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正月十七中午祝福语集锦90句

家乡年俗作文

家乡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年俗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家乡年俗作文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家乡年俗作文2

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

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爱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

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

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

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齐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

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习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

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家乡年俗作文3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家乡年俗作文4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人们刚刚度过了十年一遇的冰天雪地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重要的一天,还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老文化。

春节有许多年俗:日、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其中“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里面有蕴涵着什么故事?带着疑问,我跑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倒贴“福”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新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表示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后,倒“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府第入各家的老百姓。

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奶奶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也很有趣!

家乡年俗作文5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家乡年俗作文6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家乡的年俗作文

不同民族年俗各有不同,各地年俗也各具特色。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作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家乡的年俗作文一

光泽年俗,是光泽年文化的一张名片,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每个光泽人都以此为荣。

光泽县地处闽北山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过年的风俗由来已久,丰富多彩。据清版的《光泽县志》记载:“人性犷真,俗尚朴素。”每当年前的10多天,家乡人就开始忙里忙外地大扫除,擦洗桌椅门窗,清理一年留下的尘埃污垢,俗称“扫尘”。农历大年二十三,家家户户在厨房置灶神香案,供酒茶果品,点燃香烛,在鞭炮声中举香拜天,礼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俗称“送灶君”。直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又在灶台上贴有“司命灶君神位”红纸,摆上香烛果品,放鞭炮举行礼拜,迎接灶君“下界降吉祥”,俗称“迎灶君”。二十四至二十六,是“过小年”,家家户户弄些酒菜庆贺一番,商家店主请受雇师傅伙计帮工,以酒酬劳,续用和解雇在此讲清,钱也付清,次日放工让人回家。接着家家户户打糍包文子,蒸糕、炒瓜子花生、杀猪,俗称“忙年”。到大年三十,贴春联年画和窗花,供祖宗,备年饭,这晚最为隆重,晚餐也最为丰富,家家团圆,俗称“辞岁”。饭后小辈向长辈行礼,长辈向小辈发红包,俗称“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瓜子花生果点,讲年成,讲往事,到半夜,俗称“守岁”。子时一人出去放炮,引万家鞭炮轰鸣,俗称“封门”。第二天一早,每家开门放炮,大大小小换上新衣,将昨晚的饭菜热一下吃,开始接待亲友拜年,人们出门也相互道喜,走亲串友拜年,天天吃酒娱乐到元宵。这些天晚上有灯舞到处发帖,进行上门到户表演,以庆吉祥。中间还有逢春,谓之“新春大似年”,家家户户要备酒放炮庆贺,俗称“接春”。到正月十五,各家办席团聚,然后外出观灯看戏,热闹半夜。元宵过后,谚云:烧讫门神纸,各人忙生理。该外出做什么就做什么,表示年已过去了。

丰富的年俗增加了光泽小县的年味,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是小县城一道过年的风景。

光泽人对这年俗看得很重,千百年来沿袭着这古老传统的年俗。不管日子怎样,年一定要过好,一年的积蓄花光就是为了过好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每家过年一定要打扫干净,如哪家没打扫,旁人就会说你家的“闲话”。过年不管穷人富人,都要做新衣,实在做不起的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记得小时候,我家日子也不宽裕,有一年母亲没有多少钱,只给弟弟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和姐姐没有,就在地上打滚哭着要。母亲最后没办法,向人家借钱让我们穿上了新衣。今天想来觉得万分惭愧,也铭记着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家乡过年不打骂孩子似乎是定规,最记得一年,邻家一调皮的孩子放炮扔在别人家里,这家大人出来骂几句,马上街上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出来干预,让骂声止住。过年不讨债在家乡似乎也是约定俗成。不准上门讨债,如谁上门讨债被骂不管再有理都没人同情,让借债人过上一个好年,这也是家乡人人性的美德和人心淳厚的标志。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不管贫富家家都会有好衣穿,好食吃,有鞭炮玩。特别是小辈拿一包糖到长辈家拜年,长辈都得掏一点压岁钱,多少不限,回去也不用交给大人,自己可以自由地花。还有街上每晚灯舞流动,整条街都热闹。有时还请来戏班,你可以连着几天坐在台下边磕瓜子花生边看戏,那本地著名的三角戏、茶灯戏、赣戏让你如痴如醉,回味不已。

尽管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尽管人事更迭了多少代,光泽的年俗都亘古不变,作为年文化一直传承下来。里面包含着多少浓浓的人生情结,是老人们的怀念,是中年人的期盼,是青年人的希望,是幼小人的梦想。让你多少次咀嚼、多少次回味,一直沉浸在那美好氛围中。岁月留下美好的东西,一直刻印在你的生命里,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所掩没。我们挥之不去这历史留下的文化情结,更挥之不去那寓于其中的朴素乡情、亲情、人情的风味。

