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赞装语文的优美句子

介绍郭敬明和韩寒

赏析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段:找一段写的很优美的段落,先找它的小中心,根据小中心,来概括本段的含义。

句:找一句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如一个比喻句,然后找出本意和寓意,再用固定的格式“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成......,生动形象的变现了.......,表达了作者的......(可以写感情,性格,喜爱...)词:一句话一定有很好的词,最好找一系列的动词,叠词,比如:这句话用了跑,走,跳,这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步伐的轻块,体现了这个人怎样的性格。

字:找单个的字,字一般在散文赏析中很少用到,首先要解释这个字的本意,其次,解释他在文章中的意思,融合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加以概括。

大体就这么多了,好的话赞一下。

如何学好语文

我初三的

学习作文的好方法“老师一念题,学生搔头皮。

肚里空荡荡,只好干着急。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常为作文不好语文成绩低,导致三科总分的名次被拉下来而烦恼

其实作文,就犹如“纸老虎”,你越怕它,它装得越吓人,但当你掌握了克服它的巧招后,就会发现,其实它并不是“怪物”。

这我就来告诉你们我总结出来的写作技巧吧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阅读。

多读书,读好书,边读,边思考,边积累,潜移默化间,写作能力自然会步步提升。

像语文报、英语报等期刊、杂志之类,都是贴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这一类是大家的首选。

其次,如果你们有空闲时间,我建议多读一些名着,这能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视野,还要勤记笔记或写阅读心得。

所谓:好记心不如烂笔头。

在读书过程中,把里面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充实和丰富自己知识与语言积累。

作文有很多种类:描景、写人、些事……体裁不同,写作的方法也不同。

如写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写出人的特点,所谓特点,也就是何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才可使这个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二、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要出阿朱任务细微的动作及变化,给予生动、的描述,使原先平板、模糊的印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三、人物语言的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要注意: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特点,人物的语言

描写鲁迅精神的文章,200字左右,原创也行,不要读后感,不是精神的我不要。

师傅说:“文字的快乐,主要来源于阅读。

”短短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我的文字情结

文字的快乐,虽然不只是阅读,还有写作,但没有阅读,又为何要写作

写作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深入地阅读。

细细回想一下,我应该是享受文字快乐的受益者。

还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便托人从上海带来一包看图识字卡片,倒也非是望女成凤,要把我培养成神童,而是希望那些花花绿绿的卡片,能引起我的兴趣,让体弱多病的我能安静地呆在家里,不跟院子里那些“光头”小伙伴们“冲啊

杀啊

”满沙滩疯乐乱跑。

卡片果然让我爱不释手,一向出手大方的我,惟独对这些卡片,成了吝啬鬼,死活不让小伙伴们动它一下。

,拼音读物,小人书、连环画……在病床上能让我喜形于色的是书,哄我不哭不闹的是书,能让我安静的也是书。

幸亏有书和我相伴,丰富了我的知识,培养了我的志趣,让我明白了不少事理。

在师长们眼里,我要比同龄人更“乖”,在小伙伴眼里,我自然是他们的“洋囡囡军师”。

不知什么时候起,凡是妈妈给我的奖品除了书还是书。

我好像也与其他小女孩子有点不同,零食和新衣服什么的,并不引我兴趣,如果谁手里有我还没有读过的书,我就会想方设法去换到手。

我在小书摊前一坐就可以坐到天黑,一分钱可以看两本连环画,我的点心钱都进了那个小书摊老板的口袋……我就这样快乐地在小人书的阅读上中度过了我的童年。

上学的时候正处“文革”后期,很难得有好书读,一本让我废寝忘食,读了又读,保尔与冬妮娅的故事,启开了少女朦朦胧胧的情怀,那些优美的句子,至今我还能背得出来。

后来,好不容易弄到一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不敢公然拿出来看,可我又偏偏放不下手,想了好久,想出把的塑套套在上,表面一看,还以为我在读。

这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差点毁灭了全家,幸亏我的语文老师——王增友先生发现的早。

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喜欢读书,老师很欣慰,但不能这样,这要是让某些人看到了,会把你当作现行反革命抓起来不算,你的爸爸妈妈也遭灾了。

