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辛勤劳作的母亲的散文
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母爱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坦然反映出来;母爱是无私的,无私的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孩子。
《母亲 》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做事,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仨住在山坳里的一间小木屋里.....
我很少听见母亲诉苦,八十年代农村基本是没什么家电的,天黑之前得把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做完!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规律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必须遵循!后来发现,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那是农村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母亲常年一个人在家劳作农活并兼顾我们兄弟仨的衣食住行每天必须在天亮之前把家中生活琐事解决好!母亲对山外人的生活知之甚少。不过父亲每次回家都会与母亲讲些外面的所见所闻!煤油灯光下听父亲讲故事应该是母亲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早晨,天刚亮,母亲会催促我们起床吃完饭去上学的时候把家中的鸭赶到离家不远处的小河里去,放学回家去割完鱼草撒到离家不远的池塘后再回家把晚饭弄好,把鸡,鸭、猪安顿好。然后兄弟仨就在门口等母亲的身影,有时候母亲会在天黑后才回家!兄弟三人会互相壮胆,谁都不会哭!因为只要有一个人哭三个人都会害怕!寂静的山坳在夜间会有很多古怪的声音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些稀奇古怪的声音都是什么动物发出来的,最最可恶的是猫头鹰,声音阴森凄凉……
一年四季只有到了冬天大雪封地的时候家中最温暖,这时候田地里的农活会少些,母亲会在家把一年耕种的收获加工收藏,然后再做些针线活,冬天里大部分时候放学回家母亲都在家做好了饭等我们放学回家.....
母亲,闲不住的母亲,辛勤劳累了一生的母亲!母亲逢年过节丈夫孩子能在身边吃她做的饭菜就觉得自己是在享福的农村妇女!
娘在,家就在......
《母亲这一生》
童年时听到母亲的讲述,回荡在脑海,抹不掉的记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真是“横尸遍地,血流成河”,“江边流水尽为赤,城域河流尸满堆”.
母亲16岁 的人生,生活在南京的镇江,面对日军铁蹄践踏,流离失所,到处躲藏。失落了家乡,随逃难人群途经盐城,来到了连云港。
连云港是海滨城市。过往的人流,逃难的民众多如牛毛哇。在逃难的路上 遇见了做搬运工的父亲,好歹也算有了依靠。
母亲跟随父亲来到了“只长石头不长树”的苍山脚下。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岁月难熬哇。吃的是山野菜、地瓜干,哪有粮食吃呀 .漫山遍野长满了石头,石头缝里爬满了蝎子。庄户院里的妇女忙着支前,织布、做军鞋,送给前线的抗日英雄们。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八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母亲有机会回到久别的家乡--南京城。亲人的团聚述说着相互思念之苦。母亲的大哥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被一场瓢泼大雨淋的透心凉,患上了风寒不幸而别,一双二老不幸离去。 母亲只有和胞姐述说着 思念之苦,而相思相敬。
苍山脚下的小山庄,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生存的艰难呢。
转眼间到了1955年,母亲带着全家七口人,从山东的苍山脚下,一路艰辛来到东北,来到闯关东的父亲身边,全家人真的团聚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那麽勤劳朴实,邻里乡亲相处和睦。无论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她的一生不停滴耕耘着善良仁慈的沃土,备受邻里们称赞和好评。
母亲是位和蔼可亲小有名气的屯中土大夫,哪家妇女怀孕生孩子就请她去接生。每逢婴儿患病,受风、咳咳、荨麻疹等,被请去诊断治疗。母亲针灸手艺非常有疗效,邻里们有个头痛脑热的,少不了她去帮忙,在太阳穴、颈椎等部位,还有手脚的关节,腰部几个部位,有不同大小针扎上去,挤出点血后,身体就轻松很多了,再加上把几个火罐就好了。
我从小患有气管炎病,土话叫齁吧,上不来气憋得小脸通红。母亲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治愈至今未犯。诊治方法如今记忆犹新,冬季交九第一天,在房檐底下挂两个红、绿萝卜,用针扎一个眼,二九扎两个眼,以此类推。出了九后拿下来放上白糖炖着吃,连续吃三年,气管炎病真滴好了。有位这样的母亲,使我受益终生。
悔恨自己没有把母亲的医术传承下来,真谛悔之晚矣!
