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登高中的理解性默写的诗句
1. (2007年全国卷)阅读这首宋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 超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点火,节后点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解析】 第(1)题侧重于对其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由此把握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题侧重于对本词的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理解把握。
赏析“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第(1)题时,同学们常常只注重语言的表层含义,而忽视语言的深层含义。
挖掘语言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全面把握词人的心情。
其次同学们容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许多学生对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格印象深刻,没有认真地去读这首词,对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准。
在回答第(2)题时,有的同学弄不懂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不会由景入情作深入的分析。
要记住“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
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中除了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之外,还有以乐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要仔细体会蕴含在景物之中的情感。
2.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_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比较鉴赏。
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较多地运用这种方式命题,2007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这种形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对意境营造的领会等方面的比较。
第(1)题第一问考查咏物诗所咏事物的特点,解读时理解这首诗中海棠的特点,不要去猜想海棠花共性的特点。
第二问考查的是表现手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注意表现手法中包括修辞手法。
第(2)题比较分析抒发感情的不同,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
诗歌的比较鉴赏,一般是从两者的异同点出题。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之情。
细微之处的区别一是爱花在盛开之时,一是惜花在将谢之际。
实战演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不忿:怨恨。
(1)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台湾诗人郑愁予在《错误》一诗中有句名言“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你认为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题为“孤雁”,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孤雁
(2)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
”分析作者在诗中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留春令 咏梅花(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点黄昏”—句中妙用了“点”字,请你赏析这个词的妙用。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简析“闻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试从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2)“雁来音信无凭”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是两首送别诗,两诗诗眼分别是什么
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两诗首句都写得别致,有什么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 1. (1)描绘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的画面。
(2)早晨的喜鹊声油然引起了深闺女子的惊喜和期望,但是喜鹊声并未给她带来喜讯,却又使思妇的内心限入极度的失望和怨恨;从而使诗韵不尽,耐人寻味。
2.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开篇即唤出“孤雁”,对孤雁进行正面描写;结尾用了衬托的笔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2)作者借刻画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抒发其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朋友重逢的真挚情感。
3. (1)“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2)曾几何时,梅花以芳心相许,“苦”字表达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诉相思时,蓦然想借多情的使者“东风”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听说“东风”早被竹外幽香沁人的梅花迷恋住,因此,词人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
“闻说”,听说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强烈表露出他对梅花的爱之深、思之切。
4. (1)作者写“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见之景,“拂了一身还满”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着一“乱”字,表面写“落梅”,实际写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烦乱。
(2)作者用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说家人也想念自己,会给自己来信,只不过是大雁没有把书信带给自己罢了,所以作者认为鸿雁传书的说法是“无凭”的。
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极度思念的感情。
5. (1)孟诗诗眼是“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和伤感;王诗诗眼是“不觉有离伤”,用以抚慰友人,一扫送别之悲,而见其乐观开朗。
(2)首句都不言别情,却说两地相连,有“天涯若比邻”之意,以此来宽解抚慰友人。
高中语文古诗锦瑟中的理解性默写的诗句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颔联是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惘然。
高中语文 古诗 教法学法有哪些
古诗歌鉴赏知识点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 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7、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
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8、描写(写景)方法—— 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不同感官、比兴。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 怀古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前加“咏”,或后加“怀古”、“咏怀”等。
)2、思想内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1、抒情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2、写法是白描、衬托。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边塞战争诗1.形式标志:题目有“塞”、“征”、“军”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表现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感叹光阴易逝;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词默写,《春江花月夜》的一两句,最有可能考的是哪几句
可能考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尤其这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被人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