”老师还告诫我:“读书不能只看故事情节,更是为了升华自己的思想,提高修养,丰富内涵。

读时要记,记时要想,想时要懂,懂后会用……”我阅读的速度有三慢,越是喜欢的文章,读得越慢;越是深奥的文章,读得越慢;越是让我有兴趣挖掘更深理论的文章,读得越慢。

我习惯做读书笔记。

第一遍读,只记文中的好词好句。

如遇我喜欢的文章,我再读时就会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课文中的,我首先想弄清鲁迅先生写那个年代江南水乡的少年向往愉快自由的生活,不满封建制度的约束,主要表现在“我”与农民孩子之间的那份挚情,是用描写人物活动和语言去表现主题的;再想想为什么写江南水乡的夜景,写景原就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物的内在思想与情感,再想如何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如何让词句显得更为精练……对那些有思想,能挖掘更深理论的文章,我大都选用“能入能出”法。

所谓能入能出,就是说我先钻进文章中,用心读,记下主要论点。

再从文章中走出来,不被文章的具体字句束缚思维,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入”,是我读书的手段,“出”,自然是我读书的目的了。

我竭力不使自己死读,尽可能去理解,去分析,把文章读活了,我才敢谈论我的观点。

四年的教坛生涯,六年多的与论坛斑主,让我深知写评语的重要,要想写贴切求实的点评,尤其是指出写作者的具体不足之处,远远要比说好听的鼓励话难得多,必须精读,必须理解才能写出切实的点评。

其实这是对写作者起码的尊重,也是对眼睛、对时间、对文字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说到“能入能出”法,是儿子的爱书、撕书、拼书、讲书的独创读书法,和陈丕婷老师对他的肯定与欣赏,启发了我。

我要感谢我的儿子和他的启蒙老师陈丕婷女士。

儿子从小喜欢书,刚刚会走,路过书摊,买一本不动,买两本不行,买三本勉强过瘾。

他常常边看,边嘀咕,边不停地撕,撕出那些他喜欢的人物图案,然后重贴,结果刘邦与宋江成了哥们,进了的帷幕……再精装的连环画书,在他手里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托儿所的阿姨常向我告状,为此我也没少买书赔偿。

他撕书依旧,并只对被他重贴过的书感兴趣,常常独自滋味地欣赏“杰作”。

儿子有幸遇上好老师,非但没有阻止,还找出更多的旧书让他撕,由他拼,启发他编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久而久之,儿子脑袋瓜里装的故事越来越多,故事的内容日渐丰厚,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有味道了,他成了小朋友心目中的故事大王……陈老师告诉我,不能把他撕书行为片面地当成是顽皮捣蛋,他撕书其实相对于我们成人做读书笔记,写评论一样,值得可喜的是他能走进书中,再出走书来,能学而会用很好。

要好好引导,不可关闭他的创作。

我们的伟人毛泽东主席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对于马克思主议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这“精通”指的就是“入”书,不入能通

这里的“应用”,不就是“出”书吗

细细想来,恩师王增友先生在我初一时给予我的教诲:“读时要记,记时要想,想时要懂,懂后会用”,其实,也就是“能入能出”法啊。

师傅在中着重谈了“学习小学生的语言风格”,乍看似乎让人有点不能置信,读透了文章的思想,再走出文章来分析,才明白其中内涵之深。

万千世界中的“天地轮换”、“返朴归真”、“返老还童”、“过极必反”等,说其是自然规律,其实更是人生的哲理。

有一次我驾车外出,记错了路标,结果转来转去越转越迷糊,真是没辙了。

平日不急不恼的我,在打给好友的求助电话中坦言:“我没辙了,转得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急得我屁股都快冒烟了。

”“哈哈,你平日的机灵聪明咋都给冻结了啊

你把油加满了,甭管在什么位置,甭管是什么方向,就往前开,记住开过的路线不重复,不往左拐,不过市交地界,同一方向转,大不了从东转到东,最远也不可能超过你现在的位置啊