哦,光泽的年俗,是光泽人过年文化千百年的积淀,如一本厚重的民间文化风俗大书,让每一个光泽人从童年到老年读之不尽,受用无穷。现在时代发展了,光泽的年俗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更为文明、健康、欢快,有文化品位,给光泽的过年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我还是怀念光泽那过去的年俗,古朴、真诚、实在,寓意了光泽人对年的崇拜和感情,尤其是它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时代,带给我童年无数的欢乐和怀想,让我一生为之充满美好的梦想与回忆。

家乡的年俗作文二

滇中民族众多,年俗各有不同,各地年俗也各具特色,但由于缺乏统一性的动作,难以形成共同文化,习俗只限于本村本寨,成为乡土中的.奇葩和瑰宝。

记得每年接近腊月时,老人会翻开泛黄得老黄历,看着属些什么,捡个个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杀猪,现如今,由于天气逐渐变热,为了方便保存,杀年猪提前冬月。到二十五六的时候,父亲也会选个和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来扫屋。由于农村常年烧柴做饭,火烟残留的物质会挂在物梁上,形成所谓的尘灰,尘灰不能在家过年,新年新气象,再破的屋也要扫屋。有时会陪着父亲,去砍一种常青叶密的方言叫青杆栎的橡树,此时橡果已经早就掉落。父亲常常围着树丛精挑细选,扫屋似乎也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最后总是挑选枝杈稀树叶密、枝型呈圆形状的树丛。选定之后,父亲小心翼翼的砍着,高高抬着,不能沾染一点点地上的灰尘。回到家中,父亲念念有词,但听不明白说些什么,因为不敢靠近,怕被尘灰眯眼睛。

呆到过年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要洗脚,要是谁洗得晚了,老人会说:你去串亲戚时是吃不到肉之类的美食,只能喝洗脚水。所以从小到大这个习惯一直延续。洗完脚后,长辈会给孩子发点压岁钱,用钱压着孩子的新年祸祟,保佑孩子平安,所以压岁钱一般不能及时花掉,但贫穷孩子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往往是发了不超过一天就花光了,也就是在大人不让花钱的大年初一,把钱花光,以至年年钱经不起花,年年受穷,恶性循环。

最有趣的要数拉小猪,每到年夜十一点左右,孩子会被父亲赶着去河里捞石头,一般是较大男孩和较为年轻的男人去做这个事,女孩和女人不得参与。所谓拉小猪,就是到冰冷的河里捞个长形状的石头,用绳子拴着,一个超前拉并哄着,一个装模作样找根小棍子吆喝着,整个街心都是吆喝声,一声比一声大,声音大的来年鸡猪顺畅。等拉倒家时,就把石头往猪圈一丢,神圣有趣的拉小猪就结束了。有时故意捡石头丢在猪上,把猪打得怪叫,长辈只会笑着说:小娃娃真是调皮。也有的会厉声骂道:把猪都打病了。

家里年轻人十二点前是不能睡的,要守岁,女人和小孩可以早睡。且女人大年初一不早起,又男人负责全天伙食,一般早晨吃素,晚上吃冷菜冷饭。全天不动刀,不扫地。但大年初一串门串门时,很有讲究。你首先要砍别人家门前是否有灶灰和凳子,有的人家表示忌讳女人前往,特别是结过婚的女人。所以长期以来,女孩和女人一般不到人家去串门。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没有大门,也没有忌人的做法,所以每到大年初一,家里总是聚满了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闹着、笑着、哭着人情总是很旺。

家乡的年俗作文精选

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年俗,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作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家乡的年俗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湖北襄阳,妈妈说襄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过年的习俗自然不少。我不太懂,都是听长辈说的。襄阳的年俗,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衣。特别是小朋友,过年一定要买一身新衣服。有万象更新的意思,也有驱邪降吉祥的意思。

食。我的家乡襄阳,过年关于吃的习俗最多了。吃了美味的腊八糑之后,农家就开始杀年猪。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过了小年之后,家家便忙着做甜酒、炸米花、蒸年馍、炸油条等等。我最爱吃姥姥炸的油条了!特别是大年除夕那天的那顿团年饭,讲究特别多。有几个菜是一定要做的,比如青菜、白菜、黄豆芽、圆子、全鱼等。青菜寓意“清清计计”,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不生病。白菜寓意“百事大吉”,凡事顺利。在我的家乡,豆芽也叫“长菜”寓意“长财”。圆子意味着全家团圆,和和气气。全鱼不能吃完,要把鱼头和鱼尾留着,意味着有头有尾、年年有余。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吃饺子,寓意“得元宝”。

