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句和集邮有关的格言
集邮是为了发挥潜能。
——亚里士多德玩物非丧志,集邮亦成家。
——老舍
老舍先生说过:"集邮长知识。
嗜爱颇高尚。
切莫去居奇赚钱代赏。
"说说你的看法。
集邮可以增长知识,这是一个十分高尚的爱好。
不要把这种爱好当成赚钱的方式,不要把赚钱代替欣赏邮票的心情。
老舍的著作有什么
叫什么
有什么好词佳句
老舍:【著作书目】 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冰心;《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巴金;《家》《春秋》《巴金散文集》《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灭亡》《复仇》《“上”人回家 》《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落日》 《一只受伤的猎犬》 《矮檐》 《栗子 》《皈依》 《邮票》 《昙 》《鹏程》 《参商》 《蚕》《道旁》 《俘虏》 《雨夕》 《印子车的命运》 《邓山东》 《花子与老黄》 《小蒋》 《往事三瞥》《憩园》《寒夜》《激流三部曲》《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寒夜的星辰》 余秋雨;主要作品 学术论文: 1.戏剧理论史稿 2.戏剧审美心理学 3.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4.艺术创造工程 5.笛声何处 散文集; 1.文化苦旅 2.山居笔记 3.霜冷长河 4.千年一叹 5.行者无疆 回忆录; 1.借我一生 选集: 1.余秋雨人生哲言 2.出走十五年 3.晨雨初听 4.余秋雨简要读本 5.心灵之旅 6.亚非之旅 7.欧洲之旅
体现出老舍风趣幽默的故事
自学成才的作家教授有“幽默小说家”之称的老舍不仅在他写的小说与剧本里充满了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是妙趣横生。
老舍在教国文的时候,曾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
但他不承认这是他的处女作,自认为27岁侨居英国时所写的长篇小说才是自己的处女作。
在英国时,老舍的生活十分清苦,是在3个便士一本的作文本上历时一年写成的。
他将书稿寄回上海,由许地山介绍,在郑振铎主编的上发表,由此而成名。
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到了北平,因为的发表而享誉文坛。
老舍“自幼便是穷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全靠自学成才。
他从英国回来,在济南一所大学任教,并继续写小说,生活逐渐安定。
当年老舍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有位教授常到他家做客聊天。
老舍喜在茶余饭后说些小笑话,逗得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
一日,这位教授只顾哈哈大笑,竟误把盐当成白糖放进咖啡里,发觉后又不愿倒掉,只得在咖啡中再放一次糖,于是好端端的一杯咖啡被老舍的幽默变成一杯怪味咖啡了。
未名湖畔的笑声有一次,校长陆志韦邀请老舍去演讲,大礼堂中座无虚席。
老舍经陆校长向与会者简单介绍后,慢条斯理地说:“想当初,我也投考过燕大,可是名落孙山,没有被录取。
也许那时各位教授还没有发现我的天才吧
”这几句开场白,惹得在场师生哄堂大笑。
当时,在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攻读的胡絜青,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叫“真社”的文学社团,她用“燕岩”的笔名不时在副刊上发表作品。
“真社”的社员们希望老舍到校演讲,便推胡絜青为代表前往邀请。
胡絜青第一次同老舍接触,谈得很融洽。
语文学家罗常培是老舍的同窗挚友,看到老舍已逾而立之年,尚未成家,十分着急。
罗对胡絜青也很了解,眼见两人情投意合,而且都是满族人,便自告奋勇当现成红娘。
那时的社会还不怎么开通,罗常培征得絜青妈妈的同意,有心撮合,请老舍和胡絜青一起吃饭。
在吃饭中有朋友在旁边助威,两人感情日进千里。
罗常培特地聚合了一班朋友,轮流作庄请他们吃饭。
赴宴三次后,老舍和胡絜青心领神会了。
于是,老舍给胡絜青写了第一封情书,内容十分特别,他写道:“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的饭的办法会面说话,你和我手中都有一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这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
”正是这封坦率的情书打开了胡絜青的少女情怀。
从此,两人经常书信来往了。
老舍知道了胡絜青是缝衣能手,经常变换衣服花样,老舍又写信给她:“……我可没钱供你,看来你跟我好,就得牺牲这衣裳。
我不能像外国人似的,在外面把老婆捧得老高,回家就打一顿。
我不会欺负你,更不会打你,可是我也不会像有些外国男人那样,给你提着小伞,让你挺神气地在前面走,我在后头伺候你。
”诚挚之情赢得了胡絜青的芳心,二人终成眷属。