能转不出来

”这话太有哲理了。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语言风格也不应例外

到了最高境界处,自然又返回接近基础了。

任何一篇美文,都不能离开基础的字、词、句的组合,对小学生的要求不就是先要掌握用字准确,用词合理,句子顺通吗

决不可用华丽的词缀盲目地雕琢与修饰,企图急功近利,却忽视内美中不可缺少的平朴简洁。

能否快乐写作,作品能否让读者感到轻松,就取决于作者的写作心境。

同是悲剧作品,有些作品读后有回味,有激情,有希望,而有些作品却让人萎靡不振,心像被煮茧似的。

这类作品读多了,也渐渐明白了,成功的作者,就应尽最大的努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轻松亲切,即使是悲剧,也要引导读者走出悲情;让读者在阅读后走不出悲伤酸楚,即使是再好的文笔,也只能算是消极的作品。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写作时,尽可能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实在不行,就干脆放下,或去读别人的作品,或另找一个欢乐的题材来写。

如前些天我写《萦绕梦系仙山魂》时,写到好友早逝,实在是太伤感了,就丢下不写了。

随后,找个喜庆的题材来调整心态,又能让大家开心,一举双得,何乐不为

于是,一篇由70多名编辑朋友的ID和他们的40多篇文章名串成的《阳春醉梦烟雨村》出手了,大伙读过快乐的不得了,我当然也跟着快乐,回头再写《萦绕梦系仙山魂》时,我原本沮丧的心已淡然宁静了许多。

我希望我的朋友也能快乐写作。

最近,一位让我尊重的朋友在写一部悲惨故事,他原以为把故事写出来就能减轻心里的伤痛,可适得其反,越写越不能自拔,真的让我心痛。

我对他说:“快乐的作者,才会让读者快乐,就算是悲剧,也应给读者有所启示有所向往。

如果写作的结果是让作者痛苦,读者也痛苦,那还不如不写。

”我甚至有点过分的要求他:“放弃吧,别写了,答应我,以后只为快乐而写

好吗

”他终于答应放弃痛苦写作,过后不久,又看了他振奋人心的力作,真为他高兴。

我是学理工的,做的是载波网络传输工作;后又转行改学财会,从事金融储蓄与保险。

我坚持写作,一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想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二是因为从小就喜欢涂涂写写,作家和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

我刚开始学写字,只是写我想说而无处可说的事,没有规格体裁,想到了哪里就写到哪里,痛苦的,快乐的,埋怨的,欣赏的……不图发表,写过而过,只是想放松被束缚的思想后而不至于耿耿于怀,权当是自己的日记,当找人发泄了,也就完了,我把写作当作倾诉的对象,一个不会出卖我的可靠对象。

现在想想,我爱文字,是我在很多时候把文字当作了我的另一半了,可以对它笑,可以对它哭,即便是对爱人不能说的事,对文字就无需有任何保留……网络文学给了我写作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我坚持自己的观点,网络文字的虚实,是取决于操纵网络的人,我与网络文学的浓厚情结,是建立在淡然求实的写作态度上,并已成了我的风格。

我讨厌,甚至于憎恨那些浅薄、媚俗和虚伪的文字,憎恨借网络文学空间而卖弄风情,制造垃圾文字的行为。

我与文字(我另一半)的情结,自然离不开我的写作。

我的写作文风,是以完全真诚的自我为基调,以淡然求实为准则。

要求自己做到语言轻松亲切,富有诗意,倒还能勉强去凑合,但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思想深刻新颖,尤其是写杂评,对我来说还真不容易,这是我快乐写作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了。

很多时候,我虽有思想,却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我的深刻,无法让人感到新颖。

写完一看,没有了我原先想要写的那种韵味,淡如清水,没有任何味道。

对于这样的东西,岂能称之文章

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文字,对于这样连我自己都无法感到满意的文字,我只会选择丢弃,把其打入冷宫,权当是我写了日记,一篇无法道出真实情感的败笔日记。

我的写作灵感,更多的是来自对读者的感谢和回报,带给读者轻松快乐,如散文《阳春醉梦烟雨村》、小说《戏说嘻侃幽梦人》、故事《红袖添乱之戏侃编辑》等。

我的灵感来源,正合我师傅“不能在阅读中体会到真诚快乐的人,是不能在写作中体会到真诚快乐”的教诲。

我与文字拉拉扯扯也有些年头了,能一直坚持下来,并有所突破,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与文字有了难解难分的情结,文字已经是我的另一半了,将再也不可能改变这样的事实:活着,读着,写着,乐着

