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秦腔的名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3、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

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

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

21世纪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

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

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

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

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

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

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

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

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

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

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

主要是为了打猎。

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

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

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

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

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

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

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

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

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

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

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

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

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

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

一直延用到殷朝。

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

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

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

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

(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

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

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

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

《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

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关于是非诱惑的名言警句

1、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2、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 车尔厄雪夫斯基3、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 洛克4、爱是一种诚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爱或无法承受那么就别轻易地将自己的心打开。

诱惑和寂寞,本不是爱的理由。

—— 孤雅冰柔5、现在遇到很多诱惑,生活也不可能像在学校里面那么单纯。

这些诱惑主要就是各种片约,比如有些告诉你就只要演几天,给你多少多少钱。

—— 邓超6、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

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

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 王朔7、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李嘉诚8、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 村上春树9、诚实,像我们所有的节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

消极的诚实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种,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她是诚实的。

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帐员的诚实。

—— 巴尔扎克10、诚实,像我们所有的情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

消极的诚实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是诚实的。

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无动心的 —— 巴尔扎克11、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 周国平12、也许这就是耀眼的馨尹,诱惑无处不在,笑靥如花,艳丽无匹。

—— 符馨尹13、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小节、把握住“第一次”。

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实实在在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生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群众作好表率。

要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正确对待各种利益,算好“七笔账”。

算好“政治账”,志高方能致远;算好“经济账”,勤耕方能富足;算好“名誉账”,清廉方能扬名;算好“家庭账”,守身方能家圆;算好“亲情账”,品高方能会友;算好“自由账”,自律方能无拘;算好“健康账”,心良方能体壮。

—— 孟建柱14、没有所谓“矢志不渝”,——只因找不到更好的, 没有所谓“难舍难离”,——是外界诱惑不够大, 若真大到足够让你离去,统统拨归于“缘尽”, 没有所谓的头也不回,——不回顾,当然是马上有了填补,无心恋战。

……万事都在“衡量”二字。

—— 李碧华15、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

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

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 林语堂16、是祀高祺用万舞,其舞富于诱惑性,则高祺之祀,颇涉邪淫,亦可想见矣。

—— 闻一多17、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极其神秘. —— 张爱玲18、笑到最后,一定是抗拒了诱惑的人。

—— 王石19、她不诱惑,也不受诱,如她在人生的盛宴里,不醉,也不劝人醉。

她知道生命的甘味,在于浅尝辄止。

而令来自花朵的啤酒,结出最丑陋剧毒果实的,是无尽的贪杯。

—— 叶倾城20、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种极度的冒险。

贾平凹以前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乡土概念,这一次的“清风街”是他彻底回乡的写作行动。

正是因此,我们看到的《秦腔》,不是“百年历史”的描述,这种“百年历史”的宏大构想,在近十多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里,已是一种通行的惯例。

—— 阎晶明21、在生存漂泊里经常会遭受挫折,最危险的莫过于陷入琐碎的无聊,这时书籍就是最好的安慰,帮助我在充满诱惑的环境里沉静下来,克服了无数孤单夜晚随时袭来的空虚和绝望。

—— 胡晓梅22、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御。

—— 王尔德23、摆脱诱惑的唯一方式是接受诱惑。

—— 王尔德24、提奥,对我来说,在这种脆弱的凋萎之中,在生命已经逝去的某种事物之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诱惑力。

我不止一次地不能抵抗爱情,常常是对那些被牧师在教运上加以指摘的,认为是有罪与歧视的女人充满着爱。

—— 梵高25、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

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 林语堂26、由於环境的熏染,社会的习惯,使某些不合理的行为,竟也心安理得,不能自愧。

但既为人类,这种向善拒恶的自觉──惭愧,仅是多少不同,对象不同,而决非全无的。

所以虽为环境等诱惑或逼迫而堕落,但人人有惭愧心现前,而能导使改过自新。

有惭愧,所以人是有自觉的德行的众生,他会从尊重真理,尊重自己,尊重大众舆论中,引发惭愧而励行入情入理的德行。

—— 印顺导师27、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昆德拉28、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三者中,友情是最经不起利益诱惑的一个。