住。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送灶神。由于过年都要讲吉利话,而小朋友不懂事。所以,家里的春联特意写上“童言无忌”。大年夜,主人会在堂屋中烧一个平时准备的干树疙瘩。老人说,除夕夜烧树疙瘩火,彻夜通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里就会喂养出大肥猪来。除夕夜,全家围着树疙瘩火守岁,长辈打发小孩子们压岁钱。在零点时分,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家家燃放烟花爆竹,迎接喜神、财神进门。不少农妇还忙着把外面的木柴朝厨房里拿,拿得越多越好,这又叫“新年柴(财)进门,满屋堆金银”。另外,正月初四之前,不倒垃圾。不然,会倒掉新年的财运。

行。襄阳农家一般正月初一不出门,在家拜父母、守财神,初二才开始出门拜年,相互走动,恭贺问候。走亲访友,大家都会带着礼物,也叫新年“见面礼”。而且,为了祝愿新的一年里出门顺利,襄阳人多会在门外的大树上贴上“出方见喜”、“出入平安”等纳吉祥的春联。

过去襄阳农家还有个“闹春客”的习俗。就正月十五之后相互请左邻右舍吃饭,过“二道年”、“喝春酒”热闹热闹。这一“闹”就一直“闹”到二月二,才算过完“二道年”,人们才一心一意投入到春耕生产第一线。

家乡的年俗作文二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家乡的年俗作文三

光泽年俗,是光泽年文化的一张名片,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每个光泽人都以此为荣。

光泽县地处闽北山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过年的风俗由来已久,丰富多彩。据清版的《光泽县志》记载:“人性犷真,俗尚朴素。”每当年前的10多天,家乡人就开始忙里忙外地大扫除,擦洗桌椅门窗,清理一年留下的尘埃污垢,俗称“扫尘”。农历大年二十三,家家户户在厨房置灶神香案,供酒茶果品,点燃香烛,在鞭炮声中举香拜天,礼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俗称“送灶君”。直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又在灶台上贴有“司命灶君神位”红纸,摆上香烛果品,放鞭炮举行礼拜,迎接灶君“下界降吉祥”,俗称“迎灶君”。二十四至二十六,是“过小年”,家家户户弄些酒菜庆贺一番,商家店主请受雇师傅伙计帮工,以酒酬劳,续用和解雇在此讲清,钱也付清,次日放工让人回家。接着家家户户打糍包文子,蒸糕、炒瓜子花生、杀猪,俗称“忙年”。到大年三十,贴春联年画和窗花,供祖宗,备年饭,这晚最为隆重,晚餐也最为丰富,家家团圆,俗称“辞岁”。饭后小辈向长辈行礼,长辈向小辈发红包,俗称“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瓜子花生果点,讲年成,讲往事,到半夜,俗称“守岁”。子时一人出去放炮,引万家鞭炮轰鸣,俗称“封门”。第二天一早,每家开门放炮,大大小小换上新衣,将昨晚的饭菜热一下吃,开始接待亲友拜年,人们出门也相互道喜,走亲串友拜年,天天吃酒娱乐到元宵。这些天晚上有灯舞到处发帖,进行上门到户表演,以庆吉祥。中间还有逢春,谓之“新春大似年”,家家户户要备酒放炮庆贺,俗称“接春”。到正月十五,各家办席团聚,然后外出观灯看戏,热闹半夜。元宵过后,谚云:烧讫门神纸,各人忙生理。该外出做什么就做什么,表示年已过去了。

丰富的年俗增加了光泽小县的年味,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是小县城一道过年的风景。

光泽人对这年俗看得很重,千百年来沿袭着这古老传统的年俗。不管日子怎样,年一定要过好,一年的积蓄花光就是为了过好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每家过年一定要打扫干净,如哪家没打扫,旁人就会说你家的“闲话”。过年不管穷人富人,都要做新衣,实在做不起的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记得小时候,我家日子也不宽裕,有一年母亲没有多少钱,只给弟弟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和姐姐没有,就在地上打滚哭着要。母亲最后没办法,向人家借钱让我们穿上了新衣。今天想来觉得万分惭愧,也铭记着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家乡过年不打骂孩子似乎是定规,最记得一年,邻家一调皮的孩子放炮扔在别人家里,这家大人出来骂几句,马上街上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出来干预,让骂声止住。过年不讨债在家乡似乎也是约定俗成。不准上门讨债,如谁上门讨债被骂不管再有理都没人同情,让借债人过上一个好年,这也是家乡人人性的美德和人心淳厚的标志。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不管贫富家家都会有好衣穿,好食吃,有鞭炮玩。特别是小辈拿一包糖到长辈家拜年,长辈都得掏一点压岁钱,多少不限,回去也不用交给大人,自己可以自由地花。还有街上每晚灯舞流动,整条街都热闹。有时还请来戏班,你可以连着几天坐在台下边磕瓜子花生边看戏,那本地著名的三角戏、茶灯戏、赣戏让你如痴如醉,回味不已。