师傅说:“文字的快乐,主要来源于阅读。

”短短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我的文字情结

文字的快乐,虽然不只是阅读,还有写作,但没有阅读,又为何要写作

写作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深入地阅读。

细细回想一下,我应该是享受文字快乐的受益者。

还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便托人从上海带来一包看图识字卡片,倒也非是望女成凤,要把我培养成神童,而是希望那些花花绿绿的卡片,能引起我的兴趣,让体弱多病的我能安静地呆在家里,不跟院子里那些“光头”小伙伴们“冲啊

杀啊

”满沙滩疯乐乱跑。

卡片果然让我爱不释手,一向出手大方的我,惟独对这些卡片,成了吝啬鬼,死活不让小伙伴们动它一下。

看图说话,拼音读物,小人书、连环画……在病床上能让我喜形于色的是书,哄我不哭不闹的是书,能让我安静的也是书。

幸亏有书和我相伴,丰富了我的知识,培养了我的志趣,让我明白了不少事理。

在师长们眼里,我要比同龄人更“乖”,在小伙伴眼里,我自然是他们的“洋囡囡军师”。

不知什么时候起,凡是妈妈给我的奖品除了书还是书。

我好像也与其他小女孩子有点不同,零食和新衣服什么的,并不引我兴趣,如果谁手里有我还没有读过的书,我就会想方设法去换到手。

我在小书摊前一坐就可以坐到天黑,一分钱可以看两本连环画,我的点心钱都进了那个小书摊老板的口袋……我就这样快乐地在小人书的阅读上中度过了我的童年。

上学的时候正处“文革”后期,很难得有好书读,一本《钢铁是怎么练成的》让我废寝忘食,读了又读,保尔与冬妮娅的故事,启开了少女朦朦胧胧的情怀,那些优美的句子,至今我还能背得出来。

后来,好不容易弄到一本《青春之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不敢公然拿出来看,可我又偏偏放不下手,想了好久,想出把《毛选》的塑套套在《青春之歌》上,表面一看,还以为我在读《毛选》。

这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差点毁灭了全家,幸亏我的语文老师——王增友先生发现的早。

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喜欢读书,老师很欣慰,但不能这样,这要是让某些人看到了,会把你当作现行反革命抓起来不算,你的爸爸妈妈也遭灾了。

”老师还告诫我:“读书不能只看故事情节,更是为了升华自己的思想,提高修养,丰富内涵。

读时要记,记时要想,想时要懂,懂后会用……”我阅读的速度有三慢,越是喜欢的文章,读得越慢;越是深奥的文章,读得越慢;越是让我有兴趣挖掘更深理论的文章,读得越慢。

我习惯做读书笔记。

第一遍读,只记文中的好词好句。

如遇我喜欢的文章,我再读时就会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课文中的《社戏》,我首先想弄清鲁迅先生写那个年代江南水乡的少年向往愉快自由的生活,不满封建制度的约束,主要表现在“我”与农民孩子之间的那份挚情,是用描写人物活动和语言去表现主题的;再想想为什么写江南水乡的夜景,写景原就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物的内在思想与情感,再想如何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如何让词句显得更为精练……对那些有思想,能挖掘更深理论的文章,我大都选用“能入能出”法。

所谓能入能出,就是说我先钻进文章中,用心读,记下主要论点。

再从文章中走出来,不被文章的具体字句束缚思维,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入”,是我读书的手段,“出”,自然是我读书的目的了。

我竭力不使自己死读,尽可能去理解,去分析,把文章读活了,我才敢谈论我的观点。

四年的教坛生涯,六年多的网络编辑与论坛斑主,让我深知写评语的重要,要想写贴切求实的点评,尤其是指出写作者的具体不足之处,远远要比说好听的鼓励话难得多,必须精读,必须理解才能写出切实的点评。

其实这是对写作者起码的尊重,也是对眼睛、对时间、对文字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说到“能入能出”法,是儿子的爱书、撕书、拼书、讲书的独创读书法,和陈丕婷老师对他的肯定与欣赏,启发了我。

