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问题。
2、子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
论语经典名句50句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子曰:,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人焉叟哉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
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
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谛之说。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
何谓也
”子曰:“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
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汝器也。
”曰:“何器也
”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伥。
”子曰:“伥也欲。
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子曰:“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
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庚。
”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在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汝画。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汝得人焉尔乎
”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
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祈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是室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
论语中的名言丶 要感想和翻译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论语》经典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还有这个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
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
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 8.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再举个例子了,楼主可以参照感悟感悟了,哈哈子曰:“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太有名了,时时提醒着我学习要求实,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样既伤害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要装模做样的冒充有学问的人。
有的人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别人有什么问题难到他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名义和别人心里的地位,他会说:“这个嘛
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还要在了解了解。
”像这样类型的借口他都会找。
但是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他不感告诉别人他不知道,而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就像背着重重的担子。
其实这样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话自己,包括我也是。
但是通过读这一条我知道了,知只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以诚实的态度去面对别人。
这里有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齐国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孩子在讨论的很热列。
孔子看了就想过去听一听。
孔子走上去和蔼的说:“我叫孔丘,看你们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想参加,可以吗
”两个小孩一见是有名的才子就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觉得我说早上近,因为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我们都知道看东西越近那么那个东西就越大。
”另一个孩子说:“他说的不对,早上凉飕飕的,中午时就很热,这不就说明中午近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理由,感觉都很有道理就说:“对不起
我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你们还是请别的高人告诉你们吧
”这时两个孩子说:“原来圣人也有不的呀。
”然后转身就跑了。
子路不服气说:“为什么不随便说一个告诉他们呢
这样多丢面子呀
”孔子说:“不不不,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在学习上也一样,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行。
” 敢于承认有些学问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点。
不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对自己对别人无益,更对自己的长进没有益。
学习就是要有那种诚实的勇气,诚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孟子》有哪些经典名句,各10则,顺便翻译
《论语》《孟子》有哪些经典名句,各10则,顺便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encius what are the classic, the 10 way.
论语中的名言名篇
论语 字数超了 我把前面的13条删了 反正够50条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摘孔子(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
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摘孔子(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
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摘孔子《论语》(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
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摘孔子《论语》(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
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
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
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
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
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
。
。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
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
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
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孔子语录: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
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孔子语录:诵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
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
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
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
”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
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
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庄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
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
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 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13.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
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孟子(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