母亲的厨艺深受家人的喜爱,同时也受到邻里们的赞美。
主食多样讲究调理,大煎饼有软硬杷的,时常还烙点煎饼盒子。发面锅贴大饼子热气香味扑鼻,大碴子、小碴粥加点面瓜那个甜啊。苞米面粥放点地瓜那个好吃,还有锅出溜,椴树叶子包的苏耗子,自制地苞米面叉子条。大米饭、二米饭、还有高粱米饭、大黄米饭更好吃。还有小米粥,这都是家常用的。母亲做面食非常有讲究,过年时蒸出的馒头还加了大红枣,白面馒头还加豆沙馅。手擀面非常好吃。糖三角、春饼、还有油饼等好多样呢。正月十五蒸花灯,用白面蒸出各式各样的花灯,按农历属相,鸡年蒸鸡灯龙年蒸龙灯,遇见什么鼠年蒸什么灯。母亲的厨艺蕴藏着美食艺术,饱含乡土气息。
副食种类繁多。腌制咸菜多样,青椒、小辣椒、白菜、萝卜、芥菜嘎达、芥菜英子,还有黄瓜豆角好多哇。鸡、鸭、鹅蛋每年都腌一大坛子。每逢寒露积酸菜两大缸,春季晒大酱、盘酱还有辣椒酱,晒点豆腐干炒韭菜那个好吃呀。秋季晒干菜,豆角、茄子、萝卜、黄瓜都晒,山野菜的刺老芽、蕨菜也晒好多。还有地瓜也要晒。自制的臭豆腐比买的好吃多了。过年时准备的菜肴有讲究,过油的豆腐干、茄子干、还有刺老芽,这都是别具一格地。排骨垫碎了拌豆腐煎出来的丸子好吃。自制咸腊肉、盐水鸭都上了餐桌。
平常吃的有炖菜、炒菜蘸酱菜还有各式各样的咸菜,炒菜里都放有小辣椒真滴很好吃。
母亲讲放点辣椒冬季取暖,夏天解毒对身体好哇!
母亲唠叨记忆犹新,“有好东西自己吃填坑,给别人吃留名”.她做的好东西,村东头送西头给。有好东西都分享给了大家品尝。这正是善良,仁慈、舍得的表现。母亲常说:“吃亏人常在,吃点小亏就是捡便宜了”.“吃人家滴嘴短,那人家滴手短”.母亲的教诲,今生没有忘怀,永远记在心里,还要传承下去。
母亲是一位既善良又感恩的人。经常对我们讲:“别忘了帮助过我们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别忘了你的魏大爷,咱们从关里家来的时候,全家七口人到磐石下了火车,你魏大爷雇的大马车到火车站把咱们接回了一直送到家,半路上还管了咱们两顿饭”.
在童年的心底,感恩两个字已扎根在心中。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灵魂的微笑,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人生路上有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阳光明媚。
从我记事起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病一来就在炕上翻滚、呻吟着。我马上就去找村卫生所的大夫来家为母亲治疗。村卫生所大夫来我家给母亲治病,已是习以为常了。从小就学会了为母亲煎药,煎完药我首先品尝一下也成为了习惯。
大概在1959年吧,省里派下来的“右派”筑路团队在我们村安营扎寨。团队里有一位工程师听说我母亲有病,她前来为我母亲把脉诊治。吃了他的药方后,身体逐渐好转。通过这一往来,母亲约他爱人前来小住,结果她们之间成为了干姊妹。我又多了一位大姨。母亲的干姊妹好多呀,我算一下,学校徐校长爱人、屯里的老于家、西屯老于家、还有县城里的老房家、还有屯里的老杨家干亲家。
如今我才体会到母亲远离家乡的原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呀,用干亲来拟补安抚自己的心灵吧。
母亲这些干姊妹之间来往相处感情融洽,和亲姐妹一样,生活中来往频繁,互帮互爱,有着亲人般的温暖之情。
通过了解筑路工程师,又是电力工程师,又是知名中医。他爱人也是中医,又是山水花鸟画家。他们真是多才多艺的家庭。
哥哥十五岁那年患有小疾,到省城大姨家小住,治好了并且受到良好的照顾。哥讲:“每天到东广场去玩,还给零花钱”.衣服从脚换到顶,回来时给我们全家带回好多衣物哇!这就是我母亲的干姊妹穆桂珍呐!
