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蜜月的爱情诗句

关于度蜜月的句子

1、我们一直在旅行,一直在等待某个人可以成为我们旅途的伴侣,陪我们走过一段别人无法替代的记忆。

在那里,有我们特有的记忆,亲情之忆、友谊之花、爱情之树、以及遗憾之泪

求对裴多菲的爱情诗《自由与爱情》的赏析

由原文来看,诗作虽然短小,但寓意并不浅薄。

首句“生命诚可贵”首先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与次句“爱情价更高”配合,则更衬托出了爱情的重要。

这显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看法,将爱情的感性超出生命的理性,这反映了作者诗人的身份本质,也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的看法。

而所谓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的积极参与者。

当然如此。

然而这首诗的真正伟大之处,莫过于后两句“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无论生命抑或爱情。

这就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者们共同的心声。

作为一名追求民族解放的战士,他并不是优秀的军人,但作为祖国的喉舌,作为爱国诗人,他达到了最高艺术成就,他的诗作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人们这样评价:“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 正因如此,该诗才具有了。

有些诗并不因为词句的优美,结构的巧妙而有名。

说过,“诗言志。

” 辩证唯物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作品是作者生活与时代环境的客观体现。

只要作者的诗体现了崇高的思想,也就无需计较细枝末节。

可是越简单的往往越复杂,作诗从来如此。

能达到艺术、思想以及时代感三者统一的艺术境界的诗非常少见,不过本诗就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

“生命诚可贵”。

生命是一切有生命物体从事一切活动的不可否认的前提条件,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了活动的主体,此刻失去,下刻就不存在了。

就人而言生命有两层含义:一就是作为生理的生命即自然属性生命,是父母的精血合和而成经十月的怀胎孕育而形成的,在这个层面上人与动物是毫无区别的,是谓之“生命的类化”.二人之所以脱离动物群体而进化成能够制造和生产劳动工具的人那是因为人还是社会人即人具有社会属性。

人自从呱呱坠地起便与社会结织了一层千丝万缕的复杂的又脱离不了的社会关系,同时人也本是赤裸的来的生命实体本无意义,但是在社会的群体当中,通过自身的工作,学习,交际、实现目标理想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人际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于是不断的提升生命的品格,最终甚至可以超越生命。

所以生命是一切的前提是可贵的是只有一次的是必须珍惜的。

“爱情价更高”。

生活与生命合之成人生,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只有有了爱情,人生才精彩,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多姿多彩才有趣味。

人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群类,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

而爱情对人是非常重要的,爱情使两个陌生的人相识、相知到相爱最终将两颗心紧紧的扣在了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所以爱情成为每个人所追求的也是每个人所珍惜的目标。

“若为自由故”。

自由是一个人拥有自主做决策的权利,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相对的自由才能自主自己的人生、生命与生活,才能自由的寻找与追求自己的爱情,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才能自主的选择人生的理想与奋斗目标,才能自主的结交朋友。

同时人不仅要有身体的自由更要释放心灵的自由,让心去追让心去飞,去爱去感受,达到身心的和谐自由。

“二者皆可抛”。

一个“抛”字是的这首诗边的不现实,使生命、爱情、自由边的不现实。

虽然为了自由可以将生命与爱情抛掉,但是没有了生命何来追求自由的前提主体,一个人死了就入土埋葬不会在有任何活动包括追求自由。

同样一个人没有爱情即使得到了自由那也是一种不完美的自由,一种没有完整意义的自由。

生命、爱情、自由是并不矛盾的,不是说要为了得到某一样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两样为代价,他们是可以和谐统一的。

试想没有生命的爱情与自由是毫无意义的,没有爱情与自由的生命是枯燥的。

两个人吵过 但过后还在像度蜜月那样 这是爱情吗

嗯哼 是什么意思

度蜜月是婚礼后的一个月。

不要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所以。

浪漫爱情语句谁能帮我把《文,凯,爱,西,亚》几个字作为开头做成诗句关于表白的爱情的句子

名:自由与爱情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中同沙俄军战时牺牲,年仅26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气氛下,“裴多菲俱乐部”又一度成为带有不祥意味的名词。

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人们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 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

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

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

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了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

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

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

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

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

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

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

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

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

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

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以诗歌做号角 用满腔激情争取民族独立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

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

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

”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

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

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

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

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在1848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

翌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牺牲于哥萨克骑兵矛下 短暂的一生留下800多首诗歌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

7月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裴多菲留下。

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

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

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下了……此后的数十年里,匈牙利人民始终不愿相信他们的诗人已不在人世,传说不断出现。

有人说曾在一个农民家里看见过他,有人称自己被俘后在俄国见过裴多菲。

匈牙利议会还专门进行了调查,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目睹者”既没当过兵,更未被俘虏过……经过匈牙利人民的反抗斗争,奥地利帝国被迫在1867年同匈牙利签订协定,承认在奥国皇帝为统一元首的前提下,可以建立二元化的联合国家政体,国名也改称奥匈帝国。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末匈牙利实现了完全独立建国。

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

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

这样的高产率,在欧洲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

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他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为传诵。

( 戴建军 )《北京青年报》2002年7月31日

蜜月的爱情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