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早上喝茶的心情
喝茶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来的都是沉思。
清晨,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边,看落叶飞舞,听雨敲窗。
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下句是什么
琴画诗酒花 当年样样不离它 如今七样皆更 柴盐酱醋茶出自唐伯虎。
【琴知音一曲百年经,荡尽红尘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鱼樵山水问心宁。
轻弹旋律三分醉,揉断琴弦几处醒
纵是真情千万缕,子期不在有谁听
【二】棋无声无息起硝烟,黑白参差云雨颠。
凝目搜囊巧谋略,全神贯注暗周旋。
山穷水尽无舟舸,路转峰回别样天。
方寸之间人世梦,三思落子亦欣然。
【三】书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
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
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满墙。
铁画银钩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四】画云雨山川素纸装,晓风残月入华章。
一毫漫卷千秋韵,七彩融开几度芳。
山路松声和涧响,雪溪阁畔画船徉。
谁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五】诗推敲平仄著新篇,酷爱诗魂已近癫。
朝赋别离悲又怨,暮吟相聚笑还怜。
春花秋雨尽成韵,晓月寒霜皆入联。
偶得佳词忘所以,唐风一揽不知年。
【六】酒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
别君执手情无限,会友斟杯醉亦狂。
常伴骚人对月饮,又随墨客绕诗徉。
天涯万里情归路,唯我金樽最爱乡。
【七】花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
红颊含羞窥蝶舞,朱唇轻启唱蜂忙。
邀来春色满园秀,撷取清风一地香。
流落尘埃无怨悔,新生由此看兴昌。
水,一次喝得太多对身体有害吗
水喝多了就会代谢紊乱 从而引起器速衰竭。
这个叫做水中毒,也水肿。
水中毒,水入量超过出致的病理现象,又称水过多。
人体有调节水的能力,主要依靠垂体、肾上腺皮质和肾脏进行调节。
但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短时间内进水过多,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肾脏一时无法将过多的水排出体外,过多的水存在体内,就会产生一系列症状。
人体对水的最高耐受量为 2700ml/m体表面积。
如果水入量不超过这个数字,人体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主要是钠)仍在正常浓度。
如果水入量超过这个数字,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浓度就会因稀释而降低,这不是真正的缺钠,故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中毒的成因一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摄取了过剩的水分,但这个分量在日常的生活里很少机会超过。
一个常见的可能,是在大量出汗之后又马上大量补充水分。
因为,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旦会流失水分,也会流失了不少的盐分。
此时若一次大量喝水而不补充盐分的话,血液中的盐分就会减少,吸水能力也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慢性水中毒。
这时人就会觉得有头晕、口渴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而在极端情况下是有机会致死。
另一个常见的可能一般在西方国家举行的“饮水竞赛”发生,而这些竞赛亦是目前水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竞赛里,参赛者需要在数分钟内饮用超过3加仑(约10公升)的水。
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受到某种不明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影响而饮用过量的水分。
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病人觉得口渴而不断饮水。
专家介绍,过量饮用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
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
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来减肥的方法是很危险的。
人们常认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只是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而已。
特别是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手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疼痛一般是轻度水中毒的表现。