母亲的病时常就会发作,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在炕上躺着,知道病又犯了。我自己知道第一件事请大夫给母亲治病,第二件事做家务。由于母亲经常有病,同时学会了不少的家务。童年时学会了做饭、摊煎饼、喂猪等家务。
母亲述说着过去的苦闷生活,“我的病是月子得的,生你姐三天,因战争为了躲藏,趟过齐腰深的河水,做下的病”.
母亲每天都在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忙不完的活计。春季上山挖野菜,夏季田野里有母亲的身影,肩挑饭菜送到山那边的田野里,供劳作的家人午餐。秋季也是采集季节·,可把母亲忙活的,采山珍、捡蘑菇,还得到农田里捡庄家。冬日的'寒冷,有母亲劳作换来温暖的热炕头。
白天有她的劳作,晚间有他的安排。点起煤油灯缝补这衣服,在大腿上搓起了麻绳,把大腿搓得通红。纳鞋底、串盖莲、还要串辣椒都需要麻绳啊!每当我睡醒一觉的时候,母亲还在忙碌着。利用晚上时间把全家人穿的单衣、棉衣都做完。 家人穿的都很得体舒适。缝制的棉手套戴在手上温暖在心里。母亲用她辛勤劳作温暖着我们的身躯,在别人面前显得无比自豪。
进入八十年代,生活水平略有提升。
我已结婚生子, 母亲心情辉煌灿烂。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每天把洗脸水端到母亲面前,把烧酒烫得热热呼呼的,母子俩同饮畅谈着生活的快乐和母亲艰辛一生的过去。母亲唠叨着,“算起来已经有三十六年没有回家了”.
母亲她那微小的身躯 已迈入六十岁高龄,到了这个年龄思乡心切呀!
1981年的春天,我安排小妹领着母亲回到阔别三十六载的家乡南京镇江。姐妹再次相聚,谈笑风生,畅谈着一生的酸甜苦辣。
回味了童年的往事。一同留影作为永远的记忆。
父母的结合,是在日军侵略战争年代,在逃难人流中相聚在一起的。在那个年代,总是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之间总是吵架、打架。吵架、打架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过家活计。父亲管教孩子干活、打孩子,母亲袒护着孩子,所以就闹起了对立。
父亲活计急躁。
我的二姐十三岁那年的冬天,跟随着父亲到山里拉着爬犁捡烧柴,天色已晚,回来的路上丢失了工具。父亲在晚上就吵了起来。第二天,天还没亮二姐赤脚穿着靴子冒着严寒踏着雪地去寻找丢失的工具,冰天雪地去哪找哇!二姐回来后得了重伤寒(重感冒)一病不起。在那个年代有医少药,治不了她的病,二姐十三岁呀!
母亲因为二姐的离去,整整哭了十几年呐!
母亲一生是辛劳的,他没有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衫。每天都在劳作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抛洒在这个家庭之中,抛洒在我们身上。她的一生又是与病魔撕扯的一生。她的一生和父亲感情上,许多时候是痛苦的,没有像别的恩爱夫妻那样尝到夫妻和睦甜蜜。
怎样评价母亲一生呢,当然不能说伟大,只能说平凡。但想想中华民族众多女性,尤其是向母亲这样年龄的女性,这样的母亲,没有享受到今天美好的日子,大多数都这样吧!她们的一生默默无闻,就像路边无人理睬的小草。但从她们的身上都能看到勤劳、善良、感恩、节俭、刻苦的优良品德。
描写母亲近代散文
和许多人一样,提起自己的母亲,心里总有一种温暖和滋润的感觉。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描写母亲近代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描写母亲近代散文1
又是一年上坟时节,又一次跪在母亲坟前。燃烧的纸钱将我的脸烤得炙热,我仿佛清晰地看到母亲那张熟悉的脸!
