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勖勉名言名句

离骚中有哪些香草名

翻开我国的最古典的诗骚之作,植物之名遍布章节之中。

文学作品藉草木特性以寄讽时事或赋志抒情,《楚辞》更有特色地赋予草木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

《楚辞》中的植物大致可以分为香草(木)、恶草(木)两大类别。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有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草香,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楚辞的香草香木共有三十四种。

其中香草有二十二种,包括江离、白芷、泽兰、惠、茹、留夷(芍药)、揭车、杜衡、菊、杜若、胡、绳、荪、苹、襄荷、石兰、枲、三秀、藳本、芭、射干及捻支等,香木有木兰、椒、桂、薜荔、食茱萸、橘、柚、桂花、桢、甘棠、竹及柏等十二种。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先民采摘香草的一个典型,这种风俗,《诗经》中即有多例,是农事、民俗活动;而《楚辞》中采摘“香草”则是文人“重之以修能”的一种外化、象征,如采薜荔、采莲(芙蓉)等。

《楚辞》中有采摘香花相赠更是普遍的现象,如《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其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贻”、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湘夫人》:“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楚辞》文化系统影响下的采花草相赠是文人之间以人格为基点的勖勉、相思之情的流露。

《楚辞》中有一部分香草香木象征诗人人格高尚峻洁。

如“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揽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蒋骥说:“木兰去皮不死,宿莽拔心不死”故诗人“朝搴”“夕揽”以示自己的坚贞不渝。

“兰”“椒”“芷”“蕙”皆为名贵香草,故诗人行于兰皋,止于椒丘,茹蕙掩涕,幽兰结佩,甚至在因“蕙纟襄”被替之后还要继续采摘芷草。

这象征诗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美好的理想和情操来陶冶自己,表现诗人高洁的人格。

在《楚辞》中以香草香木比喻美德的诗句有很多,美德与香草几乎成为同义语。

仅以《离骚》为例“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菲菲而难亏兮,芳至今犹未沫。

”诗人反复申诉,自己质性香润,虽然得不到君主的信任,但是美德懿行固存于已身。

尽管历尽坎坷磨难,芳香之德非但没有亏损,反倒久而弥盛,再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

”这是以芳草香花比喻德行美好的贤人。

“余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文中提到的四种植物都是香草香木,诗人用载种香草香木比喻培养具有美德的人才。

《楚辞》的创作与楚国境内的巫风直接相关,其中的“香草香木”意象则是巫风的折射、移植。

荷、兰、蕙、薜荔、桂等构成《楚辞》的“香草香木”意象系统。

楚国巫风盛行,《吕氏春秋?侈乐》一针见血:“宋之 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 音”;而“香草”就是女巫祭祀歌舞时的祭品、道具。

《九 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填,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 藉,奠桂酒兮椒浆。

..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出现了蕙、兰、桂、椒等“香草香木”。

《九歌?礼魂》亦云:“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娉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王逸注“传芭”句云:“言祠祀作乐,而歌巫持芭而舞,讫以复传与他人更用之。

”祭祀的目的是达到人与神的沟通,各民族都曾有过用芬芳植物作为祭品的时期。

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到早期人类用熏香供奉神灵:“这些供品以蒸汽的形式升到了灵物那里,这种思想是十分合理的。

”“香草”祭祀的起因也主要出于此;《楚辞》中的“香草香木”大多气味芬芳馥郁。

此外。

以鲜花作为女巫的装饰、道具也有取悦神灵的用意。

《楚辞》中有大量香草香木是用来装点服饰和住所的, 香花芳草,自然本色,纯朴而浪漫。

《楚辞》中有很多关于居室、服饰的描写,而奇妙的是《离骚》、《九歌》等浪漫型作品中这些多用香草香木装饰,采用自然色彩。

《九歌?湘夫人》在对湘水女神宫殿的描写中罗列了众多的花草树木,荷叶编织成屋脊,上面加盖芷草,四周用杜衡环绕,荪草饰墙,紫贝砌院,桂树作梁,木兰作掾,辛夷为门,薜荔为帐,白玉镇席,花椒满堂,荷叶绿色,芷草白色,花椒深红??这些描述,不仅使人感到芳香飘散,而且把人带入了绚丽的色彩世界,带入了纯洁质朴的大自然中。

