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人性美的格言

人性美好的名人名言

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马克思)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

当然有的。

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毛泽东)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尼采)倘若人不升空成为天使,毫无疑问,他将下沉成为魔鬼。

他不能停留在兽性。

最野蛮的人并不是野兽,他更坏,非常坏(柯尔律治)各有其自己的价值,这是句古老的格言(威·温德姆)男人有自己的身价,女人有自己的身段(欧洲)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活(亚里士多德)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

人只有社会,才能弥补他的缺陷(休谟)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费尔巴哈)

描写人性美的诗句

1. 深挚的亲情 其一:《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乐府诗,前二句共有两个意象:“线”、“衣”;三、四句写两种状态:母亲动作:“密密缝”, 母亲心理:“意恐”“迟迟归”;五、六句:用了两个比喻:“寸草心”(游子孝心),“三春晖”(母亲恩情),以孝心之渺小与母爱博大形成对比、衬托。

这首诗写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

晓谕世间儿女,切莫辜负慈母一片深情。

这是一篇充满淳真感情的诗作。

其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能强烈感受到它的艺术力量。

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而这首诗的独到之处,不是一般化遥想兄弟重阳登高而自己独处异乡,虽然也能表现佳节思亲之情,但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而诗人遥想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人不是自己,反倒是兄弟们感到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思亲之情、兄弟之情跃然纸上。

2. 真挚的友情 其一: 《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李白临行的一首留别诗。

这首小诗前半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临行村人踏地为节拍,前来送“忽闻”似出乎意外,也显出人缘很好。

诗的后半是抒情,潭水深千尺,水深情深自然联系起来,那么友人的情谊更有多深呢。

“不及汪伦送我情”妙就妙在“不及”,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人们抒写友人别情的常用语。

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写的一首送别诗。

古代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然而本诗虽表现依依惜别,但并不作悲酸伤感之语。

作者在临别劝慰友人,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虽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如比邻一样近吗。

不要因为离别就为儿女之情流泪伤心。

挚友情深,自然流露。

而诗人在激昂豪迈中唱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旋律,化惜别为勉励,改无奈作有为,意气高远,不愧为千古名句。

3. 纯真的爱情爱情的纯真程度可以说是衡量人性的尺度。

也因此,爱情才成了文学和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

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曾歌唱过爱情,因为爱情与人类共存,与诗歌共存,与诗人共存,与人性之美共存。

其一:《夜雨寄北 》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妻子的抒情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

诗的首句写思念,二句写寂寞(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现实之情景;;第三句写剪烛花(表明时间长),第四句写夜话(离别的情怀),是想象之情景。

由李商隐这首诗,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一首爱情诗: 其二: 《月夜 》 (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中“闺中只独看”,与李商隐诗中写法有何相同之处:“独看”从对方落笔,其实包含作者在内;“君问归期”也是从对方落笔,其实也包含作者自己的思念。

追溯到古代诗歌的源头,表达男女爱情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卫风·采葛》),描写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期盼相见,心意迫切,内心充满等待的痛苦。

又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召南·关雎》),形容青年男女恋情,这首情歌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爱慕之情,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青年男女对爱情热切地追求。

4. 爱国的情怀以上我们赏析的几首诗,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这些情感的升华,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进一步探讨: 其一: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85岁时,陆游撒手人寰,临终仍念念不忘他深爱的国家,留下这千古绝唱。

他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这只是其中之一。

爱国的思想品质可表现在痛恨外侵、渴望统一、忧国忧民、报国之志等许多方面。

我们所熟悉的岳飞的一首爱国词篇,从中可以更明显看到这位抗金将领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 其二: 《满江红 写怀》(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词中表现了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5.生活的情趣 对古诗词中的人性美,我们以上探讨了深挚温暖的母爱、真挚深厚的友情、炽热的男女爱情、伟大的爱国情怀;古诗词中热爱生活的诗篇,其中同样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其一: 《 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在上饶闲居时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清新恬淡,充满生活情趣。