母亲是一个严厉的人,脾气有些暴躁。母亲又是一个慈爱的人,对我们一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父亲上班,家里的活、地里的活她一个人收拾得井井有条。
母亲是一个热情的人,她一辈子说成很多媒,成就了很多对有情人。
母亲是一个很有人缘的人,大人小孩都能说成块。
母亲是一个孝顺的人,尽管公公婆婆对她百般不是,她也不打折扣地尽到一个做儿媳的责任。
母亲更是一个坚强的人,在得知生命最多还有三个月的时侯,依然乐观面对,硬是又活了九个多月。那是一九九五年春,母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母亲固执地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法,不多花家里的一分钱。给母亲买的贵重药品,她即使扔掉也不服用,怕患上药瘾,增加家里的负担。母亲真是坚强,即使在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后期,也不肯服用止痛药品。
母亲走了,已走了十七年,我已由一个懵懂轻狂的少年到成家立业的中年。但我依然记得母亲安静地躺在棂床上,那张脸是那么安祥温暖,这辈子我永远无法忘记。母亲,真是太累了,真该好好歇一歇了!
母亲,值得我一生追寻的名字。叫一声“娘”,千万种温暖在心头。是你,给我生命,给我力量,给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纸钱燃尽,余温未退!愿母亲在地下永远安息,愿母亲在天国永远安康!
也愿天下健在的母亲永远幸福安康!
描写母亲近代散文2
柔柔的灯光,暖暖地照亮了自己的周围。从这环绕着温暖的灯光中,让我想起似曾感受过的这种温暖,一种融融地母爱的温暖。灯光照亮了自己的前程,让我不再怕黑暗,而母亲的爱却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点亮在我心里伴我前行,给我希望和信心。
晨曦中外界被一层淡淡雾拢着。雾色中透出点点光亮。那也是一个这样的清晨,雾与昨夜的一场雪相辉映更有些烟雾缭绕之感。我走出家门,因为雪天车不好坐,所以下楼的速度也快了许多。“小心路滑……”母亲的声音被我抛在身后。外边真冷,我努力让外衣把自己裹得更紧。当走到拐弯处时,我不经意地回头望了一眼,天色半亮的雾色中,透出一点橘色的光。灯光因为被雾阻隔显得很弱,但我依然辩得出那是家的方向。灯光中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那朦朦的灯光便从那一刻起成为心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记忆又伴着淅淅的雨滴飘落进我的脑海里。“哇,下雨啦!”终于盼来放学的铃声,却又传来这个消息。我站在学校大门里,望着那由天而降的不速之客心中没有了主意。还好从学校到车站可以和同学同路,可…… 。此刻心中也顾不得太多,便钻进雨伞,冲进雨帘。人便稳稳的坐在了车上,雨已淋湿了马路、行人,却又像是淋在心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也渐渐大了许多。车窗被雨水冲刷地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唯一能分辨出的便是那排排路灯所发出的光亮。到站了我有些舍不得离开这临时的闭风港,但还是顶着书包冲出车门。此刻的我在风雨中摇晃着,汽车一辆辆接连不断地带着风带着雨从身边呼啸而过。我不禁向后退了几步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马路对面的路灯下的那个熟悉的身影,此刻我愿设下一生的赌注确定, “是母亲,是母亲!”那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身影。母亲望见我便努力摇动着手里的伞。路灯下我清楚的看见雨滴斜斜地打在晃动的雨伞上,也打在母亲的身上。我的眼睛湿润了,雨滴便和泪水融合在一起滚动在脸上。但我依然能分辨出哪是泪哪是雨——因为泪是热的。我很快来到母亲身旁,投入到那片暖暖的灯光下。
母亲刚才只顾得摇晃手中的伞,雨水已打湿了她额前的几绺头发,我抬起头望见了母亲那张慈爱而熟悉的面容。在黑色夜幕下层托出的那片橘色的灯光中,我突然间感到母亲又苍老了许多。泪水又要抑止不住了,我微微扬起头努力不让它流出,猛然间发现落在伞上的雨滴也被灯光`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暖地橘色。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我懂得那不寻常的颜色——那是一种母爱的颜色。
思绪又慢慢地被手中停下的笔而带了回来,而书桌上又不知何时多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心中又一股暖流伴着这热气一同升起,溶入那灯光里。我时常感谢灯光,感谢它带给我光明与温暖,感谢它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所让我一次次地体会到的母爱。母亲的爱就如一盏灯,似一盏台灯洒下的是满是期望;像一盏路灯总感到家的温暖;如一盏指航灯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无论我身在何处心中永远点着一盏用母爱燃起的灯,她总是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用她所有的光照亮着我成长的旅程。