少司命的住处与湘夫人非常相似,少司命的庭院也有秋兰、有靡芜、绿叶白花,令人赏心悦目,各种色彩生于自然,取于自然。

把陆地的乡草香木纷纷植入水下幻境,构成了浪漫的境界。

再看服饰描写《, 离骚》《九歌》中人和神的服饰都以自然物为材料。

《离骚》抒怀主人公最初的服饰是“扈江离与僻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佩带在腰间。

用菱叶制成上衣,用荷花编织下裳。

江离、菱叶为绿色,兰草绿叶紫茎,芷草白,荷花红。

红、紫、白、绿都取于自然,自然色彩是抒情主人公服饰的基本色调《,楚辞》中的神灵都用自然存在物作为自己的服装和佩饰。

山鬼时而“被薜荔兮带女罗”时而“被石兰兮带杜衡”,她的衣服和腰带都是香草制成的。

总之,无论写人还是写神都多用香花芳草,不仅使人神都具有了纯洁质朴的特征,也使《楚辞》更加神奇瑰丽,充满大自然浪漫的气息,先民对大自然的喜爱也流露其中。

香草香木的《楚辞》原型是文人意味意象,文人与香草香木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对香草香木内涵、本质的体认基础之上,避免了抒情的直露、粗浅,而颇饶芳馨幽眇、缠绵悱恻之致。

此外,《楚辞》中的香草意象与楚部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楚部族文化决定了香草香木的特定意义,从而使它具有了众多言辞之外的象征作用,使我们从这些香草香木中体会到它的复杂情感,感受到它的弦外之音、象外之象。

参考文献: [1 ]离骚 . (宋) 洪兴祖. 楚辞补注 . 中华书局,1983. [2 ]楚辞植物图鉴 潘富俊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3] (明) 李时珍. 本草纲 .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4]楚辞选译 李山 中华书局,2005

徐特立是八路军么

徐特立(1877—1968),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

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

1905年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毕业后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

后兴办私学(如梨江学校、长沙平民夜校等)。

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

支持武昌起义,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

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1919年-1924年6月,42岁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徐特立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

参加了长征。

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9 徐特立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

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

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

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

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

他一身清正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

在法国四年间,他边做工边学法语,后入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

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被公认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

1927年初大革命高潮时,徐特立参加了湖南农民协会并任教育科长,又在左派掌权的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任农工部长。

同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在不少共产党员叛变脱党时,徐特立却以50岁年龄入党。

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

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只是因病未能跟,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

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 徐特立故居瞿秋白)。

1934年,他随军长征。

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

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

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二千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

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为他庆祝60岁寿辰。

毛泽东写信致贺,称徐老“今后还将是我的先生”。

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先到国民党统治区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此时,他老当益壮,年近十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

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因年老记忆力减退,他自动申请免职。

但是,他仍关心国事———“大跃进”时不表赞成,“文革”开始后又忧心不已。

1966年国庆节上天安门时,他守在电梯旁等毛泽东,想倾诉心中想法。

毛主席远远看见他后,马上打招呼并想走过来,可惜被突然出现的一群高呼“万岁”的人隔开。

徐老此后身体日衰,难以外出,于1968年去世编辑本段名人的老师 作为毛泽东的老师,他受到了中国民众普遍的尊敬。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在 徐特立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

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编辑本段积极求新 徐特立生于1877年,当时的中国正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世界形势来看,英、法、美等国家在全世界大肆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国内,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对内政治腐朽,对外卑躬屈膝。

在这种形势下,有识之士纷纷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年幼的徐特立生活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母亲的早逝、父亲的整日劳累和生活的极度窘迫,使他初尝人世的艰辛。

1886年,饱尝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了一点学费,将9岁的徐特立送进私塾读 徐特立书。

在私塾读过的诗歌、古文中,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和明代忠臣杨椒山感情充溢的遗嘱,对徐特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岁时,徐特立因家中亲人去世,必须自谋生计而不得不辍学。

经过几年摸索,18岁时徐特立终于作出从文的决定,“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可以进步,又可谋生”。

于是,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

但他反对考秀才用的死八股,特别是在得到长沙举人陈云峰的劝告后,徐特立立志求真知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文上,“从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个好汉学的青年”。

他甚至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一心“读书求学问,进学不进学不去管他”。

在博览经史子集的同时,徐特立积极阅读《湘学报》、《湘报》等传播西方文明的书刊,特别喜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写的那些针砭时弊、议论时政、激情洋溢的文章,一度自命为康梁的信徒。