专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一要及时补充盐分。
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
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
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二要喝水少量多次。
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
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三要避免喝“冰”水。
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品。
专家建议,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
这样既可降温解渴,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人离不开水,但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
对于这一观点人们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早在30年代美国就已报告因大量饮水引起水中毒的病例。
后来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又陆续报告了一些由于饮水过量而中毒的病例。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5%至70%,且在体内相对稳定。
人体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渗透,如果饮水过量,血液和间质液就会补充衡释,渗透压降低,水会渗透到细胞内,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
其中尤以脑细胞反应最快,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的压力就会增高,导致头昏脑涨、头痛、呕吐、乏力、视力模糊、嗜睡、呼吸减慢、心律减速,严重时则产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水中毒时,血液中水分过多,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下降,出现衡释性低血钠,病人会出现全身肌肉疼痛和痉挛。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喝水时最好放点盐或饮用含盐汽水。
若不习惯于喝含盐饮料,则应将菜炒咸一点食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水中毒。
水是人体很重要的一种物质,约占体重的65%~70%,儿童与成人相比体内水量更多些。
水可以自由出入人体细胞膜,在人体内维持着各种水、电解质的平衡,只有它保持稳定、平衡,各种生命代谢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一旦过多或过少,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大汗之后,汗液中的钠盐等随汗液丢失很多,如果此时大量饮水而又没有适当补充盐分等,血液被大量的水稀释,渗透压降低,水就会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致使细胞水肿而发生“水中毒”。
水中毒原因为: 1、饮水过多或静脉输入葡萄糖过多(如低渗性脱水时滥用不含钠的液体),尤其在心、肾功能较差的病人及肾稀释尿液功能较差的小婴儿。
此外,在大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本来过多,尿量减少,此时若大量输液,亦可致水中毒。
又如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用大量清水洗肠后,大量水分由肠壁吸收入血循环而导致水中毒。
2、营养不良,由于血浆蛋白过低,血钠过低,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液,造成有效循环量减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尿量减少,造成水潴留。
3、肺炎、严重感染、休克及脑部疾患,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造成水潴留。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即便正常入量也能造成水中毒。
5、在淡水中溺水。
体内水分过多,首先是细胞外液容量过多,呈低渗状态,水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故水中毒为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大,但体液分布的比例仍正常(即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
在轻、中度水中毒,组织间液中贮存的水分尚不足以引起可凹性水肿或肺水肿,临床表现不明显,可被忽视,但仍可发展为颅压增高等。
有没有描写烟雾缭绕的诗句,像仙境那样的
篇一:蟋蟀的鸣叫 在炎热的夏日里,田野里总有一位”音乐家”在歌唱,那就是蟋蟀. 蟋蟀的歌声优美动听,听了它的歌声,你可能会喜欢上它。
褐色至黑褐色。
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于跳跃 蟋蟀又是一种不收钱的“演奏家”,夏天,随着路灯亮起来之后,小路亮了起来,蟋蟀就演奏起了那优美的歌声使路人听了,心情很愉快。