于是,三个有不同理念的男人在战乱中的不同选择,并由此产生的分歧。

—— 陈可辛29、她们幽禁于技巧精熟的樊篱里。

参加路边聚会的这些人,打碎了家庭的桎梏,脱掉了手镯,抹去了额上的吉祥痣。

他们是朝觐者,不会回到卧房的诱惑之中,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不知倦乏;他们身穿土灰色衣服,望着天上的星儿寻找道路。

—— 泰戈尔30、人活一世,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

与其让那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来诱惑自己,败坏自己的生活,不如安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一点快乐和平静。

—— 李银河31、我最大压力是审计人员能否抵挡外界诱惑。

—— 李金华32、我选择演员不是因为聚光灯下的万人追捧,我是个很实际很现实的人,闪光灯背后是很现实的世界,上天给我这样的资本,我可以去尝试一下,但也明白这个行业很被动,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可以得到同等的回报,一旦没有了光环所有的人都会背离你。

但它对我不是诱惑,所以我是可以离得开的。

—— 黄圣依33、央视主持人也是普通人,我们的收入其实很有限,难免有些人会经不住金钱诱惑,出去赚外快。

—— 韩乔生34、我的玫瑰情人,艳丽的娇儿,我要挑逗你、诱惑你、宠爱你、纵容你

我要你做我的蓝色精灵,对全世界扬起骄傲的唇角,在爱的天空中翱翔,我对着大海说我爱你,对着蓝天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死你。

—— 郭敖35、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 佚名36、诚实,像我们所有的情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

消极的诚实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是诚实的。

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无动心的。

—— 巴尔扎克37、青春的特征乃是动不动就要背叛自己,即使身旁没有诱惑的力量。

—— 莎士比亚38、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

—— 弗培根39、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 车尔尼雪夫斯基40、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41、怯懦是免于诱惑的最可靠保障 —— 马克吐温42、日子过顺了,得意忘形,公狗得意翘尾巴,人得意翘鸡巴。

当然也怨这个小妖精,每天都用眼神撩我,用奶头蹭我,我西门闹不是圣人,顶不住这诱惑。

《生死疲劳》 —— 莫言43、我觉着今天的同学们,你们在大学学习,现在社会当然诱惑也很多,多元化的发展,思路都很广阔,眼界都很开阔,你们出去以后十个不服八个不服,这个都是非常正常的。

你们就是要不服,就是要努力。

但是我真的今天取得多大的成绩,大家怎么夸我,我从来不说范进中举的话。

我不是装谦虚,至今我很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感恩母校和老师。

我经常这样想。

当时我爸妈也在说,我们家就从来没有个文艺界的,怎么出了个导演。

我当时收到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所有的工友都以为我是去学放电影的。

当然,机会加上努力。

努力是对机会的态度。

这是我的想法,因为我经历过所有这些的我们所谓的苦难岁月。

我珍惜它不是一天两天,我今天……到未来都会一直珍惜,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所以我的努力就建立在对这个机会的珍惜上。

我知道,我感恩这个命运,我就觉得我能这样子多不容易啊。

然后你就觉着不能浪费时间,你就觉着做任何事情不能草率,你必须全力以赴。

像我们这个年纪,你觉得你得经常检查检查身体。

像我们这个年代,同代中已经有夭折的了。

我们20年聚首的时候曾经说,下一个10年聚首的时候,不知道哥几个是不是还全

就是各种原因吧,你就会觉着时光,要很珍惜它,很愿意珍惜每一分钟。

就像我们现在俗话说的,过好每一分钟,过好每一天。

那这个过好就是一个存在价值,那对我来说,我没有太多其他的嗜好,我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分钟就是做我喜欢做的工作。

—— 张艺谋44、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说你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你多有成就,而在你面对诱惑的时候,懂得放弃。

—— 六六45、人如果出卖了自己的尊严,他将永远失去尊严。

就是说,让别人作出可耻的行为,不管是迫害还是行赌,这本身就是不光彩的。

这样的迫害或者诱惑者,在违反伦理的压力下,不管对方能否保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他自己已经失去了尊严和荣誉。

—— 汤因比

赞美秦腔的句子

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

描写秦腔的句子

20 世纪 70 年初涉文坛的贾带着浓厚的乡恋 , 创造了田园商州乡土氛围。

90 年代 , 贾平凹小说创作有了显著变化 , 由乡村创作转向城市书写 , 与之相伴随的是贾平凹对待城乡态度的变化。

他既认识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 却又满怀对城市文明侵吞传统农耕文明的焦虑。

他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反思 , 在《废都》、《白夜》、《土门》等作品中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批判。

