBS样腹痛;乙状结肠段的张力类型括约肌的功能,当其张力增高时,引起近端扩张及便秘,当其张力减低时,则引起腹泻;结肠肌电活动以每分钟三周的慢波为特征,其出现率与正常人相比更为明显;结肠动力学改变对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及缩胆囊素的敏感性增高。

结肠动力学改变并伴有小肠和食管动力学改变。

二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IBS患者结肠粘膜的粘液分泌增多而引起粘液便,甚至形成粘液管型:结肠液体吸收障碍使过多液体停留于结肠,亦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

三免疫功能改变:有报道对IBS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外周血T细胞群体中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升高,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认为IBS存在免疫调节紊乱。

四激素影响:IBS腹泻患者结肠腔内前列腺素E2(PGE2)增高,直肠粘膜前列腺素E1(PGE1)明显高于非腹泻者和正常人。

前列腺素可促进结肠粘膜粘液的分泌,引起大量的粘液便。

5-羟色胺(5-HT)、肠血管活性肽(VIR)、胰高血糖素、生长抑制素(SRIF)等,可能通过旁分泌机制直接作用下平滑肌,引起“慢波”电活动改变,缩胆囊素(CCK)可使结肠收缩功能增强而引起腹痛。

Fukudo等研究发现,IBS患者在受精神刺激时大肠内压升高,Motilin(为一种胃肠蠕动素)浓度升高。

Saria等报告,NPY、PYY(同属于胰肽物质)能抑制因PGE2引起分泌增加的作用,推定与IBS的在便粘液、腹泻和便秘密切相关。

另外,其他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或肠道对此类激素的敏感性增强,亦可能是结肠功能紊乱的机制之一。

某些内分泌系统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胰岛细胞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亦可导致肠功能紊乱。

【流行病学】IB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女性在20岁和50岁左右呈现高峰,男性在30岁呈现高峰,女性多于男性,约占3/4。

据Thomson报道,中产阶段比工人易患本征,其中精神紧张和孤独、心情不畅的家产主妇发病率偏高。

Nanda认为IBS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14%~22%,为消化门诊的一半;在英美所谓健康人群(Non-patient population)中约30%的具有胃肠道症状;张锦坤在2950名干部的体检中,发现712名具有胃肠道症状(24.1%),其本病新医护人员256人中55人有胃肠道症状(21.5%),在其胃肠专科门诊中有1/3以上的患者被认为系IBS或胃肠功能紊乱。

李定国认为IBS约占人群的15%,消化疾病的1/3~1/2。

【临床表现】分类: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下面几个分型可供参考。

一痉挛性结肠型:以下腹尤其是左下腹痛和便秘为主。

二无痛性腹泻型:以腹泻为主,伴有粘液。

三混合型:可有腹痛、腹胀与便秘,亦有腹泻者,或二者交替出现。

Bockus所发三型为:结肠痉挛型、粘液腹痛型、神经性下痢型。

池见所分三型为:不安定型、持续下痢型、分泌型。

另有分为四型者,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粘液型。

症状体征一消化道症状:1.腹痛:IBS以腹痛最为突出,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便前加剧,冷食后加重,多在清晨4~5点出现。

Heaton发现IBS的腹痛是健康的人的6倍。

2.腹泻:常为粘液性腹泻或水样腹泻,可每日数次,甚至几十次,并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3.腹胀:腹胀是常人的3倍,并常与便秘或腹泻相伴,以下午或晚上为重,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减轻。

4.便秘:多见于女性,其排便费力是常人的9倍,排便紧迫感是常人的4倍,每周大便少于1次或每日粪便少于40g,有些IBS患者10余日才大便1次,粪便干而硬。

IBS患者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二消化道外症状:IBS患者约40~80%有精神因素,对各种外界反应过敏,表现为心烦、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

