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
上面这家伙是复制来的,也忒无耻了点,典型的答题不看题!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法通,万法通,或者说条条大陆通罗马! 哲学是什么?哲学说白了就是思想,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人的修养,,,,所谓万物由心而发,音乐何尝不是如此呢? 古往今来,凡是音乐大师,莫不是一个修养极高的人.对吧? 说白了,就这么点关系,一个音乐人的水平高低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音乐人的修养...
梦想是什么意思
mèng xiǎng ㄇㄥ ㄒㄧㄤˇ 梦想(梦想) (1).梦中怀想。
汉 司马 《长门赋》:“忽寝寐想兮,魄之在旁。
” 南朝 梁武帝 《与何胤敕》:“本欲屈卿暂出,开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
延伫之劳,载盈梦想。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虽限山川,常怀梦想。
” 明 高启 《咏隐逸·卢鸿》:“ 开元 始求治,贤哲劳梦想。
”(2).空想;妄想。
宋 苏轼 《赠清凉寺和长老》诗:“老去山林徒梦想,雨余钟鼓更清新。
”《花月痕》第四一回:“大凡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窒碍、恐怖、变幻、颠倒、梦想相因而至。
” 茅盾 《子夜》八:“呵
你-- 老冯 ,还有这种享福的梦想
再过一两年,你的田契送给人家也没人领情罢
”(3).指理想。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
泰戈尔的诗《吉檀迦利》的主旨是什么
作品主题作为泛神论代表作的《吉檀迦利》,描写了诗人对神的赞颂,对神到来的渴望,与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与神合—的狂欢,寄予了诗人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
从诗行间,令人感受到诗人生命激情,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读者走向诗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里。
印度本是—个崇尚宗教的国度,千百年来人们孜致以求努力在宗教的神秘世界之中寻找人生启迪和慰藉。
泰戈尔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科学思想与印度传统宗教相融合,潜心汲取印度各种教义中的积极因意,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这种生命哲学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泰戈尔泛神论的前提是人性的觉醒和生命的觉悟。
《吉檀迦利》努力提升人的地位,人的自信、和人的尊严,与神的融合使得人的生命和使命变得无比的珍贵。
泰戈尔的这一艺术表达是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的东方实践。
泰戈尔作为思想深邃的哲人,深沉思考的结果是,人的自信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体现使得有理由不再仰视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而是可以拉近与神的距离,将神融入人的生命、生活等一切有形与无形的活动之中。
由于人神的融合,传统的人的生命与生活变得充满幸福与快乐,并感到自身的崇高与卓越。
例如,为全集定下情感基调的第一首对于“永恒”这—凝重的主题,泰戈尔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比喻,表现出对神的认知。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
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 在这里,泰戈尔倾注了真挚与虐诚的情感,发出对于神所赐予的一切的认同、期盼、感激与欢乐。
“我”,作为芸芸众生的人,在神的赐予中永生,且人的欢乐,等同于神的欢乐,这样一来,神不再是高高在上而遥不可及的幻象,而是实实在在于人同在。
伴随人的一切行为的“同伴”。
因此说来,人的一切欢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坚强与懦弱,均有着神的伴随与支持。
这一观念,使得人的生涯具备了某种形式的神圣体验,其一切的悲苦欢乐,均荡漾在神光的照耀之下,不孤独,不忧伤,而是为了完成人生的过程。
这一理念,可视为泰戈尔对神性的基本认识。
人的个体的渺小与孤立,由于有了神的同在而具备巨大的力量,在微若纤芥的躯体中,散发出无穷的能量。
人生的超越,以及在此超越之间所进发出的犹如天藏的“永新的音乐”,是为神力与人力的共同创造,既使得人的情感得到抒发,亦使神的优容得以目睹,信念之下的人们,生活的一切将变得目的明确而坚定。
泰戈尔在心中,由于有了神的注视、关爱与安抚,人生的一切苦难与忧部,制约人的—切外在的物质羁绊,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困惑,均消逝得无影无踪。
人们的生活,生存于世界的一切遭际,均变得是那祥的有意义,人的身心,由于神的誉顾,变得无上的快乐,此快乐伴随人的一生,旧的躯体虽然不可避免消逝,随着新的躯体诞生,其快乐的存在无有休止的延续直至永恒。
在这里,泰戈尔人生永恒的追求,是伴随着“泛神沦”得以实现,抑或说,“泛神论”的理念,使得人的永恒成为现实。
泰戈尔受到印度传统宗教和西方人性论、人道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的交触互动,诞生了《吉檀迦利》,它表现出的“泛神沦”与博爱思想是共生的,泰戈尔本心的蕴意依然在于人类本身。
对神的赞美,其中隐含着对生命、对人类、对自然、对—切存在的赞美,其伟大与崇高依然在于对生的喜锐与对消逝的敬仰。
这种善良、美好的信怀,是对作为人类自身的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泰戈尔所具备的深邃的思想和温婉的情感,缘于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终极关环,对人民、国家、世界苦难的悲悯和救赎,对作为“人”这样一个个体所具有的卑贱与高贵、懦弱与强大、凶残与善良、丑恶与美好、短暂与永恒的鉴别和指引。
内容简介 泰戈尔获诺贝尔奖的作品英译诗集《吉檀迦利》(Gitanjali),是1912-1913年间,泰戈尔本人用英文从孟加拉语诗作《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选择部分诗作而成。
《吉檀迦利》的孟加拉语诗作是韵律诗,而翻译成英文之后变成自由诗。
《吉檀迦利》共103首,单看均可独立成篇。
作者介绍: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