经历着情感的困惑与悲虑 , 作家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栖息地 , 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故乡 , 当他面对以往熟悉的故土时 , 他竟然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慰藉 , 对故土的现状和未来充满迷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 这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 , 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正如贾平凹所说 : “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 , 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 , 失去根的哀叹 , 确实是一次寻根的过程。

” 一、为苍凉的农村现实哀叹贾平凹是一位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家。

《秦腔》这部沉重之作贴近生活 , 贴近现实 , 表现了作家对当下农村的热情和关怀。

然而 , 作品展现的不是当下农村的勃兴和繁荣 , 而是农村的贫困和凋敝的现实 , 让我们看到的是农村重新陷入到另外一种沉重和苍凉之中的景象。

《秦腔》所写的是关中大地上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沉积的村子———清风街一年左右琐碎泼烦的日子 , 透过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我们看到了当下农村的社会风气 : 乡镇基层政权勾心斗角 , 乡zheng府强行摊派 , 乡干部吃喝成风 , 农村经济停滞不前。

这些现象使农村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 : 随着耕地的逐步减少 , 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 , 粮食产量不再提高 , 而化肥、农药、种子的价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却迅速上涨 , 村民日渐窘迫起来 , 而乡干部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导致清风街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县的抗税事件。

农民单凭地里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 , 不少人家便让青壮年进城打工 , 如俊德 , 甚至抛弃土地 , 全家进城打工。

当夏风问赵宏生清风街有多少人在省城打工时 , 赵宏生说 : “大概有几十吧。

除了在饭店做饭当服务员外 , 大多是卖炭呀 , 捡破烂呀 , 贩药材呀 , 工地上当小工呀 , 还有的谁知道都干了些啥 , 反正不回来。

回来的 , 不是出了事故用白布裹了尸首 , 就是缺胳膊少腿儿。

” [1]495 西街的李建打工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死了 , 白雪的侄子白路也是打工摔死的。

出事的家庭塌了天 , 幸免的也只能是累死累活地在贫困线上挣扎。

青壮年从村庄出走 , 也带走了村庄的活力 , 外出打工的村民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出现土地荒芜。

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 , 当夏天智过世时 , 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 连抬棺的人手都不够。

夏天义被大面积滑坡所埋没 , 村里也因没有主要劳力无法刨出其尸体 , 最后只好作罢 , 权当是夏天义得到了厚葬。

整个农村呈现出衰败的情景 , “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废村”。

作品就这样讲述了农民与土地剥离的解脱与无奈 , 失落与无助。

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面临着破裂和毁灭 , 农耕文明正在惨淡地退去 , “离土”引发了土地信仰的动摇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

人与地之间的冲突是通过夏君亭和夏天义之间的冲突来表现的。

夏君亭这位年轻村干部认为村里人光有粮食是不能过好日子的 , 为了解决村民缺钱的问题 , 他在村里的耕地建农贸市场以繁荣经济 , 致力于拯救清风街的衰败。

老主任夏天义则为土地收拢不住人痛心疾首 , 清风街这个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的老党员 , 这个在时代的风云中有着辉煌过去的清风街最高“统帅” , 他执著地坚守和维护着脚下的土地。

同时他又迷茫、不解 , “他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在土地上干活 , 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 , 土地却留不住了他们 ! ”这痛心的话语掺杂着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痴迷和刻骨的眷顾。

他带领哑巴和引生三个体弱病残修七里沟 , 改造河滩地 , 他不顾自己的年迈和家里人的反对租种俊德抛荒的土地 , 反对君亭占用耕地建农贸市场 , 坚决抵制村里用七里沟来换鱼塘 , 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七里沟淤地 , 最后“天葬”在他心爱的土地里 , 和这一块自己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夏天义这种愚公式的行为 , 这种脱离当下现实和经济规律的道德完成和精神实现 , 虽然有崇高和悲壮的意味 , 但也流露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尴尬和无奈。