约50%的患者伴有尿频、尿急、排便不尽的感觉。

还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如阳瘘、性交时疼痛等。

【辅助检查】一一般检查:IBS患者以肠道症状为主,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腹痛者为脐周及左下腹可有轻压痛;腹泻者肠鸣音可亢进;便秘者肠鸣音可减弱;部分患者直肠指诊可有直肠后壁触痛,也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粘液或正常,血尿常规、大便隐血细菌培养(至少3次)、甲状腺功能测定、肝胆胰肾功能、血沉、电解质、血清酶学检查等均正常。

三X线检查:X线钡灌肠可见结肠充盈迅速及激惹征,但无明显肠结构改变;全消化道钡餐有时可见钡餐通过小肠过速,钡头于0.5~1.5小时即可到达回盲部。

在进行钡灌肠检查时,宜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因为肥皂水或寒冷液化灌肠能引起结肠痉挛而产生激惹现象。

四结肠镜检查:肉眼观察粘膜无异常或仅有较度充血水肿和过度粘液分泌,结肠粘膜活检正常。

有的IBS患者进行镜检查时,因痛觉过敏,常因腹痛不能耐受需中途终止检查或不能检查。

有的患者检查后,有较长时间腹痛、腹胀,且较难恢复,可能与肠镜检查时刺激有关。

五结肠运动功能检查:乙状结肠压,在无痛性腹泻者降低,便秘者则增加;直肠压,便秘者增加,腹泻者则降低,并可有肛门松弛;不论便秘抑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

【鉴别诊断】IBS主要需与下列疾病鉴别:一吸收不良综合征:本征常有腹泻,但大便常规可见脂肪和未消化食物。

二慢性结肠炎:亦常有腹痛腹泻,但以粘液血便为主,结肠镜检查所见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

三慢性痢疾:腹泻以脓血便为主,粪常规可见大量脓血球,或见痢疾杆菌,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

四Cronh病:常有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见“线性溃疡”或肠粘膜呈“铺路石样”改变。

五肠结核:有腹痛、腹泻、粪便中可脓血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如消瘦、低热等,或有其他结核病灶。

六肠肿瘤:可有腹泻,但以陈旧性血便为主,肠镜及X线钡灌肠及直肠指诊可有阳性体征。

七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肝胆系统疾病等。

值得提出的是,有些患者为泻药滥用者或长期使用者,需详细采集病史,以防误诊。

【预后】IBS预后良好,从目前文献记载未见有关IBS的严重并发症或转为其他疾病。

控制山药旺长用什么最好

山药:它的茎部间会生出卷曲的球形幼芽,是一生块茎,专称零余子,又药蛋。

山药蛋果皮土黄肉白,煮食味甜滑腻,与茎块味道同,颗粒状似羊粪蛋蛋,晋作家以山药蛋派自称,是此山药蛋而非土豆也。

山药名蓣薯,唐代宗名预,避讳改薯药。

至宋,宋神宗讳薯,改山药。

蓣薯一名薯薯,《山海经》:“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蓣薯。

”《本草纲目》载:“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叶有三尖,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

”在去蕲州钵莲庵的路上,看到攀藤在水竹竿上的山药,其茎与叶精致若生以美术笔法。

本草纲目》载:山药有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主治头面游风、头晕目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充五脏,除烦热。

另补五劳七伤,开达心孔,强筋骨,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润肤色。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亦有栽培。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tas.Decne](见图8-6)怀山药,山芋、菜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