结婚日定在1931年6月,当时老舍33岁,胡絜青27岁。
替溥仪修改文稿1958年春,有一天,老舍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罗常培,另一位是溥仪的叔父载涛,他们是来找老舍商量一起保释溥仪的。
虽然老舍与这两位都是好友,而且,老舍与胡絜青结婚又是罗常培做媒,可是他还是拒绝了这件事。
老舍的想法是,别的不说,溥仪他丢了满族人的脸。
可是,谁又想到数年之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朋友来访,问他最近在写什么
老舍回答说,正为“皇帝”当“奴才”。
朋友不解其意,原来老舍正在替溥仪润色一书。
他虽然很忙,却甘心当“奴才”,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对这本书进行了文字加工。
原稿上几乎每一页都有他改过的地方,外人哪里知道他在这本书上花的心血呢
和梁实秋说相声老舍曾亲自上台表演相声,且颇有职业水准。
在武汉时,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把衣领塞起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富少舫)上台演过双簧;在重庆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欧少久)演过相声;在重庆他分别和作家老白、梁实秋演过相声,这些都被传为美谈。
老舍说:“旧瓶装新酒给我一种强烈的诱惑,因为这是宣传抗战的最锋利的武器。
”于是除了写新段子,让艺人们说“抗战相声”之外,他还穿上灰大褂,手中拿着折扇,亲自上台表演。
对词的时候,老舍向没有上台经验的作家、他的捧哏伙伴面授机宜:“说相声的诀窍是,不管台下怎么说,台上的绝对不能笑,台下越乐得欢,台上的脸越要绷得紧
”有一次演出时,老舍按照老相声的章法用扇子骨打捧哏的梁实秋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打落了眼镜。
梁实秋忙伸出两臂,正好接住,在空中托住不动,做亮相状,观众以为是一种“绝活”,没看过瘾,大喊:“再来一个
”老舍和梁实秋的友谊可追到30年代,当时,老舍是的国文教授,梁实秋是英语系主任。
老舍含冤去世后,梁实秋曾撰写了一文,追忆了两人的友谊。
以诗答复催稿函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么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簌天。
冰莹成舍我,碧野林枫眠。
老舍随口吟的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人们熟悉并称道的8位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刊物的编辑向作者催稿,这是常有的事。
但像老舍那样,以诗回答催稿信的,却很少见。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像诗一般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
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
呔
马来
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
两千来个字
这还是老弱残兵
后帐休息
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这封信中被催稿的“苦相”以及作者的自谦精神,跃然纸上。
这封信自然是满足了编辑的催稿要求,还有一封写给林语堂的答催稿信,就没有能满足约稿者的要求,诗如下:今年非去年,正是鸡与狗。
去年有工夫,今岁则没有。
老舍出诗,齐白石依句作画老舍爱画,爱藏画,也结交不少画家朋友。
北方的有徐悲鸿、齐白石,南方的有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丰子恺。
但老舍最爱挂的是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和林风眠的作品。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老舍最珍惜的是两组各四张的命题画。
两组画的诗句都是老舍自撰的,交给齐白石,请他按诗意作画,形同考试。
第一组全是曼殊禅师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代表春;“红莲礼白莲”代表夏;“芭焦叶卷抱秋花”代表秋;“几株寒梅映雪红”代表冬,合在一起,成了一组四季花卉配诗画。
齐白石拿到“考卷”一看,点头微笑,稍加思考,提笔就画,轻松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写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画”或“应友人老舍命”的字样。
老舍请装裱师傅刘金涛精心裱饰,赶在春节之前挂在西墙。
前来拜年的友人被这一墙新画震惊,连呼:“好画
好画
”不少人在画前,拍手叫绝。
这次成功,把齐白石和老舍的兴致都鼓动起来。
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诗求画。
不过,这次近乎“出难题”,其中两句诗为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