作家通过夏天义对乡土的留恋和执著 , 表达了一种理想 : 人来于土 , 归于土 , 把大地当作文明的根来理解 , 恢复人对大地万物的依恋感情。

这种理想透露出作家内心深处那种土地重于一切的观念 , 由此可见贾平凹在乡村消失过程中的恋土情结。

《秦腔》也完成了当下乡村在社会转型期的嘈杂熙攘的世风图景 : 农民的困惑、依恋、无奈和挣扎。

二、为传统文化的悲剧命运咏叹秦腔与秦地人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 清风街上的人也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种古老的艺术 , 在《秦腔》里 , 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次数极多。

不仅对秦腔的历史、艺术价值作了大量的阐述和定义 , 而且对秦腔的音乐也有细致的记载 , 比如对音乐唱段的直接记录和描写 , 对剧情的分类 , 脸谱的介绍等等 , 而且作者还塑造了一个秦腔迷夏天智。

夏天智在“文革”期间被批斗 , 在被关押时曾想自尽 , 因无意中听到别人所唱的秦腔而打消了自尽的念头 , 事后他深怀感激地说 : “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 ! ”从此他对秦腔一往情深。

他退休之后主动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秦腔 , 平时闲暇之际就跟别人唱和秦腔或是在家里往马勺背上画秦腔脸谱 , 甚至把夏风的结婚宴会办成了秦腔脸谱展览会。

后来又在剧团下乡巡演时办秦腔脸谱展览会 , 随后要夏风协助他出版秦腔脸谱书。

尽管秦腔已受到冷落 , 需要自费出书 , 但他仍乐此不疲 , 逢人便唱秦腔 , 赠马勺脸谱。

在他看来 , 不懂秦腔就不算秦人 , 以至他在县医院治病时还对夏雨说 : “你现在就回去取 , 没秦腔听在病床上躺得住 ? ”临死前他还要求播放秦腔 , 入殓时要盖脸谱马勺才瞑目 , 入葬时伴随着他的都是秦腔声。

夏天智的儿媳白雪也是秦腔艺术的精灵。

白雪既是夏天智的儿媳 , 更是其艺术知音 , 两者都有相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认同。

白雪人好戏好 , 对秦腔艺术执著 , 尽管县剧团演出不景气 , 但她仍不改初衷。

结婚后夏风要把她调入省城 , 她却决意不去 , 她觉得 : “我到省城干啥呀 , 辛辛苦苦练了十多年功 , 不演戏才不去哩 ! ”她简直是秦腔精神的化身。

然而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秦腔》中的秦腔同样面临悲剧性*命运。

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时期却走向了没落 , 它的衰颓之势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在市场化与时尚化的猛烈冲击下 , 它被现代文化所淹没 , 宿命般地走向衰亡。

夏中星的秦腔振兴计划并没有带来秦腔的繁荣 , 县剧团更是每况愈下 , 不但没有一个观众 , 他还差点被人打了 , 演员只好各自组成乐班走村串户为人吹吹唱唱。

而陈星在万宝酒楼开业演唱流行歌曲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秦腔竟抵不过流行歌曲。

秦腔名角王老师唱了一辈子秦腔 , 年老后想出一盘带有纪念意义的唱腔磁带也不得。

热爱秦腔的白雪也最终落了个只为丧事而歌 , 又遭丈夫遗弃的不幸结局。

夏天智终于出版了秦腔脸谱 , 每天坚持在家里播放秦腔 , 可他的收音机喇叭最后还是随着他的病死而哑。

他的死亡隐喻的正是乡村文化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终结。

秦腔迷夏天智的死 , 可以看作是民间精神、民间文化的一种的衰败 ; 白雪从对秦腔的痴狂到沦落为红白喜事唱歌 , 体现了作家非常浓重的绝望感。

作品以秦腔做引 , 高亢深沉、激扬悲凉的秦腔贯穿始终 , 给人一种如歌如泣、忧伤无奈的感觉。

秦腔是终曲 , 也是告别 , 它与古老的乡村文明一样 , 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贾平凹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的传统精神的作家 , 其创作心理中深深地潜藏着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认同 , 他既对秦腔倾注深深的热爱 , 又对它的式微惋叹不已。