以块根入药。

主产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亦有栽培。

块茎中含皂甙、甘露聚糖、植酸、尿囊素、胆碱、多巴胺、山药素I、精氨酸、淀粉酶、蛋白质、脂肪、淀粉及碘质等。

味甘,性平。

有健脾止泻、补肺益肾的功能。

用于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肾炎、糠尿病、遗精、白带等症。

(一)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

茎长可达2~3米,根直立, 肉质肥厚,呈棒形,长达30~35厘米,极少分枝,着生许多须根。

叶对生,叶形多变化,常为心脏形或箭形,掌状叶脉6~9出,叶腋间生有气生块茎(称零余子,也叫山药豆、山药蛋)可供繁殖或食用。

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雄花直立,雌花序下垂。

蒴果,三棱翅状。

种子有阔翅,近卵圆形(图8-6)。

2.品种简介 按植物学分类,山药在植物学上包括许多种,有药用和蔬菜用种,我国栽培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山药,也叫普通山药,原产我国,是薯蓣科中分布最北的种类,特征是茎圆形,没有棱翼;二是田薯,也叫大薯,原产印度,我国南部栽培较多,北部较少,是栽培历史最古,面积最多的种类,特征是茎方形,有棱翼,块茎最大可达30千克;三是在我国华南,华东等地野生分布,块根圆柱形,长达40厘米左右。

(二)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 山药在地温达到13℃以上时,才能发芽出苗。

以龙头作种,栽后先生芽后生根;零余子栽种,先生根后生芽。

7月上旬至8月上旬,先后于叶腋间生有气生块茎。

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

霜降过后,茎叶枯萎,块根进入休眠期。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药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喜温暖,也耐寒。

凡向阳温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四川在海拔1 600米山地栽种,仍能正常生长并获得中等产量。

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pH6.5~7.5的土壤均可种植。

山药吸肥力强,需钾肥较多,一般不宜连作。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酸碱适当的砂质壤土为好。

山药块根人土较深,有的可达1米,故土地需要深耕。

冬季深耕地,翌年下种前施基肥,每公顷施厩肥、堆肥等75千克,再细翻土深约50厘米,然后耙平。

南方因雨水较多,于栽种前开宽1.3米高畦,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在栽种时每栽完4~5行之后,随即造成10~15厘米高的畦埂,以便灌水。

在北方亦有采用垄栽的。

有人认为不同栽培方法对产量有影响,大面积栽培以开浅沟栽种比用打孔法栽种产量高。

2.繁殖方法 (1)龙头繁殖 龙头也有称为山药嘴子,是山药收获时根茎的上端部分,是山药大田生产上主要的繁植材料。

每株山药每年只生成一个龙头,还有各种损耗,所以龙头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龙头在栽培中逐年变细变长,组织衰老,产量下降,不能再作为繁殖材料,需要用零余子繁殖的新龙头来更换。

(2)零余子繁殖 零余子的播种在4月进行。

播前将经过贮藏的零余子进行粒选,选用肥大饱满形状整齐,没有伤害和干僵,外皮发白,内皮转绿的零余子。

按20~25厘米行距开沟条播,株距约7~10厘米,覆土约6厘米。

田间管理如常。

长成的龙头可供次年春天栽种用。

零余子培育出的龙头在大田栽培中,第一年产量一般,第二年产量最高,以后又逐年下降。

因而到了第四、第五年,所有龙头都需要全部更新,也就是说零余子培育的龙头在生产上使用的年限常不超过5年。

3.田间管理 (1)搭架引蔓 山药茎长,纤细脆弱,易被风吹断,苗高20厘米左右,即应搭支架,引蔓缠绕向上生长,支架方式以人字形架较牢固,此法通风透光较好。

(2)追施三肥 山药上架前后,结合浅中耕浇施壮苗肥,促使发根壮苗。

山药藤蔓上半架后,在行间重施1次旺长肥,促苗旺长;夏至前后,山药重施长薯肥,每公顷37 500-45 000千克。

(3)合理排灌 北方一般前期干旱,苗期注意灌溉,7~8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排水。

南方一般前期多雨,苗期应注意排水。

(4)整枝控苗 山药苗上架后,基部如出现侧枝,应及时摘去,以利于集中养分,增加块根产量。

4.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Gloeosporium pestis Massee) 为害茎叶。

6月中旬发生至收获期。

常造成茎枯,落叶。

防治措施:清园,烧毁病残株,减少越冬菌源;种栽用1:1:150倍波尔多液浸泡4分钟,消灭病菌;生长期发病初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2)褐斑病(Cyly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lto.) 也叫叶斑病,为害叶片,7月下旬开始发病。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处理残株病叶;轮作;发病期可用58%瑞毒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锈病 为害叶片,6~8月发病,秋季严重。