1905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

28岁的徐特立参加考试,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

虽然后来因经济困难而又不愿接受富家子弟的资助而放弃了复试,但他的名声不胫而走,各处学堂争相聘用,他不再需要为生计担忧。

然而,他并不安心于农村塾师的职 徐特立业,更不迷恋于个人的小康家庭。

他考虑的问题,已经迥异于20岁以前主要为个人职业、家庭和前途着想,进而觉得该为国家民族分忧了。

他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家乡,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考入了由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城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编辑本段教育救国 随着立宪派组织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相继失败,徐特立逐渐认识到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于是,他向革命党人林伯渠等人了解革命形势,表示要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在湖南还是黑云压城之际,徐特立约集一些进步教员,到处宣传演讲,号召大家支持革命。

湖南光复后,徐特立担任省临时议会的副议长,一心为新政权的建设出力。

然而官场的 徐特立腐败,使他很快感到失望和愤慨。

他相继辞去省议会副议长和省教育司科长的职务,决心回到教育界,用教育来改革人心,以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

他创办并苦心经营着长沙师范,并到湖南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

他的崇高品德、渊博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许多有志匡时救国的学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编辑本段最危险的时候入党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国内,继续致力于湖南教育。

他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并担任校长,同时兼任长沙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校长,精心治理三所学校,继续实践他教育救国的宏愿。

随着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在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何叔衡的建议下,徐特立参加了国民党左派,以图“一起来促进国民革命”。

1926年12月,他会见了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随后于1927年春回家乡调查农民运动的情况。

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惊喜不已,他开始认识到“少数学生无法挽回国运……教育救国是我30年来的一种幻想”,于是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加入大革命的洪流。

1927年3月,他担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还被选为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为发展湖南的工农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疯狂屠杀。

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徐特立拒绝了反动派对他的拉拢、利诱,毅然决然地抛弃一切,冒着杀头的危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对此,陆定一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这样给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定地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

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编辑本段老骥伏枥 1949年3月,徐特立随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先后参与国共和平谈判、全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接管等工作。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了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欢庆他为之奋斗了近50年的革命理想终于成为现实。

这年,徐特立已经72岁,在常人看来实在可以颐养天年了,然而他却从不因年老而松懈。

欢庆之余,他想到的不是革命大功告成,可以坐享清福,而是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艰苦任务。

他在《祝吴老(指吴玉章)七十大寿》的诗篇里写道:“……百年殖民地,从此永完结。

前途之艰巨,基本在建设。

幸勿过乐观,成功在兢业。

您我励残年,尽瘁此心血。

”表现出他敏锐的眼光、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伟志愿。

他对好友谢觉哉说,人一天没停止前进,就没有老,一旦停止前进就老了。

为了勖勉和策励自己,他制订了一个20年学习和工作计划,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

此后,徐特立不顾年事已高,仍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领导一批党的宣传干部和史学工作者从事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等的编纂工作,并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指导教育工作:或报告讲演,或撰文著述,或视察调研,或接待来访,或书信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而不懈地奉献着光和热。

这位坚强的老战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与时俱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68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

徐特立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早已得到众多称颂。

早在他60大寿时,朱德就在贺信中称赞他:“你是革命模范的人,你是革命前进的人。

不管革命历史车轮转得好快,你总是推着它前进的。

”莫文骅致信说:“你是我党中的老党员,没昏庸、腐化、骄傲、堕落的些微成分,思想是随时进步的,言语、行动都表现出像一个勇敢的新鲜活泼而可敬可爱的革命青年

”柳湜在报上著文,称“先生永远是发展的,永远是站在我们的前头,是大家的先生”。

毛泽东的信则更是给予了一个最好的评价:“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编辑本段逸闻趣事 1、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

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我国国歌作词者)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

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

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

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

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

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即他后来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2、徐特立一生勤俭,追求理想而从不为口腹折腰。

赴法国后,他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反对中法反动派的活动。

国内军阀政府为了笼络他,通过使馆告之可给一个“赴法考察”的名义,每年有1000块大洋的薪俸。

徐特立对此嗤之以鼻,仍在钢铁厂勤工俭学,干重活有困难便给同学做饭。

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长沙,一时城内轰动,每日前来拜访探望者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还是亲朋故旧。

徐特立热情地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终日长谈,不过为节省办公经费,只招待茶水而从不请人吃饭。

两年后他离开长沙时统计,只是会见法国记者时请过一顿便饭,共花了5块钱招待费。

当时,长沙城内国民党高官衣装笔挺,出入乘车。

徐特立却终日身穿八路军粗布军装,撑一把雨伞,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识者多以为是军中老伙夫。