我要感谢我的儿子和他的启蒙老师陈丕婷女士。

儿子从小喜欢书,刚刚会走,路过书摊,买一本不动,买两本不行,买三本勉强过瘾。

他常常边看,边嘀咕,边不停地撕,撕出那些他喜欢的人物图案,然后重贴,结果刘邦与宋江成了哥们,潘金莲进了诸葛亮的帷幕……再精装的连环画书,在他手里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托儿所的阿姨常向我告状,为此我也没少买书赔偿。

他撕书依旧,并只对被他重贴过的书感兴趣,常常独自滋味地欣赏“杰作”。

儿子有幸遇上好老师,非但没有阻止,还找出更多的旧书让他撕,由他拼,启发他编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久而久之,儿子脑袋瓜里装的故事越来越多,故事的内容日渐丰厚,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有味道了,他成了小朋友心目中的故事大王……陈老师告诉我,不能把他撕书行为片面地当成是顽皮捣蛋,他撕书其实相对于我们成人做读书笔记,写评论一样,值得可喜的是他能走进书中,再出走书来,能学而会用很好。

要好好引导,不可关闭他的创作思维空间。

我们的伟人毛泽东主席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对于马克思主议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这“精通”指的就是“入”书,不入能通

这里的“应用”,不就是“出”书吗

细细想来,恩师王增友先生在我初一时给予我的教诲:“读时要记,记时要想,想时要懂,懂后会用”,其实,也就是“能入能出”法啊。

师傅在《快乐写作》中着重谈了“学习小学生的语言风格”,乍看似乎让人有点不能置信,读透了文章的思想,再走出文章来分析,才明白其中内涵之深。

万千世界中的“天地轮换”、“返朴归真”、“返老还童”、“过极必反”等,说其是自然规律,其实更是人生的哲理。

有一次我驾车外出,记错了路标,结果转来转去越转越迷糊,真是没辙了。

平日不急不恼的我,在打给好友的求助电话中坦言:“我没辙了,转得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急得我屁股都快冒烟了。

”“哈哈,你平日的机灵聪明咋都给冻结了啊

你把油加满了,甭管在什么位置,甭管是什么方向,就往前开,记住开过的路线不重复,不往左拐,不过市交地界,同一方向转,大不了从东转到东,最远也不可能超过你现在的位置啊

能转不出来

”这话太有哲理了。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语言风格也不应例外

到了最高境界处,自然又返回接近基础了。

任何一篇美文,都不能离开基础的字、词、句的组合,对小学生的要求不就是先要掌握用字准确,用词合理,句子顺通吗

决不可用华丽的词缀盲目地雕琢与修饰,企图急功近利,却忽视内美中不可缺少的平朴简洁。

能否快乐写作,作品能否让读者感到轻松,就取决于作者的写作心境。

同是悲剧作品,有些作品读后有回味,有激情,有希望,而有些作品却让人萎靡不振,心像被煮茧似的。

这类作品读多了,也渐渐明白了,成功的作者,就应尽最大的努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轻松亲切,即使是悲剧,也要引导读者走出悲情;让读者在阅读后走不出悲伤酸楚,即使是再好的文笔,也只能算是消极的作品。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写作时,尽可能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实在不行,就干脆放下,或去读别人的作品,或另找一个欢乐的题材来写。

如前些天我写《萦绕梦系仙山魂》时,写到好友早逝,实在是太伤感了,就丢下不写了。

随后,找个喜庆的题材来调整心态,又能让大家开心,一举双得,何乐不为

于是,一篇由70多名编辑朋友的ID和他们的40多篇文章名串成的《阳春醉梦烟雨村》出手了,大伙读过快乐的不得了,我当然也跟着快乐,回头再写《萦绕梦系仙山魂》时,我原本沮丧的心已淡然宁静了许多。