在小说的结尾 , 当秦腔随着夏天义的死和秦剧团的解散 , 逐渐走向衰落时 , 深重的哀叹才显得真实可信 , 鲜明的挽歌情调才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三、为乡村伦理秩序的消亡凭吊其实 , 秦腔在乡村世界的衰微并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 秦腔的衰微在很大程度上隐含着传统文化道德在那片土地上的衰落。

在广大乡村 , 传统文化与道德在维护日常生活秩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种突如其来的衰落对他们来说 ,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 , 伴随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约束力的丧失 , 人们精神变得空虚 , 行动失去公共原则 , 内心变得无所适从。

在小说中 , 作者虽然也写到了相处友好的夏家四兄弟 , 平时有好菜好酒必相互请吃 , 过年整个家族一起吃 , 挨家挨户去吃 , 认为这样吃年饭最能体现家风 , 平时许多事情也都是家族里自行解决 , 这就是建立在血缘、伦理根基上的土性*文化。

可与清风街的混乱无序、丑恶滋生比较 , 四家四兄弟的这种做法根本唤不回那越来越远的传统文化道德。

当然 , 夏天智无疑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坚守者 , 他给清风街糅进了两种东西 : 一是仁厚 , 一是儒雅。

在清风街的日常生活中 , 他不允许儿子庆玉多占集体一点地 , 教育庆玉作为教师不能因私事耽搁学生上课 , 提醒孙子光利干公家要把事当个事干。

他的为人处事中总是恪守体现着扶危济困的传统道德 , 不管是他对秦安的关心匡扶 , 还是他对若干贫困孩子的资助 , 都一再强化着夏天智作为一种传统道德精神载体所独具的人格魅力。

但夏天智的这种人格魅力却渐渐失去 , 眼瞅着清风街由于人心的混乱而变得越来越失序却无可奈何。

比如 : 作品中夏天义的五个儿子在对待老人问题上的表现 , 处处与乡村传统道德背道而驰。

为给老人迁坟的事 , 瞎瞎与大嫂淑贞打骂不止 ; 为了老人的口粮 , 兄弟间相互扯皮以至大打出手 ; 当二婶说起要治眼病时 , 立即引起儿子媳妇们的不满。

瞎瞎的媳妇更是明白无误地说 : “人老了总得有个病 , 没了病那人不就都不死啦 ?! ”就连夏天义被意外地埋在了土堆里 , 因树碑的钱和费用也引起了兄弟妯娌间的激烈吵闹 ; 夏庆玉不顾家庭的责任和舆论的指责 , 与有夫之妇黑娥勾搭成奸 , 一点也不考虑自己家人及黑娥丈夫武林的感受。

庆玉与黑娥的最终结合 , 并没让人感到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味 , 让人感到的只是肉欲上的满足和道义上的无耻。

听说患病的秦安四五年里都没事 , 秦安媳妇却呜呜哭起来 , 说 : “那我就死呀 , 他还要活那么久 , 我咋受得了罪呀 ! ”另外 , 文中还谈到了君亭导演的抓赌事件 , 老实巴交的屈明泉因愤杀人 , 丁霸槽酒楼上妓女卖|婬* , 进城打工的村民发财无门入室行凶……轻描淡写间 , 乡村朴素情怀和伦理秩序的衰败 , 已跃然纸上。

村民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人心的混乱和乡村现实的失序 , 已触目惊心。

而且作者还特别突出了夏天义的悲剧意义 : “夏天义身上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丰富的时代悲喜剧内涵……历史与道德、经济与人文在他身上是错位的 , 这种复杂性*中蒸腾而出的人生况味和历史惆怅 , 构成了一种悲剧美。

” [2]《秦腔》是回忆、是哀伤的表白 , 是无奈的荒原上的挽歌。

贾平凹在《秦腔》里写出了处于式微瓦解状态的乡村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凭吊和惋惜 , 它是贾平凹行将逝去的故乡的纪念碑 , 也是他漫长的精神旅途上的里程碑 , 它记载着作家 30 年寻找的心路历程 , 也标志着他一贯视为精神家园的乡土故乡的失去。

这失去表现了贾平凹对故乡传统文明衰落的无助迷茫。

事实上 , 只要体味到《秦腔》不动声色*的叙述所形成的整体上的巨大沉默 , 便不难发现作家意欲告别、忘却的心态。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初涉文坛的贾平凹带着浓厚的乡恋情结 , 创造了田园般的商州乡土氛围。