可用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7天喷1次药,连续用药3~4次。

(4)根腐病 细菌性病害,为害二年生以上成株,5月开始发病,7、8月最盛,可采用轮作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

(5)山药叶蜂(Senoclidea decorus Konow) 是一种为害山药的专食性害虫。

可于害虫发生初期用1 000倍液90%敌百虫原药防治。

(四)采收加工 栽种当年10月地上部分枯死时,即可收获。

先将支柱连茎蔓一齐拔起,摇落蔓茎上的零余子,将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收集。

从畦的一端开始,先挖深沟并依次细心挖出山药块茎根,严防挖断;还应注意保护龙头不受损伤。

挖后,就地将作种用的龙头掰下,分别运回。

如雨水调顺,每公顷可收零余子3 750~7 500千克,鲜山药18 000~33 000千克。

块根运回后,应及时加工。

洗净块茎,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玻璃片刮去外皮。

刮皮后随即放人熏灶,用硫磺熏蒸,每100千克鲜山药用硫磺0.5千克,熏20~30小时,当块茎变软后,取出晒或炕烘至全干,即为毛条。

烘干温度以40~50℃为宜。

南方6千克鲜山药可得1千克毛条;北方3~4千克鲜山药可得1千克毛条。

一般每公顷产毛条3000~3750千克,高产者可达5250~6000千克。

山药栽培技术要点 1、种薯催芽 选择无病害、健壮的山药或直径1.5厘米以上的零余子做种,播前在25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用湿砂或细土催芽,2~3个星期后出芽。

2、播种 山药一般春天种植,当地温10摄氏度时即可播种。

单行条播者在畦中央栽种,双行条播者在畦两侧开沟种植,沟深10厘米,施肥后将种薯平放沟中,株距15~20厘米,随即覆土。

若土壤水分不足,可先浇水后播种。

3、搭架整枝 山药为蔓性植物,幼茎脆嫩极易折断,所以应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及早支柱搭架,促进茎蔓健壮生长。

当植株生长较旺、侧枝发生较多时,要摘去基部侧蔓,减少养分消耗,增加能风透光。

在零余子大量发生时,也要去除一部分以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块茎生长。

4、肥水管理 山药吸收根系较浅,因此肥料宜施用在耕层上层。

茎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6.7平方米施饼肥100千克,灰肥6000千克,粪肥5000千克,碳氨30千克。

块茎生长初期和块茎生长盛期重施追肥,可用人粪尿加饼肥,9月以后不再施肥。

块茎生长盛期如遇气候干旱应加强灌溉要注意在傍晚进行,灌的深度只及半沟水即可。

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

5、采收与留种 茎叶全部枯萎时开始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冬季不很冷的地区,块茎可留在土中,随时采收供应。

种薯在降霜前收,收获过早组织不够充实。

对种薯应选具该品种特征、蒂大皮光滑的高产植株。

挖掘时勿伤薯皮,种薯可连植株基部挂在通风处或灶边烟熏,也可用砂藏于地窖中。

山药的习性 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山药有“六喜、六忌”的怪脾气。

喜“犟”土田。

以棕色土、黄土为佳,一般头年种水稻,再种小麦以套栽为好。

忌菜园土、泡地土。

喜适时栽。

冬季为山药休眠期,须到4月上旬山药发了芽眼后再栽植。

忌早栽,早栽伤口易感染病菌,失棵多。

喜含磷钾多的肥料。

如菜饼、复混肥、大粪、草木灰等,山药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宜施复混肥、菜饼等。