里边有无形的声音,有动词,有距离,有时间,有地理环境,还有特定的情调,难度确实极大。
齐白石大师足足憋了三天,苦苦思索,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
四张画拿到老舍面前时,他的眼睛亮了。
他知道,他得到了几张罕见的杰作。
其中《蛙声山泉》后来被公认为齐白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被印成邮票,流传于五洲四海。
《凄迷灯火》一幅,左上角两笔直线画了窗的一角,里面有一盏小油灯,火苗是红的,被吹得稍歪,由窗外飘来一桔黄色枫叶,慢慢地落到灯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竟占了全画的四分之三。
右边是题词:“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
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秀之作。
齐白石画,亦喜为之。
”在空白的下半部的两侧,老人盖了五个经章,右二左三,小的很小,大的很大。
构画之绝,令人倾倒。
完璧归赵老舍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大媒,吴祖光和新凤霞结婚时,老舍以女方家长身份当了主婚人。
自此以后,两家来往频密。
1957年以后,吴祖光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新凤霞也受了牵连。
一天,老舍碰到了新凤霞,知道她处境困难,便把她叫过来,悄悄地问:“给祖光写信了吗
”凤霞说:“没有
”老舍说:“不行不行
一定要写
每天写,一天一封
”凤霞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好多字我不会写。
”老舍说:“正好让他给你改嘛
”吴祖光由北大荒回到北京以后,一次在王府井街上偶然和老舍相遇。
老舍把他叫住,拉着手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为什么不来看我
”硬拉着祖光回了家。
两人谈了一会儿,老舍从自己屋里取出一个画轴要吴祖光看。
原来这张画本是吴祖光的藏画,是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白玉兰花。
在吴祖光去东北劳动的时候,新凤霞生活窘迫,又以为不会再有机会在家里挂这些画了,一赌气把祖光的字画全部变卖了,其中就有这张画。
可巧,老舍在荣宝斋观画,店员拿出齐白石的这张白玉兰花要老舍鉴赏,老舍很喜爱,便买了下来。
到家仔细一看,发现画轴后面有题字,原来是吴祖光的藏画。
老舍指着这张画对吴祖光说:“这是你的画,我把它买下了,留着等你回来再还给你。
”祖光语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老舍又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
”祖光的泪落了下来。
祖光请老舍在画上写几个字,作为纪念。
老舍提笔在卷上写下:“物归原主,老舍。
”这张画后来一直高挂在吴祖光家的大客厅里。
每当有人问起,主人都会含着眼泪把上面的故事述说一遍。
新凤霞的结论是:“老舍先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收藏梅兰芳的坏扇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有一次赠给老舍一把梅先生画的扇子。
徐兰沅说这把扇子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很有纪念意义。
原来,梅兰芳演《晴雯撕扇》时,必在上台之前,亲笔精心画一张扇画,装上扇股,带到台上去表演,然后当场撕掉。
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成了规律。
徐兰沅后来索性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捡了回来,请裱画师想办法粘好,给老舍的那把就是这么捡回来的。
老舍大为感动。
从此以后,老舍又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专门收集名伶们画的扇面。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大多数名伶都会画画,有的还达到较高的水平。
其实,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会画画,而且都是老舍的好朋友,但老舍从不向他们讨画,他是自己去收集,费很大的劲去交换,他认为这才是乐趣。
然后,出其不意,向四大名旦出示这些作品,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老舍洋洋得意。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批扇子全部被抄走了。
只留下一张收条:“扇一捆,163把。
”而今,这些扇子已无影无踪。
1966年,老舍含冤辞世,胡絜青对此痛心疾首,但她强忍着悲痛,坚持活了下来,待老舍沉冤得雪之日,亲自告慰长眠地下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