尽管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尽管人事更迭了多少代,光泽的年俗都亘古不变,作为年文化一直传承下来。里面包含着多少浓浓的人生情结,是老人们的怀念,是中年人的期盼,是青年人的希望,是幼小人的梦想。让你多少次咀嚼、多少次回味,一直沉浸在那美好氛围中。岁月留下美好的'东西,一直刻印在你的生命里,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所掩没。我们挥之不去这历史留下的文化情结,更挥之不去那寓于其中的朴素乡情、亲情、人情的风味。

哦,光泽的年俗,是光泽人过年文化千百年的积淀,如一本厚重的民间文化风俗大书,让每一个光泽人从童年到老年读之不尽,受用无穷。现在时代发展了,光泽的年俗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更为文明、健康、欢快,有文化品位,给光泽的过年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我还是怀念光泽那过去的年俗,古朴、真诚、实在,寓意了光泽人对年的崇拜和感情,尤其是它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时代,带给我童年无数的欢乐和怀想,让我一生为之充满美好的梦想与回忆。

家乡的年俗作文四

每个地方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大扫除,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发利是。。。。。。

我最喜欢的年俗是收压岁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这个节目吧,嘿嘿。每到过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辈们就会给我发红包。我将每年收到的红包攒下来,存到银行,到现在已经比较可观了。

过年时我们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宣告了新年的到来。“爆声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买很多鞭炮,焰火,在晚上放,特别好玩。

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不管平时工作/居住隔有多远,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和亲人聚在一起享受这快乐难得的团聚。

贴对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家门上贴的对联呢: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门平安好运来

横批:万事如意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家乡的年俗小学作文

篇一:家乡的年俗

我的家乡在湖北襄阳,妈妈说襄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过年的习俗自然不少。我不太懂,都是听长辈说的。襄阳的年俗,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衣。特别是小朋友,过年一定要买一身新衣服。有万象更新的意思,也有驱邪降吉祥的意思。

食。我的家乡襄阳,过年关于吃的习俗最多了。吃了美味的腊八糑之后,农家就开始杀年猪。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过了小年之后,家家便忙着做甜酒、炸米花、蒸年馍、炸油条等等。我最爱吃姥姥炸的油条了!特别是大年除夕那天的.那顿团年饭,讲究特别多。有几个菜是一定要做的,比如青菜、白菜、黄豆芽、圆子、全鱼等。青菜寓意“清清计计”,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不生病。白菜寓意“百事大吉”,凡事顺利。在我的家乡,豆芽也叫“长菜”寓意“长财”。圆子意味着全家团圆,和和气气。全鱼不能吃完,要把鱼头和鱼尾留着,意味着有头有尾、年年有余。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吃饺子,寓意“得元宝”。

住。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送灶神。由于过年都要讲吉利话,而小朋友不懂事。所以,家里的春联特意写上“童言无忌”。大年夜,主人会在堂屋中烧一个平时准备的干树疙瘩。老人说,除夕夜烧树疙瘩火,彻夜通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里就会喂养出大肥猪来。除夕夜,全家围着树疙瘩火守岁,长辈打发小孩子们压岁钱。在零点时分,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家家燃放烟花爆竹,迎接喜神、财神进门。不少农妇还忙着把外面的木柴朝厨房里拿,拿得越多越好,这又叫“新年柴(财)进门,满屋堆金银”。另外,正月初四之前,不倒垃圾。不然,会倒掉新年的财运。

行。襄阳农家一般正月初一不出门,在家拜父母、守财神,初二才开始出门拜年,相互走动,恭贺问候。走亲访友,大家都会带着礼物,也叫新年“见面礼”。而且,为了祝愿新的一年里出门顺利,襄阳人多会在门外的大树上贴上“出方见喜”、“出入平安”等纳吉祥的春联。

过去襄阳农家还有个“闹春客”的习俗。就正月十五之后相互请左邻右舍吃饭,过“二道年”、“喝春酒”热闹热闹。这一“闹”就一直“闹”到二月二,才算过完“二道年”,人们才一心一意投入到春耕生产第一线。

篇二:家乡的年俗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正月十七中午祝福语集锦90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