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道德和法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具体地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
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
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
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
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
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
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学习其他任何课程一样,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也要注意一定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学风,也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
这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
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不自觉的行动。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知是前提,行是结果,情感、意志起中介作用,行首先要有知的引导。
只有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我们才能在日常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才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其次,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运用于道德实践活动,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
毛泽东有句名言:“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才是检验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效果的有效方法。
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积极扬弃过程,它既需要自己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外界的帮助。
接受教育,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但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教育,也可称为自我修养,它表现为一种自我主观积极努力、勇于进取的状态,表现为在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儒家学说中提倡的“慎独”就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例如进行自我总结和鉴定,通过分析解剖自己的优缺点,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立座右铭,针对自己的弱点或根据自己的愿望把名人名言置于床边、案头,朝夕相望,就能起到激励、督促、潜移默化的作用;记日记、写读后感等也不失为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论法律和道德对人生的影响
道德模范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其基本特征就在于他们是道德典范,具有道德威信,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告诉我们,道德典范和道德威信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因素。
道德典范是指现实中比较完备地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理想,被人们看作理想人格化身和道德选择楷模的杰出人物。
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都比较重视道德典范的作用。
我国历代统治者及其思想家,大力渲染的那些所谓“圣人”、“贤人”、“仁人”之类,就是他们在道德上提倡的典范人物。
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也要十分重视道德典范的作用。
这种道德典范,既可以是无产阶级领袖,也可以是普通社会成员中的先进人物。
不过,无论哪种类型的典范人物,必须在选择上既崇高感人又真实合宜,在倡导中既宣传其高尚品格又说明其成长过程。
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典范人物,并不是生来就没有弱点、缺点的“完人”,而是通过各种努力,才逐步比一般人更好地具有理想人格的品德。
即使成为公认的道德典范,也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缺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本质上看,绝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向往和追求着某种高尚的理想人格。
因此,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道德典范只要选择准确,倡导得宜,就可以发挥出其他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效能,以至成为公民效仿的道德榜样。
道德威信则是指道德模范由于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而引起公民对他的信任、钦佩、赞誉和效仿。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道德模范的道德威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道德模范如果单凭自身职务和地位上的优势,公民是难于接受其教育的。
道德模范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道德品质来表明自己的威信;并且必须是表里如一的,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伪的,专门装出来给受教育者看的。
否则,假道德模范的虚伪一旦被公民戳穿,就会因虚伪而使道德本身受到损害。
道德模范的道德威信,也不能是自封的,而必须是得到公民公认的。
只有当公民根据道德模范的思想言行,确认其是真正德高望重的,是真正可以作为自己效仿的表率、楷模和典范的,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其道德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经验表明,道德威信上的这些要求,无论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部门还是道德模范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道德模范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
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虽然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诠释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可信、可亲、可学。
树立一个道德模范,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群众中确立一种导向、一个楷模。
这对于倡导先进的思想道德和价值理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准确反映时代主流,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自觉遵守和践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加大道德模范的学习宣传力度,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有效动员和主动引导,让广大公民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后感1500字 谢谢
人欣喜的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能成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重点教材,这对高校正在实施的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肯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令人欣喜的是,初读教材就感觉到,这是一部精品力作,从多方面呈现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所要求的时代感和科学性、针对性,为把这门课程建设成大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指导方针,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大学生入校后心理发展的基本历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知识体系,展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是一部汇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质量、高格调、高标准的精品教材。
作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为一体,在教材体系和内容上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性的探索。
现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而成的新课程。
这就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不仅要反映原来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色,而且还要在内容融合中有所发展、在体系重构中有所创新。
在这些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结合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结合作了深刻阐述,也为深入到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内容作了知识准备;第七章和第八章集中阐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
教材的这一结构,极为有效地把课程学习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把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与法律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突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体现了教材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并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成果,创造性地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与时俱进的品格。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教材内容中得到及时体现,在教材的“绪论”中单设一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全面地贯彻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凸显了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教材对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的吸取,还体现在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重新厘定上。
在对“思想道德”概念的阐述中,教材并没有像以往有些教材那样,将其当作“思想”和“道德”这两个概念的组合,而是将其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统一的概念加以理解,这样更符合思想道德的基本内涵。
在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人生价值”等概念的阐述中,都力求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积极成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教材与时俱进的品格与马克思主义学风。
作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强调教材科学性、权威性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
在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的编写中,较为普遍采取的是从概念到理论的纵深的呈现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改以往传统的编写思路,从大学生入校以后最关心的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特别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问题入手,针对刚刚迈进高等学校大门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面临的不适和困难,分析了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应有的形象,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从分析新入学的大学生急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为他们走出生活学习的困惑指明路径,为他们确立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提供方向。
这些,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仅高度关注教材体系的构架,注意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契合,而且在教材内容的阐述和呈现方式上,也注意突出教材体系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后深入思考问题,留下必要的空间。
血稠吃蒲公英有效吗?
大学学习无疑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扩展见识。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的,上了大学之后,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很多变化,再没有了督促你的老师和关心你的家长。
大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有些人经不住诱惑,甘于堕落,贪图享乐,让大好年华从指间溜走,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那么,如何才能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利用好我们的青春呢
我想,没有法律意识是不行的。
大学生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现代大学生。
因此,法制观念对于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首先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全体公民中知识水平较高,法制意识比较强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不仅使自己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而且可以帮助周围的公民增强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