我希望我的朋友也能快乐写作。

最近,一位让我尊重的朋友在写一部悲惨故事,他原以为把故事写出来就能减轻心里的伤痛,可适得其反,越写越不能自拔,真的让我心痛。

我对他说:“快乐的作者,才会让读者快乐,就算是悲剧,也应给读者有所启示有所向往。

如果写作的结果是让作者痛苦,读者也痛苦,那还不如不写。

”我甚至有点过分的要求他:“放弃吧,别写了,答应我,以后只为快乐而写

好吗

”他终于答应放弃痛苦写作,过后不久,又看了他振奋人心的力作,真为他高兴。

我是学理工的,做的是载波网络传输工作;后又转行改学财会,从事金融储蓄与保险。

我坚持写作,一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想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二是因为从小就喜欢涂涂写写,作家和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

我刚开始学写字,只是写我想说而无处可说的事,没有规格体裁,想到了哪里就写到哪里,痛苦的,快乐的,埋怨的,欣赏的……不图发表,写过而过,只是想放松被束缚的思想后而不至于耿耿于怀,权当是自己的日记,当找人发泄了,也就完了,我把写作当作倾诉的对象,一个不会出卖我的可靠对象。

现在想想,我爱文字,是我在很多时候把文字当作了我的另一半了,可以对它笑,可以对它哭,即便是对爱人不能说的事,对文字就无需有任何保留……网络文学给了我写作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我坚持自己的观点,网络文字的虚实,是取决于操纵网络的人,我与网络文学的浓厚情结,是建立在淡然求实的写作态度上,并已成了我的风格。

我讨厌,甚至于憎恨那些浅薄、媚俗和虚伪的文字,憎恨借网络文学空间而卖弄风情,制造垃圾文字的行为。

我与文字(我另一半)的情结,自然离不开我的写作。

我的写作文风,是以完全真诚的自我为基调,以淡然求实为准则。

要求自己做到语言轻松亲切,富有诗意,倒还能勉强去凑合,但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思想深刻新颖,尤其是写杂评,对我来说还真不容易,这是我快乐写作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了。

很多时候,我虽有思想,却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我的深刻,无法让人感到新颖。

写完一看,没有了我原先想要写的那种韵味,淡如清水,没有任何味道。

对于这样的东西,岂能称之文章

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文字,对于这样连我自己都无法感到满意的文字,我只会选择丢弃,把其打入冷宫,权当是我写了日记,一篇无法道出真实情感的败笔日记。

我的写作灵感,更多的是来自对读者的感谢和回报,带给读者轻松快乐,如散文《阳春醉梦烟雨村》、小说《戏说嘻侃幽梦人》、故事《红袖添乱之戏侃编辑》等。

我的灵感来源,正合我师傅“不能在阅读中体会到真诚快乐的人,是不能在写作中体会到真诚快乐”的教诲。

我与文字拉拉扯扯也有些年头了,能一直坚持下来,并有所突破,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与文字有了难解难分的情结,文字已经是我的另一半了,将再也不可能改变这样的事实:活着,读着,写着,乐着

忘记鲁迅的时代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至少敢笑那些以为只有武侠,言情,及痞子文学这种作品才算创作的人的浅薄。

忘掉了鲁迅的时代就是一个该灭亡的时代。

我是个喜欢甚至崇拜鲁迅的男孩,我一直觉得,在近现代的作家中,只有鲁迅还算一个值得一提的作家。

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他的伟大。

有人居然说,他是靠骂街出名的,我觉得这是对鲁迅最大的侮辱。

有人宁愿看林雨堂,看余秋雨,看张爱玲,也不愿看鲁迅,为的是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氛,那种积血的悲哀。

记得丰子恺有副漫画,名字叫‘一肩担尽古今愁’,我总觉得,那就好像鲁迅,也只有鲁迅,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

鲁迅是一座凝聚的大山,他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名利,或是写作的乐趣。

错过了鲁迅,在近现代史上,就只有一座座小小的土丘。

鲁迅的生命,消耗在不停的斗争中,和刽子手斗,和帮凶斗,和伪君子斗,和御用文人斗。

鲁迅好像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

在鲁迅以笔为刃,在厮杀的时候,林雨堂之流,正在悠闲的作着他们的小品,散文。

他们远比鲁迅聪明,这样,不至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任何的威胁,又可以安然的享受着作家的虚名,而且,从长远来看,散文的生命力远比杂文的久。