90 年代 , 贾平凹小说创作有了显著变化 , 由乡村创作转向城市书写 , 与之相伴随的是贾平凹对待城乡态度的变化。

他既认识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 却又满怀对城市文明侵吞传统农耕文明的焦虑。

他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反思 , 在《废都》、《白夜》、《土门》等作品中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批判。

经历着情感的困惑与悲虑 , 作家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栖息地 , 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故乡 , 当他面对以往熟悉的故土时 , 他竟然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慰藉 , 对故土的现状和未来充满迷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 这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 , 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正如贾平凹所说 : “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 , 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 , 失去根的哀叹 , 确实是一次寻根的过程。

”一、为苍凉的农村现实哀叹贾平凹是一位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家。

《秦腔》这部沉重之作贴近生活 , 贴近现实 , 表现了作家对当下农村的热情和关怀。

然而 , 作品展现的不是当下农村的勃兴和繁荣 , 而是农村的贫困和凋敝的现实 , 让我们看到的是农村重新陷入到另外一种沉重和苍凉之中的景象。

《秦腔》所写的是关中大地上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沉积的村子———清风街一年左右琐碎泼烦的日子 , 透过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我们看到了当下农村的社会风气 : 乡镇基层政权勾心斗角 , 乡zheng府强行摊派 , 乡干部吃喝成风 , 农村经济停滞不前。

这些现象使农村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 : 随着耕地的逐步减少 , 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 , 粮食产量不再提高 , 而化肥、农药、种子的价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却迅速上涨 , 村民日渐窘迫起来 , 而乡干部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导致清风街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县的抗税事件。

农民单凭地里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 , 不少人家便让青壮年进城打工 , 如俊德 , 甚至抛弃土地 , 全家进城打工。

当夏风问赵宏生清风街有多少人在省城打工时 , 赵宏生说 : “大概有几十吧。

除了在饭店做饭当服务员外 , 大多是卖炭呀 , 捡破烂呀 , 贩药材呀 , 工地上当小工呀 , 还有的谁知道都干了些啥 , 反正不回来。

回来的 , 不是出了事故用白布裹了尸首 , 就是缺胳膊少腿儿。

” [1]495 西街的李建打工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死了 , 白雪的侄子白路也是打工摔死的。

出事的家庭塌了天 , 幸免的也只能是累死累活地在贫困线上挣扎。

青壮年从村庄出走 , 也带走了村庄的活力 , 外出打工的村民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出现土地荒芜。

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 , 当夏天智过世时 , 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 连抬棺的人手都不够。

夏天义被大面积滑坡所埋没 , 村里也因没有主要劳力无法刨出其尸体 , 最后只好作罢 , 权当是夏天义得到了厚葬。

整个农村呈现出衰败的情景 , “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废村”。

作品就这样讲述了农民与土地剥离的解脱与无奈 , 失落与无助。

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面临着破裂和毁灭 , 农耕文明正在惨淡地退去 , “离土”引发了土地信仰的动摇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

人与地之间的冲突是通过夏君亭和夏天义之间的冲突来表现的。

夏君亭这位年轻村干部认为村里人光有粮食是不能过好日子的 , 为了解决村民缺钱的问题 , 他在村里的耕地建农贸市场以繁荣经济 , 致力于拯救清风街的衰败。

老主任夏天义则为土地收拢不住人痛心疾首 , 清风街这个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的老党员 , 这个在时代的风云中有着辉煌过去的清风街最高“统帅” , 他执著地坚守和维护着脚下的土地。

同时他又迷茫、不解 , “他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在土地上干活 , 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 , 土地却留不住了他们 ! ”这痛心的话语掺杂着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痴迷和刻骨的眷顾。

他带领哑巴和引生三个体弱病残修七里沟 , 改造河滩地 , 他不顾自己的年迈和家里人的反对租种俊德抛荒的土地 , 反对君亭占用耕地建农贸市场 , 坚决抵制村里用七里沟来换鱼塘 , 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七里沟淤地 , 最后“天葬”在他心爱的土地里 , 和这一块自己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夏天义这种愚公式的行为 , 这种脱离当下现实和经济规律的道德完成和精神实现 , 虽然有崇高和悲壮的意味 , 但也流露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尴尬和无奈。