篇二:蛐蛐的叫声 夜,深了。
马路上只有汽车的鸣叫声,夹杂着卡拉OK的鬼哭狼嚎,伴着灯光下“沙沙”的声音。
唉,这么多的题,什么时候才能写好啊!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开始动笔了。
“瞿!瞿!......”这是什么声音?我放下手中的笔,动了动已经有些麻木的手。
“瞿!瞿!......”又一阵声音响了起来,我细细地回忆了起来。
小时侯,我在院子里打滚,听到过这种声音;夜晚指点星星时也听到过这种声音;在农村游玩的夜晚也听过这种声音...... 啊,我想起来了,这是蛐蛐的鸣叫,是自然之声,是无忧无虑的声音!整个世界安静了,只剩下我和这蛐蛐叫声了。
我听着,细细地听着,跟着蛐蛐来到了大草原,欢快地飞奔着,然后躺在柔和的阳光下,晒得暖暖的。
我尽情地嗅着草的清香,吸着花儿的蜜汁,飞奔着,舞蹈着...... “你发什么呆呀?还不快写!你看!这‘S’怎么写的!.....”我像是被一只钢硬的大手拉回了现实,望着堆得小山一般的作业,我无言以对,长叹了一口气,又飞快地写了起来。
这时,妈妈才气呼呼地走了。
写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蛐蛐的叫声。
怎么不见了,是被妈妈吓走了?好一会儿,蛐蛐那细小的鸣叫才飘入我的耳中。
我又陶醉了,跟着蛐蛐来到了绿绿的大森林,那小山般的作业全被风儿吹走了,留下的,只有欢乐和新鲜的空气...... 一曲完了,我的思绪才飘回现实,面对未完成的作业,我似乎添了不少活力,飞快地“沙沙”书写着。
等我上床睡觉时,那诱人的蛐蛐鸣叫声,又在我耳边环绕了...... 夜,深了。
只有我,不,全世界孩子的希望,还在天空中回荡......篇三:清晰的蟋蟀声 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接受一位住在纽约的友人邀请,到纽约做客。
当纽约友人引领着印第安人出了机场正要穿越马路时,印第安人对纽约友人说:“你听到蟋蟀声了吗?” 纽约友人笑着说:“您大概坐飞机坐太久了,这机场的引道连到高速公路上,怎么可能有蟋蟀呢?” 又走了两步路,印地安朋友又说:“真的有蟋蟀!我清听到了它们的声音。
” 纽约友人笑得更大声了:“您瞧!那儿正在打洞,机械的噪音那么大,怎么会听得到蟋蟀声呢?” 印第安人二话不说,走到斑马线旁安全岛的草地上,翻开了一段枯倒的树干,招呼纽约友人前来观看那两只正高歌的蟋蟀! 只见纽约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你的听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么吵的环境下还听得到蟋蟀叫声!” 印地安朋友说:“你也可以啊!每个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里的零钱来做个实验吗?” “可以!可以!我口袋里大大小小的铜板有十几元,您全拿去用!” 纽约友人很快地把钱掏出来交给印地安人。
“仔细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没朝我们这儿看的人!”说完话的印地安人,把铜板抛到柏油路上。
突然,有好多人转过头来看,甚至有人开始弯下腰来捡钱。
“您瞧,人们的听力都差不多,不一样的地方是,你们纽约人专注的是钱,我专注的是自然与生命。
所以听到与听不到,全然在于有没有专注地倾听。
”篇四:蟋蟀声 古人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的说法,这个说法很好,于静中见动,则显得静得更静;动中见静,则动得更有趣味。
说蝉,鸟,似乎与主题有点偏远。
还是回到正题,谈起这个话题,实在是与今夜窗外一只只“唧唧”不停地鸣叫的蟋蟀有关。
这是一个雨后的宁静的夜晚,淅淅沥沥的秋雨刚刚停下了脚步,欢唱的蟋蟀们就一个一个陆续登场了。
古人讲“一场秋雨一场凉”,可这才是入秋的第一场雨,蝉儿好似还是昨天的主角,它们的欢唱还刚刚停留在耳膜里,还未散去。
那夜蝉的嘶鸣还能使人感到“清风半夜鸣蝉”的诗味,可是在今夜里它们就不知遁逃到哪里了?窗外挡不住的一阵阵的蟋蟀的欢鸣闯进耳房。
与蝉儿聒噪声里带来燥热的感觉不同的是蟋蟀的阵阵沙鸣里,给人们带来是阵阵的清秋味道。
清冷,清疏,清静,清凉,也难怪它们的学名叫促织。
促织,顾名思义,就是赶快加紧织御寒之衣吧!于是,干脆也有文人把蟋蟀们称为“促织妇”,这个称呼似乎更为形象。
在农耕手工落后的生产力时代,“促织妇”的鸣叫也许还真能提醒妇人们赶快为家里老小织御寒之衣吧!可是到了现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还有谁去关心它们的鸣叫呢?也许除了一些稍有些文化常识的人还懂得些它们鸣叫声里的意义,恐怕大多数的现代妇女们早已经对它们的“唧唧”鸣叫声麻木了,有谁还会产生那么一点紧迫感呢?天凉了,好吧,衣柜里有的是去年的秋服,觉得不好了,好吧,去商场买上一件吧!你看,这是多么的方便,哪能让她们产生紧迫感呢? 而能让产生紧迫感的人是谁呢?是那些如今坐在学堂里日夜奋发的莘莘学子;一年一度的大考刚刚谢幕,而新的一届的冲锋就要即将吹响。
《诗经》有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循声谛听那一声又一声紧促的鸣叫声时,我们难道不能感到时间的分分秒秒的流逝吗?而蟋蟀的那一声又一声的鸣叫,不是在向我们暗暗地提醒吗?时序流转,学子的书页在蟋蟀的阵阵欢鸣声里一页一页地翻过;就像在蟋蟀的鸣叫声里,农人们在忙忙碌碌地收秋,打秋,种秋一样,把刚刚收获了的土地耕耘了一番又一番。
蟋蟀声里秋味浓。
秋天正是读书的好时节,天凉,夜静,书香,正是良士奋发有为,争分夺秒不能蹉跎岁月的黄金时节。
古人也以“秋士”称呼那些惜时如金的士子,不仅秋天似乎让人们头脑清醒,看到花红柳艳了一个春夏,马上快要结束了,更让那些敏感有为的人们感到自己的一生似乎也似这秋天一样,不再努力也就进入了暮年,故而让这些秋士生出一层人生的悲意。