描写母亲近代散文3
人这一辈子,究竟活到多大年龄才算老,可能谁也说不清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都期望自己的生命,像爬满墙壁的藤蔓一样,向着阳光的方向,无限地延伸着。
我的母亲在去年盛夏,整整走过了她人生的第八十个春秋。
八十算不算老,我想应该算老了。
八十年的藤蔓,换来的是庇护我们的一片浓荫。
这浓荫来之不易,这浓荫贮满幸福。
这浓荫,是一个女人八十年的磨难。
活在这片浓荫里,我们的心,因幸福而疼痛着。
为了报答母亲八十年的含辛茹苦,我们兄妹几个提前一年,就开始酝酿怎么给她操办寿辰。几十年里,我们为了寻找各自的生活,从母亲身边轻松地走出去,如今,生活大多都走出了一个样子,但一想到还在老家的母亲,我们才感到天各一方,其实都很累,也就想突然回到母亲身边,在她老人家的寿辰里,我们也好歇一下母亲给与我们的身子和心啊。
母亲八十寿辰的庆典,也就在我们无数次的电话中日渐成熟。
我提前回到家里,从宴请的亲朋好友名单的拟定、酒店的落实、寿碗的制作、庆典的仪式,都做了精心准备。
母亲说:“你们都到齐了,我想说几句话。”
“那是肯定的,您老是当天的主角啊。”我拍着母亲已经松驰的手臂,告诉她该讲些什么。
母亲说:“我主要想说说心里的感激,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家活得不容易啊。”
母亲的话让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看来母亲这些天,并不轻松,她的还很清晰的脑子里,沉浸在对过去几十年的回忆之中。
我不敢看母亲眼睛,那双不知流过多少泪的眼睛里,藏着多少难以诉说的苦难。母亲真的老了,整个人好象小了一圈,母亲的眼睛也越来越小,在她生日来临的那些日子,母亲的眼睛里经常噙满泪水。
八十年来,母亲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过话,然而,我却有充分地理由相信,母亲一定会把内心的那份感激表达出来,我家的那些亲戚朋友们,一定会在她平凡的话语里,感受到母亲身上的骨肉亲情,有多么真诚。
按照家乡的规矩,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就要请至亲的人一起吃晚饭,最最重要的是吃长寿面。
那晚,母亲和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子孙孙,都悉数到场。或许是我和妹离开老家时间太久,好多亲戚我们已经不认识了。母亲就给我们一一介绍,她心里清清楚楚。母亲记忆超常,哪家的孙子孙媳叫什么、做什么一点不乱。说实在的,母亲介绍的具体人物我并不太在意,我更在意母亲飞扬的神情。
我专注地看着母亲,心里热乎乎的,想着母亲一直这样该有多好。
生日当天,母亲同往日一样早早地起床,洗漱干净后,开始念佛。早晚念佛是母亲每日必做的功课。我注意到母亲今天念佛的时间比平日长了许多。母亲大字不识,佛经却烂熟于心。我想今天,她面对大慈大悲的菩萨,肯定又会有许多的感激。
母亲的内心一定不平静。
八十岁,对于母亲来说,不是弹指一挥间,是煎熬和苦渡。
八十年的岁月,赋予了母亲太多的苦难和不能承受的痛。幸运的是,母亲带领着我们,一路不回头地走过来了。
我从厨房出来,看到母亲端坐在沙发上,看着父亲的遗像。我知道母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想念我的父亲了,我立马转过身来。
然后,我听到母亲浅浅的唉叹。
母亲一向爱好,生日时,她穿了件红底白点的真丝短袖,满头的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母亲精神灼灼地出现在酒店。
庆典场面非常热闹。亲朋好友争先领取寿碗,一则表示对母亲的尊重,二则也希望给自己沾点寿运。寿碗上写着母亲的名字和八十寿辰,下面是祝福的话语。这可能也是老家的规矩,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称高寿了,生日时都要毫不吝啬地遍发寿碗。
仪式是我大哥主持的。他首先请出了母亲。我和妹把母亲扶着上了台,母亲就端坐于台上。二哥代表我们兄妹发言,祝福母亲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接着他把我们兄妹一家一家地向各位亲朋好友做了介绍,然后四辈人全部围站在母亲的周围。
母亲的脸上泛着红光,儿孙满堂让她非常满足。
一位老街坊作为嘉宾代表发言,让在坐的每一位来宾都感慨万千。他说,老郭(我母亲姓郭)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几十年了,我们看着她是怎么走过的。在哪些艰难的岁月里,她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不离不弃。而今,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不容易啊。我们祝福老郭硬硬朗朗地活到120岁。
母亲显然有些激动,大哥还没有请她发言,她已经站了起来。
我立即把话筒递到她面前。母亲的手有些颤抖,她说,各位亲朋好友,我郭老娘能活到今天,能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天我要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几十年来对我和我们全家的关心,谢谢你们顶着这么大的太阳,来参加我的生日,谢谢了!