作家通过夏天义对乡土的留恋和执著 , 表达了一种理想 : 人来于土 , 归于土 , 把大地当作文明的根来理解 , 恢复人对大地万物的依恋感情。

这种理想透露出作家内心深处那种土地重于一切的观念 , 由此可见贾平凹在乡村消失过程中的恋土情结。

《秦腔》也完成了当下乡村在社会转型期的嘈杂熙攘的世风图景 : 农民的困惑、依恋、无奈和挣扎。

二、为传统文化的悲剧命运咏叹秦腔与秦地人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 清风街上的人也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种古老的艺术 , 在《秦腔》里 , 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次数极多。

不仅对秦腔的历史、艺术价值作了大量的阐述和定义 , 而且对秦腔的音乐也有细致的记载 , 比如对音乐唱段的直接记录和描写 , 对剧情的分类 , 脸谱的介绍等等 , 而且作者还塑造了一个秦腔迷夏天智。

夏天智在“文革”期间被批斗 , 在被关押时曾想自尽 , 因无意中听到别人所唱的秦腔而打消了自尽的念头 , 事后他深怀感激地说 : “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 ! ”从此他对秦腔一往情深。

他退休之后主动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秦腔 , 平时闲暇之际就跟别人唱和秦腔或是在家里往马勺背上画秦腔脸谱 , 甚至把夏风的结婚宴会办成了秦腔脸谱展览会。

后来又在剧团下乡巡演时办秦腔脸谱展览会 , 随后要夏风协助他出版秦腔脸谱书。

尽管秦腔已受到冷落 , 需要自费出书 , 但他仍乐此不疲 , 逢人便唱秦腔 , 赠马勺脸谱。

在他看来 , 不懂秦腔就不算秦人 , 以至他在县医院治病时还对夏雨说 : “你现在就回去取 , 没秦腔听在病床上躺得住 ? ”临死前他还要求播放秦腔 , 入殓时要盖脸谱马勺才瞑目 , 入葬时伴随着他的都是秦腔声。

夏天智的儿媳白雪也是秦腔艺术的精灵。

白雪既是夏天智的儿媳 , 更是其艺术知音 , 两者都有相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认同。

白雪人好戏好 , 对秦腔艺术执著 , 尽管县剧团演出不景气 , 但她仍不改初衷。

结婚后夏风要把她调入省城 , 她却决意不去 , 她觉得 : “我到省城干啥呀 , 辛辛苦苦练了十多年功 , 不演戏才不去哩 ! ”她简直是秦腔精神的化身。

然而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秦腔》中的秦腔同样面临悲剧性*命运。

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时期却走向了没落 , 它的衰颓之势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在市场化与时尚化的猛烈冲击下 , 它被现代文化所淹没 , 宿命般地走向衰亡。

夏中星的秦腔振兴计划并没有带来秦腔的繁荣 , 县剧团更是每况愈下 , 不但没有一个观众 , 他还差点被人打了 , 演员只好各自组成乐班走村串户为人吹吹唱唱。

而陈星在万宝酒楼开业演唱流行歌曲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秦腔竟抵不过流行歌曲。

秦腔名角王老师唱了一辈子秦腔 , 年老后想出一盘带有纪念意义的唱腔磁带也不得。

热爱秦腔的白雪也最终落了个只为丧事而歌 , 又遭丈夫遗弃的不幸结局。

夏天智终于出版了秦腔脸谱 , 每天坚持在家里播放秦腔 , 可他的收音机喇叭最后还是随着他的病死而哑。

他的死亡隐喻的正是乡村文化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终结。

秦腔迷夏天智的死 , 可以看作是民间精神、民间文化的一种的衰败 ; 白雪从对秦腔的痴狂到沦落为红白喜事唱歌 , 体现了作家非常浓重的绝望感。

作品以秦腔做引 , 高亢深沉、激扬悲凉的秦腔贯穿始终 , 给人一种如歌如泣、忧伤无奈的感觉。

秦腔是终曲 , 也是告别 , 它与古老的乡村文明一样 , 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贾平凹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的传统精神的作家 , 其创作心理中深深地潜藏着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认同 , 他既对秦腔倾注深深的热爱 , 又对它的式微惋叹不已。