忌施未腐熟土杂肥、猪粪等。

喜干燥。

山药宜在山旁田,窄厢深沟栽培。

忌含水量多的田地,忌浅沟。

喜冷土抗旱。

它虽耐旱,但几十天无雨仍须抗旱。

宜在后半夜冷土沟灌,水量适中。

忌白天高温抗旱,会造成生理失调死藤。

喜“盖”草。

山药一般在萌茬作物收获后,轻锄一次革,然后插上支架让藤上架。

用茅草、麦、油菜壳盖厢面。

忌多锄草,因锄草会使土壤变松,含水量增多;不合它喜干燥的习性,易烂根死藤。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百度知道

很高兴为您解答

萌萌哒,萌萌哒,希望你能永远这么开心快乐。

希望对朋友您有帮助.(若上述提供信息结果与朋友本人目标不一致或入请继续追问并附加更详细表达说明我们将尽力提供无私的帮助,感谢理解)

柴胡的副作用是什么?

柴胡劫肝阴,在阴虚病人(舌红少苔、口渴等)用一定要配白芍、花粉之类,否则会出现自觉有气往上冲,头晕脑胀等情况,也就是中医说的肝气升得太过了

什么是大黄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应用】 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

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

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

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品种考证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吴普本草》云:“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

”《名医别录》亦谓:“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甘肃)。

”可见自古大黄就以甘肃、四川北部为主要产地。

《本草图经》曰:“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

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傍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

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

茎青紫色,形如竹。

”所述青叶似蓖麻、根如芋、开黄花的特征,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1.相符,而开青红似荞麦花的特点与掌叶大黄R.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黄R.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一致。

《本草图经》所附大黄附图,基生叶具长柄,叶宽卵圆形,具浅或深裂,根茎粗大,具残存托叶鞘,与大黄属掌叶组植物特征吻合。

综合上述大黄的产地、形态、附图,可以认为古今所用大黄是一致的。

化学研究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1. 蒽类衍生物分为:⑴ 游离蒽醌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异大黄素(isoernodin)、虫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⑵ 结合蒽醌化合物,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单和双葡萄糖甙;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单糖甙;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黄二蒽酮(rheidin)、掌叶二蒽酮(palmidin)以及与糖结合的甙如番泻甙(sennoside)A、B、C、D、E、F等。

2. 苷类化合物:土大黄甙(rhaponticin)、3,5,4’-三羟基芪烯一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羟基茋烯-4’-O-β-D-吡喃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 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

3. 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β-D-glucopy ranos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决明松(torachryson)。

4. 鞣质类: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tetrann)等。

大黄四聚苯经水解,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rheosmin)。

此外合有树脂。

尚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延胡紊酸等。

大黄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

药理研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泻下作用: 作用表现: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泻下有效成分:认为主要是番泻甙类。

泻下作用机理: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

(2)利胆、保肝 (3)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止血作用: 特点:作用确切、见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止血作用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 (2)降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

抗感染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谱: 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菌作用机理:影响叶酸的酶系统;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生干扰素。

(2)抗炎、解热作用 (3)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药典标准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鉴别】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

韧皮部明显;薄壁组织发达。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

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检查】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 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5.0%(附录Ⅸ G)。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8%(附录Ⅸ 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各5mg,分别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大黄素溶液1ml、大黄酚溶液2ml,分别置25m 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大黄素每1ml中含4μg、大黄酚每1ml中含8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 第二法)],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5ml,置50ml圆底烧瓶中,挥去甲醇,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酸液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约8ml,合并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氯仿液移至100ml锥形瓶中,挥去氯仿,残渣精密加甲醇10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后,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05%。

【炮制】大黄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色。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与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制剂】大黄流浸膏 ~~~~~~~~~~~~~~~~~~~~~~~~~~~--2.植物蓼科(Polygonaceae) 大黄属(Rheum)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及根供药用(见彩图大黄)。

栽培种主要为掌叶大黄(R.palmatum),次为唐古特大黄(R.palmatum var.tanguticum) 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