一次,省主席张治中约谈,徐特立走到省政府门口,门卫拦住说:“今天张主席会见八路军代表,别人免进。

”徐特立称自己便是,门卫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轰走。

张治中久等不至,派人再去八路军办事处相请,得知原委后,对比国共两党作风,对共产党更为钦佩。

解放后,徐老始终保持勤俭的作风。

他终生不抽烟不喝酒,直到晚年每天只泡一杯清茶,喝到深夜不许换茶叶。

他只有一双皮鞋、一套呢制服,而且是在外出活动时才穿。

编辑本段永远的丰碑 徐特立:坚强的老战士。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湖南长沙人。

曾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

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

回国后大力宣传普及义务教育,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校校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

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代理部长、副部长兼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参加长征。

1940年回延安,历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

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出生,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

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参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编辑本段长征中年纪最大的男红军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他以古稀之龄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徐特立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应该时刻不忘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保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

他关注的第二件事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他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及深刻的论述,这些文章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徐特立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

1968年11月28日病逝于北京。

徐特立(1877 -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

湖南善化五美乡荷叶塅(今属长沙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读私塾。

1895年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边教书、边自学。

戊戌变法时受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随后又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1905年曾入宁乡师范学校速成班学习,同年创办梨江高等小学。

1906年起任教于周南女校,后兼任该校小学部校长,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周南教育》周刊。

1910年前往上海考察小学教育,不久东渡日本,参观考察日本小学教育。

i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并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

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

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修业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兼湖南孤儿园园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到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木兰省公学和巴黎大学学习法文和自然科学。

1923年到比利时、法国考察教育。

1924年回到湖南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女师校长。

1927年春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并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参加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大江报》的工作。

在南昌起义中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

1930年回国,1931年11月r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2年10月兼任中央列宁师范学校校长。

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

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任边区教育厅厅长。

1937年11月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名义回长沙,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

1939年初中共湖南省工委成立,任统战部长。

1940年8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继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主任、党史资料室主任,还担任过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他一生从事教育革命实践,经验丰富。

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注重创造,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坚持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著作多为教育方面的文稿,辑为《徐特立教育文集》。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徐特立断指明志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向师生员工作时事报告。

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讲到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保护主权和人民,讲到中国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杀……激昂悲愤之时,他拍案捶胸,声泪俱下。

怱然,他猛地一个转身,跑到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师生们的面,“砰”的一声砍断了左手一节手指,顿时鲜血淋漓,溅染衣衫。

接着,他用断指在白纸上写下八个血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听着徐特立演说的青年,顿时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呼声雷动。

徐特立的断指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

编辑本段名言 1、人人都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战胜困难也应当人人尽力。

2、交朋友是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的。

3、浪费时间就是自杀,尤其是浪费休息的时间,直接威胁着生命。

4、不动笔墨不读书。

5、想不经受任何挫折而成长起来,那是神话。

6、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7、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8、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9、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10、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1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12、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13、俭仆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14、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15、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16、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17、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这种人是最幸福的人。

18、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1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20、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桂林徐特立题诗21、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22、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

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编辑本段徐特立公园 徐特立公园是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公园。

公园位于星沙大学城中央,毗邻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卫校,其前身为星沙生态公园,后改建为徐特立公园并于2005年8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长沙市尊师重教基地。

该公园位于长沙县星沙镇,突出纪念和缅怀的主题。

在公园正门的苍松翠柏之中,建有高大的徐特立铜像。

塑像高8.5米,其中基座3米,铜像5.5米。

塑像两侧及身后为层层叠叠的仿自然石块,具有瀑布效果的层层滴水,象征着徐特立精神源远流长。

徐特立公园山坡中心为师恩台。

师恩台正中间一个半圆形石墙上,镌刻着毛泽东对徐特立发自内心的感言:“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石墙的背面刻着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祝贺徐特立60岁生日的亲笔信。

公园最高处,矗立着陈列徐特立生平事迹的师圣阁。

师圣阁高达4层,主体为仿古悬挑式结构,屋顶具有现代建筑气息。

公园继承徐老的重教传统,建有收藏图书10万余册的徐特立图书馆和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

公园还建有沧浪池、长廊、寄语亭、荷花池、杏坛等20余个特色鲜明的景点,并通过文字介绍了徐特立先生一生重教、忧国忧民的感人事迹。

勖勉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