从他们悠闲的文章中,看不出有什么血的痕迹。

甚至于,去骂鲁迅的激进,骂学生的冲动,然后,有去享受他们的文字乐趣。

鲁迅很傻,却似一种近于神圣的傻。

文革的时候,鲁迅是被迫读的,因为没有其他的著作。

所以才会在文革后,有一种摒弃鲁迅的冲动。

填鸭式的灌输,只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可是当你真正解脱了著作的禁忌,你就会对鲁迅开始回归,明白到现在的时代,还是一个鲁迅的时代。

而在改革的今天,却对鲁迅以这样的评价,我觉得现在的读者已经很危险了。

现在的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的是快餐文化,喜爱的书籍是娱乐的武侠,言情,或是与心灵交流的散文,小品。

一句尖锐的话,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心情,只是自己的。

越不读鲁迅,就越蔑视鲁迅,淡漠鲁迅,甚至仇视鲁迅。

鲁迅的文字太沉重了,可是只有这些沉重的文字才提示我们文学的作用,不是用来玩文字游戏,把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心情变化写出来就是文学,而是去拯救民族,提高人们的素质。

现在,这样的作家已经近于绝迹了。

只有鲁迅,好像一座活火山,在冰冷的外壳下面奔涌着火热的岩浆。

才给每天都苟活着的我以慰藉。

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及例子。

常用的标点有句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略号、书名号等。

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 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

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

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

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

如:(4)你叫什么名字

李美。

(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

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

如:(6)好。

(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 ●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

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

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

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

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

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

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

如:(13)我

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

(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的车。

”则错误。

)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

)的状况,实在不佳…… (16) 曹邺(816--

),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 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

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 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

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 、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 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 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

(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

(26) 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 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6) 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四 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

如:(41) 日期: 10月20日 地点: 县剧院 ● 【特别提醒】 A、 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

(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 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 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

(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 引号 主要作用有: 1 、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 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如:(46) 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

(表否定) 4、 表明是简称。

如:(37) 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 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 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 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49) “五四”运动 (50) “一二·九”运动 7、 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 (51) 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 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 (54)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

”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 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

从注释的范围看,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如:(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

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 ●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句末可用点号。

如:(59) 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

),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

),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三 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

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 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 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 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 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 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 表分项列举。

7、 用于副标题前。

● 【提示】 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

(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

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 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

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

一部,两部,三部……。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五 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 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

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

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 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

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

如:(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丛书名称也标书名号,“丛书”两字是否在书名号内,宜视该丛书封面上有无冠“丛书”两字而定,有“丛书”字样的,“丛书”两字放在书名号内,无“丛书”字样的放在书名号外,如《力学丛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丛书。

如何提高英语成绩

我觉得要在短时间是不大可能的,就算是我们母语,语文想快速提高也较难办.加入你有充足时间,不妨多读多看多写.我认为学语言嘛, 语感十分重要..你说怎么牢牢记住英语单词,不就是读么?会读一般都会写..这方法十分要紧多看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大有裨益.假如你是要针对考试成绩的话,(个人经验)我建议将每种体型在一定时间内好好攻克:1.听力最好每隔一天就听(一般学校有安排,因为保持热度很重要)2.完型填空和完型填空就靠多读多理解,多看地道英文,多记住固定搭配,语法也要问懂(早上早读可以放声读出来,培养语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就算一些空你不知道为什么,但你一读就知道该填什么)3.阅读是英语卷的关键,而考察的一般是词汇和理解,所以你现在根据自己情况记住一些常见词,挑出阅读中的长难句分析语法和意思.回归原文,看自己为什么做错了.而且这是长期的事.(我英语成绩一向不错,可是高三时突然发现自己阅读比别人错得多,所以我坚持了一年,每天抽空做1~2篇阅读.错了不要紧,因为我善待每篇文章,我会揪出好词好句,好好分析!到了高三下学期,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了10分,有130了)4.作文,假如你把阅读弄好,从中你必定获得很大的进步.有了单词句子的日积月累,作文有内容了.而且你要重视优美句子的背诵,高级单词的运用,你也可以被几句万能套句如:Only when ......he...(倒装).Therefore,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easily that...(多加副词,形容词...)

赞装语文的优美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