在小说的结尾 , 当秦腔随着夏天义的死和秦剧团的解散 , 逐渐走向衰落时 , 深重的哀叹才显得真实可信 , 鲜明的挽歌情调才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三、为乡村伦理秩序的消亡凭吊其实 , 秦腔在乡村世界的衰微并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 秦腔的衰微在很大程度上隐含着传统文化道德在那片土地上的衰落。

在广大乡村 , 传统文化与道德在维护日常生活秩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种突如其来的衰落对他们来说 ,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 , 伴随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约束力的丧失 , 人们精神变得空虚 , 行动失去公共原则 , 内心变得无所适从。

在小说中 , 作者虽然也写到了相处友好的夏家四兄弟 , 平时有好菜好酒必相互请吃 , 过年整个家族一起吃 , 挨家挨户去吃 , 认为这样吃年饭最能体现家风 , 平时许多事情也都是家族里自行解决 , 这就是建立在血缘、伦理根基上的土性*文化。

可与清风街的混乱无序、丑恶滋生比较 , 四家四兄弟的这种做法根本唤不回那越来越远的传统文化道德。

当然 , 夏天智无疑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坚守者 , 他给清风街糅进了两种东西 : 一是仁厚 , 一是儒雅。

在清风街的日常生活中 , 他不允许儿子庆玉多占集体一点地 , 教育庆玉作为教师不能因私事耽搁学生上课 , 提醒孙子光利干公家要把事当个事干。

他的为人处事中总是恪守体现着扶危济困的传统道德 , 不管是他对秦安的关心匡扶 , 还是他对若干贫困孩子的资助 , 都一再强化着夏天智作为一种传统道德精神载体所独具的人格魅力。

但夏天智的这种人格魅力却渐渐失去 , 眼瞅着清风街由于人心的混乱而变得越来越失序却无可奈何。

比如 : 作品中夏天义的五个儿子在对待老人问题上的表现 , 处处与乡村传统道德背道而驰。

为给老人迁坟的事 , 瞎瞎与大嫂淑贞打骂不止 ; 为了老人的口粮 , 兄弟间相互扯皮以至大打出手 ; 当二婶说起要治眼病时 , 立即引起儿子媳妇们的不满。

瞎瞎的媳妇更是明白无误地说 : “人老了总得有个病 , 没了病那人不就都不死啦 ?! ”就连夏天义被意外地埋在了土堆里 , 因树碑的钱和费用也引起了兄弟妯娌间的激烈吵闹 ; 夏庆玉不顾家庭的责任和舆论的指责 , 与有夫之妇黑娥勾搭成奸 , 一点也不考虑自己家人及黑娥丈夫武林的感受。

庆玉与黑娥的最终结合 , 并没让人感到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味 , 让人感到的只是肉欲上的满足和道义上的无耻。

听说患病的秦安四五年里都没事 , 秦安媳妇却呜呜哭起来 , 说 : “那我就死呀 , 他还要活那么久 , 我咋受得了罪呀 ! ”另外 , 文中还谈到了君亭导演的抓赌事件 , 老实巴交的屈明泉因愤杀人 , 丁霸槽酒楼上妓女卖|婬* , 进城打工的村民发财无门入室行凶……轻描淡写间 , 乡村朴素情怀和伦理秩序的衰败 , 已跃然纸上。

村民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人心的混乱和乡村现实的失序 , 已触目惊心。

而且作者还特别突出了夏天义的悲剧意义 : “夏天义身上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丰富的时代悲喜剧内涵……历史与道德、经济与人文在他身上是错位的 , 这种复杂性*中蒸腾而出的人生况味和历史惆怅 , 构成了一种悲剧美。

” 《秦腔》是回忆、是哀伤的表白 , 是无奈的荒原上的挽歌。

贾平凹在《秦腔》里写出了处于式微瓦解状态的乡村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凭吊和惋惜 , 它是贾平凹行将逝去的故乡的纪念碑 , 也是他漫长的精神旅途上的里程碑 , 它记载着作家 30 年寻找的心路历程 , 也标志着他一贯视为精神家园的乡土故乡的失去。

这失去表现了贾平凹对故乡传统文明衰落的无助迷茫。

事实上 , 只要体味到《秦腔》不动声色*的叙述所形成的整体上的巨大沉默 , 便不难发现作家意欲告别、忘却的心态。

关于秦腔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