中国用大黄于医药有悠久历史,西汉初已成批运销欧洲。

为中国主要出口药材之一。

掌叶大黄茎中空,高2米左右。

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掌状半裂;茎生叶互生,具膜质鞘状托叶。

圆锥花序,顶生,夏季开淡黄色花。

瘦果有 3翅。

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裂片窄长。

药用大黄的叶片则为浅裂,裂片呈宽三角形。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

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

忌连作。

用种子繁殖时,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

春季或秋季播种,而以秋播为好。

如用子芽繁殖,可于收获根茎时切取子芽种植。

用种子或子芽育成的幼苗均在次年秋季定植。

栽后3~4年,在茎叶枯萎时采挖根状茎及根,阴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主要病虫害有大黄轮纹病、大黄炭疽病及金花虫等。

青海、甘肃等地主产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商品称“北大黄”。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药用大黄,商品称“南大黄”。

大黄根状茎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衍生物,均无致泻作用。

另含以上物质的葡萄糖苷及番泻叶苷 A、B、C等结合状蒽醌衍生物,均有致泻作用。

此外尚含鞣质等。

大黄根状茎及根有清热泻下、破积去瘀、抗菌消炎等作用。

生用为峻下药,炮制后使用为缓下药。

炒炭后又可用于止血。

小剂量服用时有健胃、收敛作用。

~~~~~~~~~~~~~~~~~~~~~~~~~~~~~~~~~~~~~~~~~~~~~~~~~~~~~~~~~~~~~~~~~~~~~~~~~~~~~~~~~~~~~~~~~~~~~~~~~~~~~~~~~~3.大黄【内容介绍】:大黄 (《本经》) 【异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

根粗壮。

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无毛,中空。

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厘米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呈心形,有3~7条主脉,上面无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毫米,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6毫米;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呈V字形。

瘦果三角形,有翅,长9~10毫米,宽7~8毫米,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

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

茎无毛或有毛。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青海、甘肃、四川。

西藏等地。

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

花果期6~7月。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①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

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

气特殊,味苦而微涩。

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

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二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

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

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

气味较弱。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

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

气不香,味苦而涩。

质次。

服后有腹痛感。

【炮制】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

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

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

扁鹊:苦,无毒。

李氏:小寒。

③《别录》:大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宜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土伏岑与伏岑的区别:我浅表性胃炎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土茯苓和茯苓听起来差不多,甚至看起来也是很相似,但是千万不要将它们两者搞混淆

因为土茯苓和茯苓的功效、作用、食用方法是不一样。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其实非常大。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那土茯苓与茯苓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可健脾安神。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也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

此外,茯苓是健脾利湿药,其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

而土茯苓就不一样啦,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土茯苓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同时土茯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症有相当好的疗效。

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就不会混淆了。

...查看详情>>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性甘平,利湿热解毒,健脾胃,因富含淀粉,所以也可用来制糕点或酿酒。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

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除此之外,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查看详情>>土茯苓的食用方法土茯苓常常被用来熬粥或者煲汤,经过土茯苓熬煮过的食物,功效价值变得更高了。

妈网百科介绍3种土茯苓的吃法给大家参考。

1、绿豆土茯苓糖水绿豆土茯苓糖水的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

药物:土茯苓50克。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食用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查看详情>>茯苓的功效茯苓味淡,常被切成白色的正方形小方块售卖。

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三大功效。

1、茯苓可以利水渗湿。

用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经常和猪苓、泽泻、白术一起食用。

2、茯苓可以补中健脾。

用治脾虚湿盛之食少便溏,经常和党参、白术一起食用。

3、茯苓可以宁心安神。

用冶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经常和龙眼肉、酸枣仁一起食用。

查看详情>>茯苓的食用方法茯苓的食用方法有很多,但由于茯苓的味道淡,所以茯苓基本上扮演一种功效补品的角色。

在市场上面,茯苓常常被切成小方块,人们常常拿它泡水喝,其实茯苓也可以熬汤煮粥等等其它的食用方法。

1、茯苓栗子粥煮法的简单介绍: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最后煮至栗子熟透。

可加糖调味食。

茯苓栗子粥补脾利湿,补脾止泻,益脾胃。

茯苓栗子粥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

生理期土味情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