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的名言及诗歌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自古就有很多诗句名言表达对父母的歌颂。
歌颂父母的诗句名言
1)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3)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
4)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5)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6) 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7)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8)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0) 不记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11)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2)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13) 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英国)
14)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5)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关于歌颂父母的诗句名言
1)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泰戈尔
2) 如果忘却自己而哎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3)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雨果
4) 爱和碳相同。烧起来,得设法叫它冷却。——莎士比亚
5)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6)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7)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8)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9)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11)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12)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3)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4)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5)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贾平凹《关于父子》
歌颂父母的诗句名人名言
1) 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2) 母亲的心是女儿的天堂。——柯罗里
3) 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
4)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5)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6)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7)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8)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9)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0)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1)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12)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1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 母亲犹如光辉灿烂的朝阳。
15)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6)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17)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18)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19) 使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贝多芬
20)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感恩父母的名言及解释
◎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我所言及的黄昏诗歌
也许只是为了一种寄托
为着一个可以安放幻觉的地方
为着起风时候的月亮
和风寂时候的荒凉
一匹穿过明亮的马
载着这个世界慢慢停下来
这是多么喜悦的.一件事
但是没有人抬头
太阳沉落,花朵依然新鲜
那些置身茫然的脸
比任何时候更加远离苍穹
也更贴近欺骗和谎言
而我总是在这个时候迷失
甚至忘了一个人的名字
或者不断想起一个人的名字
我握住她,像握住一把打开从前的钥匙
像这个秋天,紧紧握住一根草
她站在路灯下,那渐渐亮起来的昏黄
有着那么模糊的眼睛
和那么多暧昧不清的表情
正一遍遍擦拭着她的咳嗽
越来越衰老了
于是孩子们插上翅膀
天黑的时候,他们就飞起来
坐在蒲公英的上面
而我们在大地上越来越小
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低头
一定会吃惊的喊起来
看哪,这个世界多么像一盏盏灯
在一滴巨大的露水里面
在我们的体内一闪
就迅速熄灭了
孟子的名言及感悟
导语: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文字与智慧常常使人受益匪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便是如此。如下便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孟子的名言及感悟,欢迎阅读。
一、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三、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是个胸怀宽广的大儒。他长期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要在天下实行仁政,要统治者保民爱民,与民同乐,实现天下统一。《孟子·公孙丑下》里记载他的话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正是有这种心胸,他才能对推行仁政孜孜不倦,即使身处厄运困境,也不改变志向理想。
五、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并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六、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当今之世(如果要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能做到,还能有谁呢?
【赏析】这是孟子的宏伟抱负及自信之语。孔孟二人均有治世忧道的心情,孟子更多次明确自己迫切希望参与治理天下国家的抱负。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他独特的历史观。他认为从周文王、武王开国距今已七百多年了,应该有圣王出现,而自己能当“名世”之士,作伊尹、姜太公一类的人。所以他说:当前,如果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那也就算了;如果天意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七、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社会有分工,)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就
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被别人管理。
【赏析】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合理性。
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身在富贵之中要不迷乱本性,身在贫贱之中要不改变志向,身在威势武力之下也绝不卑躬屈膝,有违道义,这样才可算作大丈夫。
【赏析】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赏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违背了这些要求和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顺应这些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工匠不使用圆规矩尺,他就不能很好地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句哲言现在已经转化为成语了,就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十、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释义】作践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谈什么有价值的言论;抛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一起干什么有价值的事业。
【赏析】孟子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十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赏析】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十二、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爱说别人的坏话,该知道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吧?
【赏析】这是孟子告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庄子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就是这个道理。
十三、友也者,友其德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友啊,是结交他的好品德。
【赏析】这是孟子的话。他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十四、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告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十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
【赏析】君子一切以仁义为指归,只有仁义道德才能让他真正动心。所以,在危及道义的时候,君子舍生取义。生命对于道义而言微不足道,失去了仁德,失去了真善美,失去了正义,生命只不过是臭皮囊,是行尸走肉,一点意义都没有。故而,在生死义利之间如何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之高下,确实应该慎重。
十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赏析】这是孟子的名言。他认为就个人来讲,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就国家来讲,国内若无尽忠竭智的辅弼大臣,国外又无敌国外患可担心,只知安享太平,而不知危难将至,则国恒亡。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强而又能艰苦奋斗,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壮大;而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亡。这便是历史的演变法则。
十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得到天下有美好才德的青年,而教育他们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三种乐趣。
【赏析】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十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困厄不得志时就独自修炼保全好自己,显贵得意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赏析】这是传统儒家的修身思想。历史上,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
十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赏析】这句话中的“书”,今天已经变得广泛起来,并不专指《尚书》。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为了给现实人生服务。如果完全相信书上讲的,让书牵着鼻子走,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读死书”。所以,读书不仅要能读进书里去,还要能读到书外来,要理论联系实际。
二十、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释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赏析】孟子在这里把仁爱之心作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仁与不仁之分。他指出“仁”,是人的本心。所以“仁”,是为人而存在,人,离开了“仁”,便近于禽兽;反之,仁,也非人不能实行和体现。因此,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孟学说的目的,不外修己治人,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说,要作仁人志士;就治国说,要行仁政,即德政,这一切都以“仁”为基础,并弘扬它。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