蟋蟀声里秋味浓,就让我们在这声声“促织”的声音里加快追赶的步伐,在这天凉夜静书香的好时节里拼命地读书,在秋已到深处的斑斓里播下玫瑰色的梦。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若果是真要知秋,品秋,懂秋,那就在这声声“促织”的蟋蟀声里追赶吧!篇五:啊,那蟋蟀的叫声! 一天晚上,在古梨园锻炼的时候,突然听到草丛里传来蟋蟀的鸣叫声,在倍感惊奇的同时。
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蟋蟀的故事和诗文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的《七月》中有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宋朝叶绍翁《夜书所见》云:“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岳飞的《小重山》词云:“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人墨客的描写也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一般来说,写蟋蟀的诗文往往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也有表现其他主题的,例如《济公传》中《济公斗蟋蟀》的故事,《聊斋志异》中《促织(即蟋蟀)》都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的主题,真是入木三分。
据说,蟋蟀大约有2000余种呢,分布在世界各国,在我们中国,主要分布在关里,尤其是黄河流域。
在我国斗蟋蟀的风习已有数百年之久。
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于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
小时候,我经常和发小徒步去几十里外的黑牛城、李七庄,冒着酷暑在草丛里,甚至于火车道石缝里捉蟋蟀。
说来可笑,自制的“蛐蛐罩儿”,暖瓶(那时候都是竹子的)空壳的底部绑上布,里面放一些树枝呀,草呀(让捉到的蟋蟀有“玩”的空间)。
那时候,饥肠辘辘的也不知道苦,每逢捉到一只好的蟋蟀,便十分高兴。
天色晚了,才回家;顾不上吃饭,就把蟋蟀划分不同的等级,好的便放在上等的蛐蛐罐儿,以此类推。
在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和街头巷尾的小孩斗蟋蟀。
看着大人们的很讲究的蛐蛐罐儿和厉害的蟋蟀,我们简直羡慕死了,就围在旁边看着他们斗蟋蟀。
有时候,晚上不睡觉,拿着电筒或蜡烛,在胡同的墙缝里循着蟋蟀的叫声,小心翼翼的捉,也是其乐无穷。
现在,回忆小时候的那些事,真是如在眼前,历历在目。
完全可以这样说,蟋蟀伴随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以后,就是什么“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我就离开了我的故乡天津,来到北大荒;在知青返城的大势下,我弟弟和其他知青也返回家园,开始了新的艰辛的城市生活,而我在77年上学之后,分配到哈尔滨第八中学校任教,直至退休。
屈指算来,离开故乡天津已经43年了。
在这期间,无论在汤原,还是在蒲鸭河,还是在哈尔滨,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蟋蟀的叫声,因为,东北实在太寒冷了,蟋蟀是无法生存的。
所以,那天晚上听见蟋蟀的叫声,我在惊奇之余,也勾起了我思乡之情。
我想,这40多年,地球也变暖了,蟋蟀也可以“上山下乡”,来到东北了。
不过,它们是否有思乡之情,我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天晚上,我一如既往的去古梨园锻炼,还想聆听蟋蟀的叫声,遗憾的是那熟悉的叫声已经没有了;此后,我一直幻想再一次听听蟋蟀的歌唱,终究没有实现。
这始终令我惆怅不已。
啊,那蟋蟀的叫声!
李汉荣的诗词
在这个世界上 我坐过很多沙发和软椅 我见过很多王宫和圣殿 可只有两个位置 在我记忆里最崇高 一个是母亲的脊背 一个黄牛的脊背
——《母亲·牛背》 《捉迷藏》夏夜,你带着一朵栀子花和我们捉迷藏 你刚刚躲藏起来 风儿就跑来向我们传送消息 我们很快就捉住了你 还捉到一捧捧花香 你生气了,摘掉头上的栀子花 藏进萤火虫提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草垛里 可是你没有藏好自己的笑声 我们又捉住了你 还捉到一对盛满天真的酒涡……银河在母亲的头顶流淌 母亲在夜里听见它的水声 母亲的手总是低垂着 离土地和落叶很近 随时去抚摸往事和泪痕 她的手很少有举起的时候 从来没有高过屋檐 当母亲在夜里洗衣服 我看见她把小河揉皱了 也把银河揉皱了 ——《天文学家手记·银河与我的母亲》 让教堂倒塌了吧,真正的圣母正在田里插秧 哲学家啊,这才是世界的结构—— 太阳和婴儿,在母亲的背上 哭泣着成熟…… ——《母亲·四月》 我走进春天的细雨中,走进冬日的落雪中 走进铺着云絮的神殿和飘落桂香的月宫 可我找不着神仙 找不着活在传说里的英雄 地狱里到处是我的母亲 是我纺线的母亲 天堂里到处是我的母亲 是我织布的母亲 密密麻麻的星斗都是母亲的线头呀 抽不尽的光线,抽不完的柔情 ——《母亲·纺》 英雄们不屑于向那些卑微的麦穗 低下高傲的头 被野心驱动,他们要去征服和占有远方 在他们的车轮和马蹄经过的地方 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荒凉 母亲出现了。
他低着头 捡拾那遗落在寂静里的 天真的目光 她要把遗弃的孩子们 领回家——《母亲·拾穗》 李汉荣(1958—— ),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今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