这首词描绘了两幅画图:乡村风景画:乡村茅舍,屋檐低小,溪水流淌。

溪边绿草青青,醉里欢容,柔和乡音,农家老夫妇,亲切朴实;劳动风俗画:远处大儿在锄豆,近处次儿正在编织鸡笼,不远不近处,顽皮的小儿卧剥莲蓬。

如果说上片末尾一个问句表明似曾相识,意趣平添;那么下片小儿无赖足见其天真活泼,逗人喜爱。

小小画幅,一条清溪,从青草溪边的茅屋,大儿锄豆的溪东,到小儿卧剥莲蓬的溪头,意脉连绵,情思不断。

这是一条并不出奇的清浅小溪,但欢快地载着我们领略了乡村美好风光。

让我们再来看一首大诗人李白写庐山风光的诗篇: 其二:《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首句写庐山香炉峰,处在紫色雾霭之中;次句写远看瀑布,有如长河竖挂一般,(写出了庐山优美幽深和雄威壮观);第三、第四句以瀑布为中心,表现它的动态美,构思巧妙。

前句的“挂前川”与后句的“飞流直下”,一静一动,写其壮观,豪爽明快;结句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谓奇想天外的神来之笔

以上两首诗,前者写恬淡闲适的乡村生活,是对生活的热爱;后者写山川美景,同样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应该看到,那些表面看来纯粹是写景的诗,其实并不是文字的风景画,它们展示的是诗人的胸怀,蕴藏着诗人的情趣,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着诗人的美感和爱心。

美的风景诗都是诗人的人性美在大自然中的折射。

有没有关于人性本恶的名言啊事例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

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

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与“性”相对的是“伪”。

“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

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

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给予了批判:“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

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

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关于“心灵美”的名言警句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有关“美”的名言

丽质只可以自己欣赏;优美才使人无法抵抗。

—— 歌德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

—— 歌德 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

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

—— 席勒 美丽是到处都受欢迎的客人。

—— 歌德 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

—— 席勒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罗丹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 席勒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罗丹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格。

—— 马雅可夫斯基 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使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

—— 高尔基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 高尔基 只有美的人,才能唱得好。

我说的美的人,就是爱生活的人……那些不会生活的人,就会睡觉,而喜欢生活的人就唱歌。

—— 高尔基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 契诃夫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 苏霍姆林斯基 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

—— 苏霍姆林斯基 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 苏霍姆林斯基 美似乎在打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经过长期的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

—— 苏霍姆林斯基 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我们把精神美——忠于信念、有人性、对恶的毫不妥协置于首要的地位。

—— 苏霍姆林斯基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 苏霍姆林斯基 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 苏霍姆林斯基

读完瞬间的永恒人性,你想到的名言是什么

1、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一种凄婉、永恒的美……2、他所感到的意识,是对一切人世的事物的疏远,和身体的快乐的、奇怪的轻飘之感。

他不着急,不焦虑,等待着他就要遇到的东西。

那个严厉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和他靠近了,并且,由于他所感觉的身体的那种奇怪的轻飘,几乎是可能的,实在的。

3、Children show me in their playful smiles the divine in everyone. This simple goodness shines straight from their hearts and only asks to be lived.孩子们用开心的笑容,告诉我这种恩赐是与生俱来的。

这种单纯的善良在他们心底闪耀,照射而出,永恒存在。

4、那清澈冷酷的眼神,在眉间滴答的鲜血间,依旧无情地凝视着,从来不曾透出异样的波动,就像天空永远不陨的星星,似乎映射着对方那永恒不熄的生命。

5、永恒和梦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

关于真善美的名言警句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 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_ ——柏拉图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

(托尔斯泰)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

——莎士比亚真理和正义有多种形式,它们和人的种族一样繁多,和时代、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但它们的本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在翻天覆地的情况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不可摧毁的一致点。

幸福的规律在一切人之间有它的共同之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们道德发展的最高规律。

这种发展经常变化,但规律是不变的。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托尔斯泰拳头是打不倒真理的。

——高尔基真理就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气味。

——高尔基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

——泰戈尔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

——泰戈尔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

——泰戈尔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决不会为他而颠倒黑白,把好说成坏。

——泰戈尔《一个女人的信》■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

(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

——狄更斯《游美札记》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所有的人好象总是带有两重性的。

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

——高尔基《三人》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

(泰戈尔《飞鸟集》)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高尔基《母亲》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

——高尔基《公墓》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

——泰戈尔《孟加拉掠影》■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戏剧集》)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

——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人类的生活对于德,正像对于才一样,无疑是一个最终的考验,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们。

——巴尔扎克《乡村医生》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

——罗曼·罗兰《母与子》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朴素、平凡、善于在危险中看到同危险迥不相同的东西,这一切构成了士兵的美质和优点。

——《托尔斯泰传》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太阳的光线和母亲的奶汁中生长出来的。

——高尔基《意大利童话》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之中。

——《泰戈尔评传》

人性美的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