母亲话毕,来宾们都站起来用掌声回敬。
开席了,母亲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来宾们轮着给她敬酒,说祝福的话语。母亲眼里没有大小尊卑,凡是来给她敬酒的`,哪怕是小孩子,她都要站起来接受人家的祝福。
好多家庭都要求和母亲合影,并把小孩交给母亲,母亲都非常慈祥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满脸的笑容。
我想这也体现了母亲的仁义之处。
母亲有高血压,我的手袋里装着药,我一直很紧张地站在母亲的身后。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母亲一直都精神灼灼,神采飞扬。
祝福母亲健健康康,长寿再长寿一点,让我们永远有家。
描写母亲近代散文4
长这么大,我离开家的时间,超过有生之年的一半长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慢慢地觉着自己快要变成一个的旅客了。记忆里的妈妈总是停留在教我游泳,带我看星星的画面,那时的她纯真浪漫,正是风华。
第一次发现妈妈变老,是那次我回家,在路上的时候接到姐姐电话,她告诉我妈妈得了癌症,我当时就觉得脑袋里嗡地一下,一片空白。一路上我对自己说,见到妈妈,千万不要哭,不要哭,我该给她坚实的肩膀,给她依靠。走到院子里,我咽下泪水,轻快地叫了一声,妈,我回来了。妈妈“哎”了一声,然后我听到她小声地问姐姐“她知道了吗?她知道了吗?”只听见姐姐说,“知道了,我都跟她说了”。推开屋门,我看见了妈妈,看见她面容憔悴,脸色苍白松松垮垮的下巴,和严重下垂的眼角,眼神里还泛着泪光着像小孩子做错事乞求大人原谅。只一眼,我便低下头,再也没敢抬起头看她。那一刻真正理解了那句话:父母的衰老是一瞬间的。
从那之后我开始害怕,怕我来不及好好跟她相处,她就不在了。我越来越多地给她打电话,尽量多抽出时间跟她聊天,聊我小时候,聊他小时候,聊她和爸爸的事,聊早已经去世的姥姥姥爷,还有她那些小小的心愿。我就是想趁着她还能跟我聊,多知道一些关于她的事。我明白即使我再拼命攥紧,时间的沙漏也会在指缝中漏掉一些东西,但总好过最后我两手空空。
“我如同在慢动作电影中看着父亲漫漫滴着血,生命一点点从他身上渗漏出去,整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一滴一滴从个这个人的身上渗漏掉。”这是很触动我的一段话,已经不记得是出自哪里,顺着它我几乎想到了很多可能发生在我妈妈身上的坏的可能性。衰老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这是最无奈的事实。他们的衰老,让我看到生命在一点一点地丧失、抽离。小时候每次从学校回家,妈妈总会兴高采烈地弯下腰去要背着我,我不让,她就会说,快上来吧,趁着我能背你的时候,让我背背你,等我老了,你想让我背,我恐怕都没有力气了。然后慢慢地,妈妈就背不动我了。
米兰·昆德拉说:“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不可回避的溃败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它。”因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很多人年纪小的时候讨厌背课文,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会泪流满面。
前些日子,我回家的时候村子里有和妈妈年纪差不多的婶婶去世了,和妈妈一起去遛弯的时候她跟我说,她之前本来很气馁,但是现在却觉得活一天赚一天,相比那些去世的婶婶,她是幸福的。这些话让我听得五味杂陈。不过,我想幸好我还有现在,和厚厚的一叠未来。当我陪着她在村头广场遛弯的时候,当我在家给她做好吃的菜的时候,当我实现的一个有一个小小心愿的时候,看她笑得那么开心,幸好啊,我还有机会陪她笑着变老。
我亲爱的妈妈,祝你健康平安!
描写我母亲的散文
前几天我从老家回来,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满面笑容地在小园里摘豆角,妹妹挖土豆,母亲蹲在地上捡土豆。醒来后我再也睡不着,我想:母亲一辈子爱劳动,是个闲不住的人,母亲平凡而伟大。我应该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我的母亲今年85岁,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岁月使母亲的身材变矮了,时光在母亲的脸上雕刻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母亲的眼睛也变小了,变得混浊无光,耳朵也聋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轻时浓浓的眉毛已脱落,眉骨光秃秃地隆起,头发花白。
母亲3岁时没了父亲。16岁嫁给我父亲。姥姥用聘礼给儿子娶了媳妇。母亲对我们说过:“家里太穷,没办法,你姥姥把我嫁出去,换回来一个儿媳妇。”
母亲养育了六个子女,为了抚养我们长大成材,母亲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家里再穷,再苦再累,母亲都让我们读书。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的条条皱纹就是母亲辛劳一生的记载。我轻轻抚摸着母亲脸上的皱纹,皮肤完全失去了弹性,皮和肉像离股似的,我心里很酸楚。母亲不识字,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可她懂得知识的重要。母亲常说:“我不识字,我得让我的'孩子都念书。”在那“瓜菜代”的年月,一个劳动力干一天活,就能分到一碗饭啊!母亲宁可饿着去劳动,也不让我和弟弟妹妹下来干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母亲晚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母亲70岁那年,离开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农村,来到县城,住进了楼房,去年又搬进了高层楼房住。按理说,住楼房,冬暖夏凉,清闲安逸,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比农村好一些。可是母亲住不惯,闲不住,她眷恋田园生活。
我的小妹住在农村,母亲每年有半年的时间住在小妹家,每天屋里屋外地走动,一会儿去喂鸡鸭鹅,一会儿去小园挖一把大葱,一会儿拿起笤帚扫院子……因为经常运动,做点力所能及的活,所以身体很健康,心情也好。
冬天楼里取暖好,母亲再回来。母亲劳动一辈子,让她住在楼里享清福,还真有些不习惯,闲不住就扎掸子(用来掸尘土的),扎了一把又一把,我弟媳笑呵呵地说:“妈,别扎了,咱住楼用不着。”母亲说:“谁要就给谁。”
父亲辞世13年了。儿子儿媳都上班,孩子上学,白天家里就母亲一个人,很孤独,很寂寞。上下楼乘电梯,如果没人带着,母亲一个人下不了楼,所以母亲愿意回老家。回老家有许多熟人与母亲闲聊、看纸牌、和几个老太太凑在一起打麻将,说说笑笑,可高兴了!母亲吸烟,她把纸烟一次次分给老姐妹们,大家盘腿坐在炕上,脸对脸,打开话匣子,尽情地说啊笑啊,皱纹都笑开了,好像年轻了许多。
老年人需要诉说,需要倾听,需要玩乐,需要有同龄朋友交谈,需要融入人群中。
古人云:“孝顺,孝顺,顺者为孝”。母亲老了,我们兄弟姐妹事事都顺从母亲的意愿,母亲愿意住在哪就让她住在哪,只要母亲快乐就好。
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描写秋天的近代诗句
《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
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一九三0年十月)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
《霜花》
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雾的娇女,
开到我鬓边来。
装点着秋叶,
你装点了单调的死,
雾的娇女,
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
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
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的秋。
(一九三五年十月)
《秋》
杜运燮
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